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此时,霜风尚割人,地皮枯裂,山无寸毛,非厚貂不得出[2],真辜却好时节也。近日与舍弟日课诗文一篇,暇则读书,胸中浩浩,如涨水忽决,云卷雷奔。每篇成,兄弟自相叹赏,如蛣蜣之自爱其转[3],人固以为臭秽,勿之恤也[4]。家兄近作,比往大进。弟才虽绵薄,至于扫时诗之陋习[5],为末季之先躯[6],辨欧、韩之极冤[7],捣钝贼之巢穴[8],自我而前,未见有先者,亦弟得意事也。
寒天无事,小修著《异庄》[9],弟著《广庄》,各七篇。导者导其流,似疏非疏也;广者推广其意,自为一《庄》。如左氏之《春秋》[10],《易经》之《太玄》也[11]。近又著《瓶史》十三篇[12],《瓶史》者,记瓶花之目与说[13],如陆羽《茶经》[14],愚叟《牡丹志》之类,最为题目,恨无力缮写。弟之近况,止此而已。余非所知,故不赘。
公元1598年(万历二十六年),袁宏道入京任京兆教官。次年任国学助教。当时,袁宏道修官春坊,袁中道亦入太学,他们相聚论学,结社于北京城西之崇国寺,名曰蒲桃社。他们反对前后七子贵古贱今模拟主义文风,提倡“性灵说”,主张诗文应该“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
这封信是写给自己挚友的,披肝沥胆,直述胸臆,坦率自然,痛快流丽。这封信主要谈自己写作的情况,特别强调写文章要直抒胸臆。“胸中浩浩,如涨水忽决,云卷雷奔”,文章是由自己胸臆中流出,而不是亦步亦趋,模拟古人。袁宏道对自己的文学主张和文学实践很有信心,尽管受到拟古派的讽刺打击,也决不退缩。他以扫时诗之陋习为己任,勇于作诗革新的先驱。他在《与张幼于》信中也说过:“见从己出,不曾依傍半个古人,所以他顶天立地。今人虽讥讪得,却是废他不得。”这种精神也是很可贵的。
(1568~1610)明代文学家,“
公安派”主帅。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与其兄
袁宗道、弟袁中道合称为“公安三袁”。公元1588年(万历十六年)中举,四年后进士及第。曾问学
李贽,颇受其思想影响。屡官屡辞,醉心山水名胜,曾遍游楚中及江南名胜。后返故里,卜居柳浪湖畔,潜心学问文章。工诗能文。诗歌成就不如散文。现存有各体诗歌1700余首,大多抒发个人情趣,语言浅近通俗。其诗文皆辑人《
袁中郎全集》,其中文集25卷,诗集l5卷;包括《敝箧集》、《锦帆集》、《解脱集》、《广陵集》、《瓶花斋集》、《潇碧堂集》、《破砚斋集》、《华嵩游草》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