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的第四套
广播体操有一个响亮的男声开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套广播体操-
时代在召唤!”,并且第一次出现了
少数民族语言版。在动作上前三套广播体操的原则以简单好学为主,到第四套时候便开始趋于成熟。
在陆恩淳老先生的帮助下,记者找到了王辉泽。提起编操的故事,老人哈哈大笑,神秘地说:“我当时不是编操小组的,是
国家体操队的。”当时王辉泽正随国家体操队在体育大学训练,体大的毛学信老师正在领人编
广播体操呢,编得差不多了,近水楼台,先请国家体操队提提意见吧!中学老师出身的王辉泽看了整套动作以后,觉得不解渴。
根据王辉泽的回忆,记者在第四套广播体操第二节“四肢运动”中发现了相似的动作:“左臂斜前上举,右臂斜后下举”是创新点所在。因为这个动作打破了“横平竖直”的惯例,才让大家觉得新奇。在鼓励创新的指导思想下,这个动作被采纳了。毛学信老师在撰写创编经验的文章中,特意提到了这件事。“中学老师们最爱提这样的建议。他们整天跟学生打交道,了解学生的心理。动作编的难一点儿,新颖一点儿,学生们就爱做,热情持续的时间就长。”
第一节-
伸展运动,第二节-
扩胸运动,第三节-踢腿运动,第四节-腹背运动,第五节-体侧运动,第六节-体转运动,第七节-全身运动,第八节-跳跃运动,第九节-整理运动
第九套广播体操共分为八节,从第一节的
伸展运动到第八节的整理运动,包含了躯干、上下肢的动作,使全身各部位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继承了
广播体操全面性的风格。第九套广播体操充分考虑锻炼时
运动负荷的适宜性,动作从上肢到全身,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在结构和动作设计上,突出了广播体操的功能。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
冯建中指出,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和关心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始终把“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作为发展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951年,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备委员会联合国家有关部委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一套广播体操。60年来,广播体操已经成为最具中国特色的
体育健身方法,成为了普及面最广、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国操”。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新周期《全民健身计划》,不断推动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向前发展,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丰富、更加科学有效的体育健身方法,从去年底开始,国家体育总局就组织有关科研院校着手
第九套广播体操的创编工作。整个创编工作共经历了论证和启动、创编和修改完善、科研和试点、终审四个阶段,前后耗时近一年时间,凝聚了各方智慧。第九套广播体操是在充分吸收前八套
广播体操优点的基础上创编的,继承了前八套广播体操的结构,具有“规范性、科学性、普适性、健身性、针对性、时代性、前瞻性”等特点,易学易记,符合大众锻炼实际与需求;易练易普及,不受时间、场地限制,是最为经济、实用和科学的健身方法之一,较好地体现了时代特征,符合现代人学习、生活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