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延安
中交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Ⅴ工区航修队钳工
管延安,男,汉族,1977年6月19日出生于山东潍坊,初中文化,群众。1995年参加工作(农民工),先后参与了世界三大救生艇企业之一——青岛北海船厂、国内最大集装箱中转港——前湾港等大型工程建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第十五届委员会委员。
人物履历
管延安,男,1977年6月19日出生,汉族,山东潍坊人,初中文化,群众。1995年参加工作(农民工),先后参与了世界三大救生艇企业之一——青岛北海船厂、国内最大集装箱中转港——前湾港等大型工程建设。正参加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建设,是中交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Ⅴ工区(中交一航局二公司负责)航修队钳工,负责沉管二次舾装、管内电气管线、压载水系统等设备的拆装维护以及船机设备的维修保养等工作。先后荣获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劳务之星”和“明星员工”称号,因其精湛的操作技艺被誉为中国“深海钳工”第一人。2015年“五一”前夕,中央电视台系列纪录片《大国工匠》之《深海钳工》专题播出他的先进事迹
港珠澳大桥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岛隧工程是大桥的控制性工程,是我国首条外海沉管隧道,这也是世界上在建的最长公路沉管隧道。工程严格采用世界最高标准,设计、施工难度和挑战均为世界之最,被誉为“超级工程”。岛隧工程建设标志着中国从桥梁建设大国走向桥梁建设强国。
管延安,中交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Ⅴ工区航修队钳工,负责沉管舾装和管内压载水系统安装等相关作业。经他安装的沉管设备,已成功完成18次海底隧道对接任务,无一次出现问题。
18岁管延安就开始跟着师傅学习钳工;“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是他对自己的要求;有空的时候就看书学习,是他最大的工余爱好。二十多年的勤学苦练和对工作的专注,心灵手巧的他不但精通錾、削、钻、铰、攻、套、铆、磨、矫正、弯形等各门钳工工艺,而且对电器安装调试设备维修也是得心应手。
2013年年初,管延安来到珠海牛头岛,成为岛隧工程建设大军一员。他所负责的沉管舾装作业,导向杆和导向托架安装精度要求极高,接缝处间隙误差不得超过正负1毫米,管延安做到了零缝隙。每次安装,他带领舾装班组同测量人员密切配合,利用千斤顶边安装边调整,从最初需要调整五六次到只需调整两次,就可以达到“零误差”标准。
重复出精彩
以追求极致的态度,不厌其烦地重复检查、重复练习,管延安快速准确地完成了看似微不足道但又举足轻重的工作。
E15沉管第三次浮运安装期间,管内压载水系统突发故障,水箱不能进水,沉管安装只能暂停,必须安排人员进入半浮在海中的沉管内维修。浮在水上的沉管犹如一个巨大的混凝土箱子,除了一个直径一米多点的人孔,没有其他的换气通道,空气湿度在95%以上,里面又闷又湿。只要进入里面,不要说作业,就是站立一会儿,身上的汗水就会渗出来黏在皮肤上,好像在身上裹了一层看不见的膜,非常难受。
危急时刻,管延安带领班组人员快速开启人孔盖板进行检修,不一会儿,发梢上的汗珠就沿着管延安的脸往下流,身上的工作服很快就湿透了,他顾不得擦一擦汗水,还是那样专注地进行检修。昏暗的沉管里,绑在安全帽上的头灯发出白色的光柱,稳稳地投射在绿色的阀碟上。从打开到密封的人孔盖板进入管内检修、排除故障,到完成人孔盖板密封全程不超过三小时,效率之高令人惊讶。“这都得益于之前无数次的演练,我们在每节沉管沉放前都要做至少3次演练。这是第15节沉管,至今完成了45次演练,我记得远远不止。”管延安谦虚地说。
管延安常跟年轻同事经常说的话就是“再检查一遍”,强调最多的就是“反复检查”。同班组小张说:“管师傅上个螺丝都要检查三遍”。
1996年初,管延安跟师父学习电机维修。一次发电机常见故障维修后,他“胸有成竹”,没有进行检查,结果发电机刚装上就又烧坏了。师父并未责罚,可他自己却羞愧难当。他知道如果认真检查一遍就可避免这次事故。自此,维修后的机器在送走前,他都会检查至少三遍——这已经成为烙在头脑里的习惯。
管延安习惯给每台修过的机器、每个修过的零件做笔记,将每个细节详细记录在个人的“修理日志”上,遇到什么情况、怎么样处理都“记录在案”。从入行到现在,他已记了厚厚四大本,闲暇时他都会拿出来温故知新。这些“文物”里,除了文字还有他自创的“图解”。如今他也将这个习惯传承给了徒弟。
所获荣誉
2019年4月,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中国文明网向全社会公开发布耿家盛、管延安等10位“最美职工”的先进事迹。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全国最美职工、中国质量工匠、齐鲁大工匠。
专注业务
管延安是一个十分较真的人,干什么事情都非常专注,以主人翁精神去解决每一个问题。一个个细小突破的集成,一件件普通工作的累积,成就了“大国工匠”的传奇。
每次沉管浮运安装前,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部都会组织全面精细的风险排查,针对所负责的任务,他有自己的一套检查方法。在一次对已安装完成的水下线缆固定卡环例行检查中,他发现线缆没有包胶皮——规范没有要求,又要大大延长作业时间。但有丰富经验的管延安知道,包胶皮后将降低对线缆的磨损,于是他立即将班组作业人员叫到现场,一起将八个卡环一一拆开,包好胶皮,再重新安装。他一个个最简单的细节教给了年轻人最重要的道理。
首节沉管安装后不久,林鸣总经理来到航修队维修基地,看见工人师傅们正在专心清理蝶阀里面的法兰盘,指着两排摆放得整整齐齐的蝶阀问管延安:“这些盘怎么分成两排摆放?”管延安说:“前面的这些都是保养过的;后面的那些经检查有一些隐患,已经被淘汰不能使用。”
林鸣一下发现了风险:蝶阀要重复使用,经过保养的和不能使用
的看不出明显区别,“在紧急情况下会不会有不熟悉情况的工人混拿、混用?”林鸣提出的问题让管延安猛然意识到,现场设备管理还存在漏洞。从那以后,管延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设备管理机制,每一件设备都进行编号管理,每一个蝶阀都标明使用次数;并将林鸣“一丝不苟,不让隐患出坞门”的要求制作成标语,醒目地立在航修队基地。“这个标语就是我们的警示牌,每天一上班就会看见它,时时刻刻警示我们设备维修、管理都要做到100%,绝对不能有侥幸之心。”管延安说。
专注,做什么事情都静得下心来,这是同事们对管延安的一致评价。每次沉管安装完成后,压载水系统的电动蝶阀都要从沉管里面拆回牛头岛,经过维修、检测后方能重复使用。法兰盘是蝶阀的关键部件,每次维修管延安都亲自动手。铺开耐水砂纸,倒上研磨油,随着手臂不急不缓的摆动,一个直径20多公分的金属盘在砂纸上均匀地画着圈。磨一会,用手摸一摸盘面,又磨了起来。“最难的地方就是研磨这个阀口,上下两个阀口,一个动面一个静面,都需要研磨得严丝合缝才能不漏不渗。不能有误差,必须是零卡零的。”管延安边磨边向徒弟讲解要领。十分钟,二十分钟,半个小时过去了,他仍然不急不缓一圈一圈地研磨着,原来锈迹斑斑的法兰盘变得光滑锃亮,管延安沿着盘边摸了一圈,均匀地打上黄油,细心地装配到电动蝶阀上。
丰富经验
问为确保工程120年的使用寿命,工程严格采用了世界最高标准。面对大量高科技、新工艺和高质量的挑战,管延安从零开始,虚心学习,积累经验,成长为中国“深海钳工”第一人。
刚刚来到岛隧工地,管延安就与航修队的同事们投入到第一节(E1)沉管的二次舾装作业中,压载水系统、通讯系统、监控系统……,100多条主线,1000多条支线,错综复杂的管线从沉管里接通到津安3指挥舱控制中心。“这些管线都是连接大脑和身体各部位的神经,每一个接点都必须连接到位,每一条线路都必须保证通畅。如果在沉
放时任何一条线出现问题,沉管就不可能完成精确对接。”他非常清楚沉管二次舾装的重要性。
三个多月时间,管延安和同事们日夜奋战,布设管线、安装设备、整合系统,一遍又一遍地调试。2013年5月7日,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首节沉管顺利安装成功,圆满实现了“深海初吻”,管延安和航修队的同事们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提到首节沉管二次舾装,管延安记得最清楚的还是中间发生一次“事故”。当时在进行压载水试验,刚刚安装的一个蝶阀出现了渗漏现象。“当时还是太大意了,心想这个活在其他地方干了不知道多少次了。蝶阀是新的,安装前进行试压检查时都是好好的,没想到一到试验时就出了问题。后来检查发现还是试压的时间不够。”这个事情给了管延安一个深刻的教训:每一个蝶阀,不管是新的还是重复利用的,他都要逐一仔细检查,试压的时间不少于半个小时。
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他接触了许多新知识:在整平船“津平1”上,他跟厂家年轻技术员学习了碎石垫层铺设系统的机械原理和部件检修;在大型沉管安装船上,他与技术主办学习、探索专用锚机和变频器检修。为“抢”到最前面的位置,每天“课程”开始前,他总是第一个到达,边听还边向“老师”提出问题。年近不惑之年的他,依然像小学生般求知若渴。
凭着高超的技艺和精益求精的“匠心”,管延安成为中国“深海钳工”第一人。如今,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已经顺利完成16节沉管对接,后续沉管仍需要这位“大国工匠”精心地安装好每一个设备,连接好每一条管线。
“我平时最喜欢听的就是锤子敲击时发出的声音。”走在湿热的沉管里,管延安仔细检查着安装好的设备。二十多年的钳工生涯,他不仅把钳工当做了自己的事业,也深深地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06 21:23
目录
概述
人物履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