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拼音:děng),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等”是会意字,从竹,从寺。本义指整齐的简册。引申为一样、同样。又引申为等级、级别之义。
“等”战国文字写作图1,小篆写作图2,秦、汉隶书“等”字所从之“⺮”或讹为“++”,隶变后楷书写作“等”。“等”是会意字,上半部分为“⺮”,表示材料。竹,即竹简,古代纸未发明前,将竹剖削成片,在上面刻写文字,称为“竹简”;“等”字下半部分为“寺”,指古代官署的名称。秦以官员任职之所,通称为寺,简册是官府文书,故从寺。古代官曹之中整齐的简册谓之“等”。一般简册摆放整齐、一致 ,故引申为凡齐之称。如《
史记·陈涉世家》:“等死,死国可乎?另“等”表等待之义,“等”假借为“待”。如《字汇·竹部》:“等,候待也。”今有复音词“等待”。
又称量轻重也。《
孟子》:等百世之王。《史记·夏本纪》:四岳曰:等之未有贤于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