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意大利,是指20世纪70年代经济快速崛起的意大利东北和中部(NBc)。
简介
第三意大利(Third Italy)的概念最初是由经济社会学家Arnaldo Bagnasco提出的,是指20世纪70年代经济快速崛起的意大利东北和中部(NBc),以区别于意大利经济较为落后的南部地区(第二意大利)和经济较为繁荣但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面临重重危机的西北地区(第一意大利),它具体包括翁布里亚、马尔凯、艾米利亚一罗马涅、弗留利- 威尼斯·朱利亚、威尼托、特伦蒂诺- 上阿迪杰和托斯卡纳等7个大区。随着对“第三意大利”研究的深入和拓展, 该概念已从“对地理空间的指代”转变为“对一种经济现象的比喻”, 称之为“第三意大利”模式。
发展
第一阶段:1950年代以前,农业时期的非正式经济和弹性专业化的萌芽
根据意大利的人口普查,1951年,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的农业劳动人口为51.8%25.2%为工业人口。这个时期的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地区,有几十万人口移居外地,发展情况与意大利南部差不多。但是这个地区的农地产权分布与南部大地主占有的模式不同,将近有60%的人口拥有自己的土地(包括以分成制取得土地的)。在南方,农业工人的
工资水平不高,人们的收入仅够维持生活。在“第三意大利”就不同,由于农民有田地可以运用,有余力开始原始的工商业活动,许多家庭已经拥有机械织布机,发展家庭工业。这些自发性的农村工业是“第三意大利”的工业基础。同时由于分散的农户经营在产品的销售上需要联合,所以这个地区有发达的
农产品销售合作组织,组织本地
农产品销往全国。这种合作
销售组织培养了许多谙习商业技巧的“中间人”,我们将会在“第三意大利”扮演了重要角色的“
分包商”身上看到他们的身影。
第二阶段:1951年至1971年,灵活专业化和经济大发展
在50年代的欧洲工业复兴中,“第三意大利”发展现代化
大批量生产工业的希望破灭。当地政府转向支持本地小企业的发展。在军工业停业的情况下,对释放出来的技术工人,政府在政策上帮助其创业。而原来的家庭工业也在政府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下迅速发展。没有外来资金的投入,本地的积累又少,当地的
小型企业只能从事纺织、服装、陶瓷等技术和资金门槛低、
市场风险小的传统产业。
我们可以以当地的服装业为例说明其工业结构。在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服装业从业人员可以分为三部分:(1)50%的人在自己的家庭作坊生产;(2)25%的人像中国的“前店后厂”的个体户;(3)另外25%的人是拿订单生产的
分包商。这样的工业结构具有极大的灵活性,由于生产者直接面向市场,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对需求的变化做出反应;而且许多小企业往往为许多厂家生产其中的某一组件,一个厂家
订单的减少并不至于使其生产停顿,企业的发展反而比大企业稳健。
在相同产业的集聚中,企业之间存在着竞争和学习。这些当地的传统产业,当地人可以通过对邻居的模仿而开始创业。但在竞争的压力下,每个企业都想找到与众不同的优势,所以虽然是以模仿开始,但紧接着就是改造与
创新。比如其他人已生产西服,那我就生产休闲服;即使都生产西服,也可以通过款式和面料的选择创造出千百个不同的组合。这种分工的细化正迎合了60年代以来
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和人性化的潮流。大工厂
流水线生产的
标准化产品在服装等需求变化莫测的行业不再受欢迎。
在这种环境中,大企业和小企业之间发展出分散化和专业化。许多大企业制定出样品之后,将各个部件分包给许多专业化的小企业,而小企业又向下一层的企业进一步分包。从整个地区的产业来看,只有“纵向”一体化的产业,没有“纵向”一体化的企业。发展到后期,还出现了进一步的专业化分工,出现了许多专门为其他公司提供产品设计、销售咨询的服务公司。
许多研究者认为,产业集聚区人们之间相同的语言和习俗在这种机制的形成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专业化分工和分包生产需要相互之间的信任,而相同的文化习俗下的人们认可相同的行为规则,使得这个机制顺利运行。企业自发组织的
行业协会在经济的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制定行业
产品规格,帮助
市场推广,甚至帮助企业取得金融支持。
到1971年,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的农业人口已减至20%,而工业人口从25.2%上升至43%。在这个阶段中,这个地区的纺织、服装、冶金和机械等产业有了长足进步,形成了
产业集聚,在
世界市场上日益重要。
第三阶段:新技术的应用和90年代的企业大型化
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在此阶段已成经济发达地区。在这个阶段许多企业将电子和
信息技术用于
生产设备的改造和生产的设计,出现了许多新型的提供设计和研发的
小型企业。
但随着90年代生产的
全球化,企业逐步向大型化、一体化发展,产业集聚的特征逐步模糊。下一步“第三意大利”的发展方向,还值得关注观察。
综观“第三意大利”的发展历程,传统产业的集聚无疑是从落后的
农业经济走向发达工业经济的关键。对这种企业集聚的发展模式,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结了七条经验:企业在地理上的靠近性;部门专业化;
中小企业为主;在创新基础上的企业间密切合作和激烈竞争;社会文化的同一性;企业间信任和积极的自治组织;支持性的区域和地方政府。结合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的发展经历,政府在里面的作用远没一些人想象的那么“积极”,只是放手让民间力量自我发展而已;更不是有意识的推行企业集聚战略的结果,而政府为政绩着想一般偏爱的是大企业。其实我们可以看到作用更大的是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