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5—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与无神论研究中心和中国无神论学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科学无神论论坛在京举行。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朱维群出席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邓纯东发来致辞。
活动背景
2014年10月25—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与无神论研究中心和中国无神论学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科学无神论论坛在京举行。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朱维群出席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邓纯东发来致辞。
活动内容
此次论坛主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科学无神论”。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部、全国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的4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科学与无神论》杂志社主编杜继文,中国无神论学会理事长朱晓明,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田心铭,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李申,中国社科院科学与无神论研究中心主任习五一等分别作了主题发言。
邓纯东在致辞中表示,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加强科学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我们今天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就必须让人们树立科学意识与实践意识。只有在工作中努力奋斗、真抓实干,不断改造和完善社会现实,才能让我们的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让我们的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让我们的人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要建立于科学无神论世界观的基础之上。如果沉迷于对天堂与来世的幻想,寄希望于鬼神的拯救,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就无从谈起。
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科学与无神论》杂志社主编杜继文,中国无神论学会理事长朱晓明,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田心铭,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李申,中国社科院科学与无神论研究中心主任习五一等分别作了主题发言。
在论坛上,杜继文认为,科学无神论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近些年,有神论泛滥成灾,特别表现在邪教和宗教极端主义的猖狂上,这显然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反动。邪教和宗教极端主义不是宗教,要在政策界限上严格划清,打击犯罪,维护宗教信仰自由。民族或部族的形成和发展要远远早于对三大宗教的接受,这个时间差足以驳倒任何“教族同体”谬说。民族是先天稳定的共同体,民族成分既不容强制改变,也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而宗教是后天附加给民族的信仰体系或者成为文化形式,不属于民族的骨肉血脉,是既可以接受也可以遗弃的成分。“教族一体”的危害性,在不断发生的暴恐血案中充分显示出来。这些事件不仅败坏相关宗教的声誉,也败坏相关民族的声望。我们从事科学无神论的研究和宣传教育,理应让近些年非正常的宗教热冷下来,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据舆论的主流。
朱晓明表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跨民族政治认同的意识形态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重构政治认同的意识形态基础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因为它超越了民族、宗教的差异,提炼出了体现一致性、共同性的“最大公约数”,既是共同的价值观基础,也是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同时因为它由中央提出,各地各单位、各行各业都要贯彻执行,这就形成了全社会协调、联动的氛围和“气场”。这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历史机遇。
田心铭认为,在宗教研究中坚持实事求是,必须从宗教有神论在社会生活中存在、而神在世界上不存在这个矛盾着的基本事实出发。离开世上无神的基本事实去看宗教现象,拒绝评说宗教有神论的真伪实虚,就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可能实现客观地研究宗教的历史事实。宗教研究应该求出其固有的规律而不能臆造规律。宗教必须同社会相适应,这是从历史实际中求得的客观规律,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对这一规律的自觉运用。社会好,则宗教好,这是一种主观臆造的联系,偏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李申强调,应当“防止(中国共产党党员)在封建迷信和宗教的影响下失去自我”。党员丧失自我之后危害的首先是党的事业、人民和国家的利益。因此,党员必须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和共产主义的理想,同时要进行科学无神论的思想教育。
习五一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主旋律。科学无神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出发点和基石,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二十四字的核心价值观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居于最高层次。因此,从“富强与科教兴国”以及“文明与人本主义”这两个角度,都可以清楚看出,科学无神论的研究和宣传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思想素质的必要环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