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华诗,男,汉族,1939年8月28日出生于山东省
夏津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校务委员会名誉主席、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院长。
个人经历
1939年8月28日,管华诗出生于山东省夏津县。
1964年,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水产品加工专业。
1964年9月至1971年3月,管华诗在山东海洋学院水产系担任助教。
1971年3月至1978年2月,管华诗任烟台水产学校教员。
1978年2月至1988年3月,管华诗先后任山东海洋学院副主任、副教授、党委委员。
1988年3月至2005年7月,管华诗先后任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10月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副院长、教授、副校长、党委常委、校长、党委书记。
1995年,管华诗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5年起,管华诗任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院长。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管华诗于20世纪60年代参加“海藻提碘新工艺的工程化”研究工作;70年代主持完成“海带提碘联产品-褐藻胶、甘露醇再利用”重大研究课题,研制成功“农业乳化剂”等四个新产品并相继投产;80年代首创中国第一个现代海洋药物藻酸双酯钠(PSS),获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带动了中国海洋药物研究的兴起与发展;90年代相继成功研制了甘糖脂、海力特和降糖宁散等3个海洋新药和系列生物功能制品,且均实现产业化。
管华诗及其团队以推动中国海藻业持续健康发展及糖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开展为目的,在利用褐藻胶、琼胶、卡拉胶及壳聚糖制取海洋特征寡糖的关键技术问题上,克服许多糖类研究的相关技术难题,系统建立了海洋特征寡糖规模化制备技术体系,这些寡糖化合物中,有70%是世界范围内的首次发现。以糖库为基础,构建了中国国内外第一个海洋糖库,在研的四种一类候选海洋新药处于不同的临床研究阶段。
管华诗主持编著了中国首部大型海洋药物典籍《中华海洋本草》。据2019年9月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检索显示,管华诗共计发表外文期刊153篇,中文期刊265篇,专利143篇。
人才培养
管华诗创建了中国以海洋药物为特色的药学本科专业、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洋药物研究开发、产业化体系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始建于管华诗院士1980年创立的海洋药物研究室。
据2019年9月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显示,管华诗共计培养博士研究生55名,硕士研究生31名。管华诗培养学生情况如下:
荣誉表彰
1987年,管华诗获山东省科技兴鲁劳动奖章,并获第十五届国际博览会新发明金牌;1988年,被授予山东省劳动模范称号,评为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90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991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获山东省委、省政府重奖,并获美国世界成就奖;1995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95年,管华诗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0年,管华诗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2011年,获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
出版图书
社会任职
现任职务
曾任职务
人物评价
管华诗团队构建了中国“蓝色药库”中的海洋糖库,中国科学家为世界海洋糖类物质的探索,作出了中国贡献。(光明日报评)
管华诗院士是中国现代海洋药物研究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为中国制碘工业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带动了中国海洋药物研究的兴起与发展,为中国海洋制药业的兴起、发展乃至雏形的形成做出了基础性贡献。(中国海洋大学评)
管华诗为中国海洋大学的改革和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在学校前途的把握上体现出教育家的洞察力和善抓机遇的能力。(中国科技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