第一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是由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
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为推进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建设而举办的峰会,于2018年4月21日至25日在福建省福州市举办。
会议背景
200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前瞻性、创造性地作出了建设“数字福建”的战略决策,提出了“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慧化”的数字福建建设目标,开创了数字省域建设的先河。
会议准备
前期准备
截至2018年4月21日,峰会场馆改造提升工作已基本完成。为了进一步提升场馆服务保障能力,场馆已新增用电容量1484千瓦,入馆有线网络宽带由千兆提升至万兆,并由单一网络提升为互联网、政务网及各种专网并存,安防监控、夜景照明提升改造。
峰会前夕,围绕城市品质提升,福州市制定并实施了“五线两点”综合治理方案及峰会花化氛围布置方案,涉及市建委、市城管委、市园林局等6个市直部门和鼓楼区、台江区、仓山区等8个区、县政府,形成具体项目1500多个。
峰会前,超过300场文明素质提升主题活动在中国福州市展开,移风易俗“五进”、“文明交通我先行”、“垃圾不落地”、窗口行业文明优质服务等活动陆续开展。
峰会主会场绿化花化景观提升工程自2018年3月初开始实施,共计投入30万盆花,新种1100多株大树。
为助力第一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福州市委文明办牵头组织“弘扬时代新风迎接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志愿服务专项行动,全市各级各类志愿者积极参与到城区交通治堵、水系综合治理、绿化福州等城市建设管理专项志愿服务。
会议保障
峰会会务保障工作组共设保障协调、接待保障、食宿保障、交通保障、医疗卫生保障、酒店对接协调、参观保障7个小组。
重要嘉宾接待方面,工作组对接了厦门航空、海南航空、福州航空,重要嘉宾抵离期间,在调配客机、设置航班等方面提供便利;在机场、火车站为嘉宾提供贵宾厅礼遇,协调机场设立贵宾专用安检通道。
为做好嘉宾食宿保障工作,会务保障工作组赴乌镇学习考察世界互联网大会经验做法,参照世界互联网大会嘉宾用餐标准,制定嘉宾用餐食谱、清真餐食谱。
会务保障工作组对接待酒店进行了人员服务培训、客房网络升级改造,并创新使用“人脸识别”的方式简化嘉宾入住流程。会议期间,为嘉宾提供各接待酒店往返海峡国际会展中心的定点班车及会时循环摆渡班车,为工作人员提供东部办公区、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及工作人员住宿酒店的摆渡公交车,为各高校志愿者提供学校至各工作地点的定点大巴,为闽江夜话活动专门安排中巴和大巴接送,为分论坛嘉宾提供转场车辆服务。
医疗保障方面,在主场馆、涉会酒店等重要场所,设置12个医疗站(哨)点,配置6个医疗队共60多名医护人员、8部救护车。制定峰会医疗卫生保障工作总方案及现场医疗保障、卫生应急等子方案,并对有关场所开展病媒生物监测和公共卫生安全检测。
会议进程
2018年4月21日至25日,举办首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成果展览会集中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电子政务和数字经济发展最新成果,国家网信办还联合有关部门在峰会上发布了《
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7年)》。
2018年4月22日上午,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福州开幕。开幕式上宣读了习近平的贺信。
2018年4月22日10点15分至11点15分,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主论坛举行。
2018年4月22日,农业农村部在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发布了《
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前景及政策导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举行了全国
电子社保卡首发仪式。
2018年4月22日至23日,举办电子政务、数字经济、智慧社会、新型智慧城市、大数据、数字福建、数字海丝、物联网等八个分论坛。
2018年4月24日,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闭幕。
会议成果
政策发布
第一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期间, 30个代表中国电子政务最高水平的最佳案例进行了集中展示,国家网信办、最高人民检察院、农业农村部、国家卫健委、教育部、国家国防科工局、国家文物局等部委发布了《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7)》《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新时代数字福建“151”卫星应用示范工程》等一系列政策。数字中国产业研究院和数字中国核心技术产业联盟正式成立。
经贸成果
第一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共吸引293家企业参展,一大批中国国内数字经济领军企业和自主可控核心技术集体亮相,如中国电子的自主可控生态体系、紫光集团的三维立体闪存芯片、维信诺的柔性屏、曙光的深度学习智能服务器、国家超算中心的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等,项目首展率超过50%。峰会有力推动了一批创业创新成果对接落地,涉及数字经济相关项目超过400个,总投资达3600亿元。其中,百亿元以上项目6个、10亿元以上项目14个;现场签约29个项目,总投资423亿元。
会议亮点
第一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首次明确了智慧社会的定义,提出智慧社会是继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之后一种更为高级的社会形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蓬勃兴起是推动智慧社会产生的根本动力,智能成为企业、行业、地区乃至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构成要素,是智慧社会到来的重要特征。
总结归纳了智慧社会的八大发展特征,一是标志性技术向智能化演进;二是重要基础设施从物理世界进入虚拟空间;三是主要生产特征出现全定制、柔性化、实时协同、主体多元的新趋势;四是生产力三要素从自然禀赋发展到比特禀赋;五是社会关系越来越多地打破空间和时间限制;六是人与自然走向共生共融;七是社会治理方式向着透明化的多元协同进步;八是文化体系愈加鼓励寻找生命个体的乐趣和意义。
前瞻研判了智慧社会的九大发展趋势,一是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向信息空间持续延伸;二是经济形态呈现融合跨界、资源共享的新趋势;三是分析和运用数据价值成为新型生产方式;四是创新体系以开放协同为导向加速重塑;五是新一轮企业竞争聚焦开源生态系统构建;六是泛在、群智是信息基础设施的主要规划方向;七是城市操作系统功能日趋丰富和完善;八是多元共治开创社会治理新模式;九是信息安全、道德伦理、法律法规面临严峻挑战。
会议特色
智能会务
第一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内外,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无现金支付、无接触安检、无人驾驶等智能会务会展系统,为参会者带来智能化的新体验。
提供服务的还有网龙公司为峰会量身定制的50台AI导览机器人。它们为参会来宾提供室内寻路、会务信息查询、百科知识解答、拍照合影等智能服务。
文化特色
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会徽以汉字“数”为创意出发点,将汉字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现代风格相融合,呈现新时代数字中国的新梦想。会徽具有绚丽的色彩,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数字应用领域,整体造型既体现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多样性和共享性,也具中国特色。“数”字笔触线条极具动感,苍劲有力,寓意数字中国峰会“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主题,并将成为信息化发展政策发布平台、电子政务和数字经济发展成果展示平台、数字中国建设理论经验和实践交流平台。
会徽“数”字中结合了“中”“好”“海浪”“榕树叶”等设计元素。其中隐含的“中”字,代表数字中国,突出中国属性;隐含的“好”字,代表数字经济的发展给中国及世界未来发展带来的美好前景;隐含的“海浪”,代表数字浪潮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力量;隐含的“榕树叶”代表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举办地福州的市树榕树,象征着福州人不屈不挠的精神。
第一届峰会的主题是“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定位于为中国信息化发展提供政策发布平台、为电子政务和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成果展示平台、为数字中国建设理论经验和实践提供交流平台。
会议评价
第一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人们随处可以感知“数字”赋能所焕发出的勃勃生机,感受新动能带来的新变化。(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评)
这是党的十九大之后,中国信息化领域最高规格的盛会,“数字福州”将打开机遇窗口,迎来新的发展契机。(福州日报评)
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召开,是一次认识的提升,是一次思想碰撞后的理念革新。加强战略规划、标准先行、系统推进,是这次大会上专家学者们的普遍共识,也将成为数字中国建设中的行动遵循。(山东广播电视台闪电新闻评)
这次峰会作为新时代信息化建设的一次新启航,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插上信息化腾飞的翅膀。(光明日报评)
工作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