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白玉麟,原名周彩花。女,二级演员。
浙江嵊县人,1917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绸厂工人出身。1936年从艺,拜越剧男班名演员白玉梅为师,工小生。满师后搭班演出,任主要演员,演出于杭州、嘉兴、上海等地。解放后,领衔上海华新越剧团。50年代初期,多次率团赴南通演出。1955年随团落户南通,任
南通市越剧团团长兼主要演员。在1956年南通市戏曲汇演中,扮演《春香传》中李梦龙获演员一等奖。1957年,参加江苏省第一届戏曲会演,扮演《倪凤扇茶》中的文必正获表演二等奖。1958年,在现代剧《
老八路》中饰男主角李风。同年10月该剧赴北京演出,周恩来、朱德、陈毅等中央领导人出席观看并接见演出人员合影留念。她还得到上天安门观礼台观看国庆游行的殊荣。196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出席全国文教卫生群英大会。曾当选为江苏省第六届党代会代表。曾任南通市人民代表和市政协常委。
筱白玉麟1936年拜越剧男班名演员白玉梅为师学唱戏,随师改名叫筱白玉麟,后又跟“一枝梅”学戏。她每天给师傅、师娘洗衣、拣菜、烧茶、煮饭,演出时就跑龙套,尝尽了学徒的艰辛。但她刻苦上进,每逢演出,她在台上没有任务,就躲在台旁条幕里偷偷地学戏。一次,在绍兴乡下演《方玉娘哭塔》,派她扮老生方子进,可她从未学过,不肯扮妆,师娘用马鞭抽打,硬逼她上台。三年里吃的是粗茶淡饭,睡的是地铺、船头,身上疥疮不断,头上虱子常生。好容易熬满三年,“一枝梅”仍不让离开,提出还要帮师半年,方可出外唱戏。有了一技之长,满以为能走南闯北,挣钱糊口,岂知旧社会的女戏子,过的是受欺侮、被凌辱的悲惨生活。提起那时的唱戏生涯,筱白玉麟义愤填膺,声泪俱下。当时走江湖,跑码头,不管到了哪里,总得朝拜当地的豪坤、恶霸,若有疏忽,会引起种种麻烦,引来百般刁难。1945年严冬,她在嘉兴王店唱戏,外面大雪纷飞,后台滴水成冰。夜戏演完了,正要卸妆,“地头蛇”陈大队长派人上台说:“不能完,还要看戏”,专点筱白玉麟演《杀子报》中上身只穿红肚兜、下穿单短裤的“杀子”一折。她百般无奈,只好上演,她在台上冻得直抖,流氓在台下乐得大笑。
解放后,她领衔上海华新越剧团。1954年冬,南通新新戏院经理徐森涛赴沪,特邀筱白玉麟于春节期间率团来通公演。剧团来通后,市文化科长季茂之和刘浪、杨谷中多次来到团里看望大家,并动员剧团在通登记入籍。对待此事,团内有两种意见:一是认为南通观众热情,领导重视,有这样好的“娘家”,大有依靠,有什么困难,可以找“娘家”帮助解决,再说南通与上海仅一江之隔,可以常来常往,探亲访友也很方便,南通副食品供应也比上海便宜,同意登记;另一种意见认为,在南通一登记就变成了江北人了,今后就难回上海了。南通冬天比上海冷,夏天苍蝇、蚊子多,生活怎么也比不上大上海,因此不愿入籍。此刻,身为一团之长的筱白玉麟起着关键性的决定作用。她深思熟虑,反复推敲,论生活条件,南通是比不过“十里洋场”的大上海,然而上海文艺团体多,光越剧团大小不等就有十几个,而南通一个也没有,每场演出,总是爆满,文艺工作者应该留在观众最需要的地方;南通党政领导又这样重视、关心,三番两次来做工作,应该留下入籍。团长的分析入情入理,多数演职人员表示同意。单凭来南通演出的这支队伍,要组成一个高水平的越剧团,人手不够,阵容嫌弱。于是,她们又到上海、宁波邀请徐锦芳、沈莉君、章嘻嘻加盟。这样,南通市第一个越剧班子就搭起来了,筱白玉麟任团长。此后,上海、福州、浙江等地都曾来人、来函邀请她入籍,她都一一谢绝了。
筱白玉麟学过老生,演过花旦、老旦,但擅长的是演小生。塑造了《梁祝》中的梁山伯、《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西厢记》中的
张生、《
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等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尤其是《珍珠塔》中的方卿,在广大观众中留下了难忘的深刻印象。方卿“见姑”的唱道情,她原先唱的是“武林调”,后来又吸收了道情腔,这样,听起来既是道情腔,又有越剧味,自成一格,不同凡响。该剧曾参加全国市级电台广播戏曲比赛,她荣获一等奖。北京专家在评审时认为,筱白玉麟的唱腔特色是“高亢、洒脱、流畅、清新”。在1956年南通市戏曲汇演中,她扮演《春香传》中李梦龙,获演员一等奖。1957年,参加江苏省第一届戏曲会演,她扮演《倪凤扇茶》中的文必正,获表演二等奖。1958年,她在现代剧《
老八路》中饰男主角李风。同年10月,该剧赴京演出,周恩来、朱德、陈毅等中央领导人出席观看,接见演出人员并合影留念,她还被请到天安门观礼台观看庆祝
国庆游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