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媒介时代
2005年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第二媒介时代》是2005年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美)马克.波斯特。
图书内容
“第二媒介时代”的概念是美国学者马克·波斯特在其同名著作中提出来的,他把大众媒介时代区分成两个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出现之前的大众媒介时代为“第一媒介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时代为“第二媒介时代”。波斯特认为,第一媒介时代是播放型传播模式盛行的时期,是由少数文化精英和知识分子主导的自上而下、由一对多的单向传播,但是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先期介人和卫星技术与电视、电脑和电话的结合,大众媒介的第二个时代正跃人眼帘。没有了传播中心,几乎人人都可以参与散点的双向交流。同时,一种集制作者、销售者、消费者于一体的系统得以产生,该系统将对交往传播关系进行全新的构型。
本书基于社会理论和文化理论的最新著述考察了新的传播技术的蕴意。Poster对文化理论诸传统中的技术及媒体的概念进行了批判性的评价,旨在对人类与机器的关系进行重新思考。作者还联系到新媒体考察了后现代性理论以及关于多元文化论的争论。作者提出,诸如因特网和虚拟现实等电子媒介的新发展可能会改变我们的交流习惯,并对我们的身份进行深层的重新定位,可以说人们因此有理由提出“第二媒介时代”这样的时代标号。
Poster对诸多理论家的贡献进行了评价,如波德里亚、利奥塔、哈贝马斯、哈拉维以及瓜塔里等。他以前一部书《信息方式》为基础,进一步发展他具有独创性的独特方法,并以此方法分析了数种文化材料;Spike Lee的影片《做正事》,瓦格纳的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以及对海湾战争的电视报道。
图书目录
上篇 理论再思考
第一章 社会理论与新媒介
面对 第一媒介时代的社会批判理论
阿多诺并非单枪匹马
本雅明的技术文化概念
波德里亚论媒介文化
第二媒介时代——双向的去中心化的交流
第二章 后现代的种种虚拟性
传播的“超级高速公路
受到质疑的现实
后现代主体
赛博空间中的叙事
多元文化主义与后现代媒介时代
第三章 后现代性与多元文化主义政治
第四章 信息方式和后现代性
第五章 作为话语的数据库或电子化的质询
信息方式与数据库
福柯的话语概念
作为话语的全景监狱
作为一种超级全景监狱的数据库
第六章 批判理论与技术文化:哈贝马斯和波德里亚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
波德里亚的符号交换理论
异同与启示
下篇 媒介
第七章 信息方式下的政治:斯派克·李的《做正事》
第八章 机械身体
第九章 沃坦要什么?瓦格纳《指环》中矛盾的女性主义
第十章 信息方式下的战争
创作背景
互联网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是现代性观念的产物,但是在互联网上文化却具有后现代文化的特征。因而,对于人对现代性的思考就成为了波斯特媒介研究的核心。早在1986年波斯特就开始接触了互联网,虽然那时仅仅是通过调制解调器来上BBS。在波斯特开始写作《信息方式》的时候,万维网还不存在;当他的《第二媒介时代》1995年出版的时候,万维网才刚刚起步。
时代特征
相比于播放模式的“第一媒介时代”,第二媒介的本质特征就是双向沟通和去中心化。从少数人说、多数人听的“第一媒介时代”转入所有人说、所有人听的“第二媒介时代”之后,主体获得了解放。
作者简介
马克·波斯特(MarkPoster),1941年出生,1968年获得纽约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后在厄湾加州大学(UCIrvine)的任历史教授,批判理论研究所所长,并同时受聘于该校的信息科学院和比较文学系,其主要研究领域是西方文化思想史、批判理论、新媒体研究。专著有《福柯、马克思与历史》、《批判理论与后结构主义》、《信息方式》、《第二个媒体时代》等;编译著包括波德里亚的《生产之镜》、《让·波德里亚:作品选》、《政治理论与当代文化》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26 08:24
目录
概述
图书内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