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师复,字亨甫,号白云先生,又称卧云先生。宋朝诗人,
龙泉(今属浙江省)人。为人讲义气、勇敢,擅长于写诗。宋神宗想要授给他官 职他没有接受。称为卧云先生。著作有《白云集》。
人物简介
管师复,字亨甫,号白云先生,又称卧云先生。仁宗庆历八年(1048),陈襄(北宋理学家,“海滨四先生”之首)任仙居令,见仙居“民风朴野,罕知读书”,遂首抓教化,创办学宫。管师复和弟弟管师常闻声瞒着父母前往仙居求学。两兄弟学习十分刻苦,陈襄在《送管师常秀才序》言:“二生闭门官舍中,绝人物之知,恶衣而粗食,朝寒而夕饥”。为吸引学子前来学习,陈襄亲笔写下《劝学文》令门人管师复宣读于庭,乡民遂纷纷送子上学。因成绩出众,陈襄令其为都讲,协助其教学。
生平事迹
随后,师复与弟师常从胡瑗学。胡瑗生于淳化四年(993),是北宋初期重要的理学先驱,与孙复、石介并称为“宋处三先生”与“理学三先生”,是“安定学派”创始人。管师复聪慧过人,精通安定先生的天人合一学说。明代《管氏遗谱》文学传称其“学贯天人,性躭著述”。
管师复为人仁勇且直,作事义而好古,于朋友善。因钢制率性,得罪权贵,经常被学纠弹劾,学生都替他担忧。安全返回后,还有30多名学士跟他求学。管师复教学讲究修身自律,以身作则,老师陈襄言:“师复不戚戚于纠察,惟修身自律,以劝率学者有邻。其容止庄谨,无一日之懈,虽退食不脱冠带,横经夜坐,如对古人,如是者三年矣。夫与人久居,然后其贤可知”。因为管师复刚直不阿,看不惯官场的明争暗斗而无意仕进,学成后归隐山间。据《浙江通志》记载:“管师复宅,县东甸川,其地襟山带水。时先贤管师复、师仁家世族处于此”。管氏虽世居县东甸川(今还有明代管家旧屋),但自伸公起就在白云岩置别墅,至白云先生已百有余年。白云先生即常年隐逸于这里,以诗书为乐。明《王忠文集》曰:“处郡山川最清峻,而龙泉隶处为属县,重岭复嶂尤为险绝,其地上直少微,故世有隐者。如近代周启明、管师复遁其间,余风余韵邈然不可及已”。
管师复尤其善长诗文,留下千古名句。宋仁宗朝,皇帝闻其学有盛名,召至问曰:“卿所得何如。”管师复对道:“满屋白云耕不破,一潭明月钓无痕”,臣所得也。竟不接受皇帝恩赐的官职,回到龙泉县继续归隐于白云岩。一般文献记录这件事只引用最著名的这一句诗,但明代《管氏遗谱》中记录了其召对的全篇,云:“周遭池馆压平川,门枕山弯水底村。满屋白云耕不破,一潭明月钓无痕。松筠翠合垂冬夏,猿鸟声齐奉晓昏。最好诗余无筒事,直将谈笑对清樽”。这首完整的诗中,介绍了他隐居所处的村庄,和云里雾里,猿鸟鸣叫犹如仙境般的环境。如仙境般的隐所,使他沉醉于其中,十分享受与朋友喝酒咏诗的乐趣。管师复的诗善于用平淡的文字描写景物,层层递进,画面感实足,读者跟着他的诗文犹如身临其境地游览。如他仅存的另一篇诗文《题福州白云堂》:“入寺层层百级梯,新堂更与白云齐。平观碧落星辰近,俯视红尘世界低”,就生动而富有深意地描绘了白云堂胜境。
管师复好交友,他与同乡周镛交游甚密,每与同游吟咏无倦。周镛也不是一个简单人物,他出生于龙泉县安福源头,也就是现在的五进士村。他乡试高中第一,又以第三名登皇祐癸巳科沈括榜会试,进而以58名登王钦榜廷试,第三甲十七名登郑獬榜进士,累官至扬州知府追封翰林侍讲。安福源头周氏自他开始连出5名进士,在村南岭头有地名五贤门。
管师复多有著述,有《五经要义》《读史管窥》《白云吟稿》行世,除了上述两首诗句,其他皆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其墓在东隅方下末。
管师常是管师复的弟弟,少时与兄师从名仕陈襄与胡瑗。师常学习刻苦,经行修明,老师陈襄将他与程颐等推荐为太学官,使学者有所师法。熙宁元年,上祀南郊……以师常应诏。熙宁三年,召试舍人院,赐进士第,授校书郎,知江陵府监利县事。当时王安石变法,推出青苗法,州县上下皆积极推进。管师常发现青苗法在推行中的弊病,与察访使争论青苗法得失,从后来青苗法执行过程出现诸多问题最终被废除来看,足见师常的先见之明。
人物贡献
管师常注重人才培养,在任监利县时就尝试兴学讲艺,为东南士人所共推。明《历代名臣奏议》中称:“乡贡进士管师常者,履行正固,经术专精,东南士人多所从学。更练民事,而适于时用,尝为太学正,众论推服”。他讲学生动,简单明了,宋《郧溪集·荐刘挚管师常状》中称:“管师常讲学为文动,有师法,履行明著,士人共知”。在他的学生中最有名的是林石,当时中原大兴《三经新义》,轻视《春秋》。管师常却精读《春秋》,研究独到。林石少时在仙居跟随管师常学习《春秋》,所以没有受到新学影响。学成后,林石归隐瑞安塘岙,创办塘岙书塾,专研《春秋》,广教生徒,是南宋永嘉学派重要创始人之一,被尊称为“师宗师”。可以说管师常对后世的永嘉学派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说到永嘉学派,还有一个关键人物也和龙泉关系密切,就是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叶适,其曾祖本龙泉县延庆乡黄南村人(现小梅镇黄南村),因游太学无成而迁徙瑞安。因此,叶适在自己的文章中经常自称龙泉叶适。
管师常学问深邃,离世也离奇,他去官后准备回龙泉,走到安州应城,在一处僧庐休息,忽一朝瞑,眩问其子希旦曰:早晚。曰:午矣。起摄衣冠,需纸笔曰:“吾年四十九,四大不相守。寄语同道人,日轮射牛斗”。徐置笔就枕,遂逝。管师常初居白云岩,自号白云翁,有集行于世。其墓在十八都白水。
淡泊名利
相传管师复性情耿直,干事爽快,见到不合情理的事,不顾情面,当面斥责,易得罪人,而他也自知不宜当官。于是,他宁当草民,不愿当官。他曾发过誓,不管是谁来请他出山当官,雷打不动,决不出山。
当他的哥哥管师仁考中进士第二名,村民向管师复报信,谁知师复只是淡然一笑,继续在自家门前除草施肥。村民见他如此淡泊名利,都很叹惜。管师复却说“我不是当官的才,亦无当官的福。朝廷上最大的是丞相,丞相上面有皇帝管,稍有差错罢官充军是常事,严重的殃及九族人头落地。同时,宦海中多惊险,尔虞我诈,争名夺利,互相倾轧,相互排斥,提心吊胆。我居住在山上种菜种瓜,自种自吃多好。”
官至丞相
后来管师仁政绩卓著,官至丞相,曾与宋徽宗说到自己的才学文章还不算好,堂弟管师复的才学更胜自己,只可惜他隐居在山上,甘当隐士。为此,宋徽宗想请管师复出山当官,谁知师复竟离开白云居,逃至山洞里躲藏起来,并让人传话甘当草民的决心。宋徽宗觉得管师复有志气,便随他去了。从此,管师复过着陶渊明似的隐士生活,不受井市之扰,自由自在,其乐陶陶。
归隐白云
管师复曾居住的“白云古庙”,庙宇座西朝东。大门前立有朝墙,其正面墙制巨幅“麒麟”图案。整座古庙建筑群在纵轴线上依次排列。金柱额枋为双狮抱球,正门条石门框上方砖雕“白云古迹”匾额。千百年来,庙宇古迹至今保存完好,从古到今香火不断,香客、游人如织。
“入寺层层百级梯,新堂更与白云齐。平观碧落星辰近,俯见红尘世界低。”这位住在白云深处的隐士,为后人留下的是千古绝唱的诗句,还有他那对世间万物淡然处之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