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国际
各国共产党的国际联合组织
各国共产党的国际联合组织。又称共产国际,存在于1919~1943年。第三国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它为自己规定的任务是团结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推翻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确立世界范围的无产阶级专政,建立世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彻底消灭阶级,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成立过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陷于分裂。1918年11月,由布尔什维克发起在彼得格勒召开欧美各国左派社会党人代表会议,作出筹建第三国际的决议。1919年1月,在莫斯科召开8个共产党和共产主义小组及左派社会党的代表会议,并以8个党的名义发出召开第三国际成立大会的邀请书。1919年3月2~6日,在莫斯科召开国际共产主义者代表会议,即第三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有来自21个国家的35个政党和团体的52名代表参加。中国、朝鲜以及其他东方国家无产阶级的代表作为观察员列席大会。V.I.列宁作了《关于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提纲和报告》。会议通过列宁的报告作为共产国际的政治纲领,还通过列宁起草的《共产国际宣言》、《共产国际行动纲领》等文件。第三国际宣告成立,总部设在莫斯科。大会选出由K.G.拉科夫斯基、列宁、G.Ye.季诺维也夫、L.D.托洛茨基和F.普拉廷组成八人执行局,由俄、德、奥、瑞士、瑞典及巴尔干联盟党的代表组成执行委员会,季诺维也夫任主席。
第三国际是统一的世界共产党,各国共产党都作为它的支部,直接受它领导。它是高度集中的领导中心,统一领导各国革命运动,各国党必须执行它的决定。它有权决定各国党的路线、策略和各国党的领导人,可以否定或修改各国党的决定,开除和解散任何一个支部,向各国党派出常驻代表。唯独联共(布)在国际中占有与众不同的地位,号称是“共产国际最强有力的领导支部”。1919年3月匈牙利成立苏维埃共和国,4月德国成立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第三国际发挥了积极作用。1919年11月建立的青年共产国际(少年国际),也成为第三国际的支部。
主要活动
从1919年3月至1924年1月列宁逝世,是第三国际活动前期,也是在列宁领导下成就显著的时期。1920年7月19日至8月7日,第三国际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会前列宁发表了《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会上,列宁作了《关于国际形势和共产国际基本任务的报告》以及《民族和殖民地问题委员会的报告》。大会通过《加入共产国际的21个条件》,堵塞了当时各国工人政党中的右翼和中派参加共产国际的道路。大会对巩固共产国际和指导各国共产党的发展成长起了重要作用。但对世界革命形势的估计过于乐观,不切实际地提出建立世界苏维埃共和国的目标。
1921年6月22日至7月12日,第三国际举行第三次代表大会。列宁作了《捍卫共产国际的策略的演说》和《关于俄共的策略报告》。大会认为,在国际阶级力量对比暂时处于均势的情况下,共产党应从直接进攻转而采取迂回的策略,向各国共产党提出争取工人阶级大多数的任务和“到群众中去”的口号。
1922年11月5日至12月5日,第三国际举行第四次代表大会。大会着重讨论工人统一战线的方针,批评“左”、右两种倾向,通过关于策略问题的提纲,肯定了“到群众中去”的口号。还讨论东方民族殖民地问题,要求东方各国共产党积极参加并领导民族民主革命。列宁作了对共产国际的最后一次演说《俄国革命五周年与世界革命前途》。由于1922年10月B.墨索里尼在意大利执政,大会讨论了法西斯主义问题,但对法西斯威胁的严重性估计不足。
从1924年6月第五次代表大会到1934年为第三国际活动中期,也是领导人多次变动,工作中失误较多时期。1924年6月17日至7月8日,第三国际举行第五次代表大会。大会指出,资本主义已进入局部的、相对的、暂时的稳定时期,各国共产党面临新的任务。各国党都应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来建党,提出使各国党真正布尔什维克化以及进一步发展和整顿统一战线的号召。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使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提法。布尔什维克化的口号对各国党学习联共(布)的经验起了一定作用,但滋长了把一国党的经验绝对化的倾向,甚至把联共(布)党内斗争国际化,要求各国党照搬,产生不良后果。
1928年7月17日至9月1日,第三国际举行第六次代表大会,大会着重讨论国际形势、战争危险以及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运动等问题,批准《共产国际纲领》和《共产国际章程》。大会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进一步发展了五大以来“左”的倾向,错误地将社会民主党同法西斯主义相提并论,并作为主要打击目标,影响了20世纪30年代的反法西斯斗争。
1935年第七次代表大会到1943年解散是第三国际活动后期,也是在G.M.季米特洛夫领导下纠正某些失误、较有成就而又有若干严重错误的时期。1935年7月25日至8月20日,第三国际举行第七次代表大会。大会的中心任务是制定第三国际和各国党在反法西斯斗争中的策略方针。第三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作了《法西斯主义的进攻和共产国际为工人阶级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而斗争中的任务》的报告,深刻揭露法西斯主义的反动本质,指出共产党应当吸取的教训和面临的任务。指出反对法西斯主义和战争的关键是建立在工人阶级统一战线基础上的广泛的人民阵线,而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必须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特色。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共产党首要任务是建立广泛的反帝民族统一战线,为争取国家的独立而斗争。报告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给予热烈赞扬。七大是第三国际最后一次代表大会,对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法西斯主义日益猖獗的侵略活动,各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建立人民阵线,在欧洲、拉丁美洲一些国家中阻止了法西斯上台执政的企图。西班牙人民在1936~1939年英勇抗击德意法西斯支持下的F.佛朗哥的武装叛乱。各国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组成著名的国际纵队,第三国际派出许多优秀干部,与西班牙人民并肩作战。
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遵义会议批判了王明的“左”倾错误路线,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在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以后正确解决1936年12月的西安事变,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领导人民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沉重打击日本侵略者。
随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各国内部情况和国际形势变得更加复杂,原有的组织形式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发展。由一个国际中心来领导和解决每个国家共产党遇到的问题不仅不可能,而且往往有害。各国党已经成长壮大,完全能够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路线。为了有效地组织一切国家的反法西斯斗争,第三国际执委会主席团于1943年5月15日拟定关于解散第三国际的提议书,提交各国支部讨论。在得到各国共产党的同意后,1943年6月10日,第三国际正式宣告解散。
历史功绩
第三国际对许多国家建立共产党,对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对各国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的解放事业,对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主义的斗争,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但是,第三国际过分强调集中统一领导,忽视各国革命斗争的民族特点,将一国经验和国际领导机构的决议教条化,有时要求各国党的工作以某一国党的活动为转移,在反倾向斗争若干问题上混淆甚至颠倒敌我界限和是非界限等,是它比较突出的缺点和错误。尽管如此,第三国际还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壮大起了推动作用。
参考资料
第三国际.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3-03-08 20:08
目录
概述
成立过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