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易文
原国务院参事
管易文(1896~1995),原名关锡斌,廉江市人。1917 年考入天津直隶第一师范学校。1919年,“五四”运动时,与邓题超等人组织“天津学生联合会”,因举行罢课游行,反对签署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参加赴京请愿团而被捕。后在时任《天津学生联合报》(后改为《天津联合会日报》)主编的周恩来等的声援、营救下获释。出狱后,于 1919 年秋参加以周恩来为首组织的“觉悟社”,同年底,与徐特立、向警予、恽代英等同船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 年赴美国继续勤工俭学。1926年回国后,任南开大学青年会学生部干事。1927年前往广州,在岭南大学任教,维续从事进步活动。“九一八”事变后,因宣传抗日,遭到解聘。1933年起,先后以社会工作者身份继续从事宣传抗日活动,其间曾赴日本考察社会教育。
人物生平
管易文,原名关锡斌,1896 年8月生于广东省廉江(石城)县。青少年时代,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他追求光明,追求进步,于 1917 年考人天津直隶第一师范学校学习,开始接受革命的民主主义思想。
1919 年“五·四”运动兴起,他即投身于这一伟大的爱国运动的洪流。他曾与马骏、郭隆真、邓颖超等一起,组织“天津学生联合会”,举行罢课游行,反对签署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并参加赴京请愿团,遭到反动军阀政府的逮捕。狱中,他始终坚持斗争,决不屈服。在当时担任《天津学生联合报》(后改为《天津联合会日报》)主编的周恩来等同志的声援、营救下,反动军阀政府被迫释放他和其他被捕的爱国者。出狱后,他于同年秋参加了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组织的青年进步团体“觉悟社”,继续为宣传民主与科学的进步思想,为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斗争,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同年底,为寻求救国之道,他与徐特立、向警予、恽代英等同船赴法国勤工俭学。后于 1921 年辗转赴美国继续勤工俭学,先后在爱荷华州师范学院和耶鲁大学完成学业,并在底特律福特汽车公司做工和进行社会调查。
1926 年回国后,他先到南开大学,任青年会学生部干事。1927 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白色恐怖下,他前往广州,在岭南大学任教,继续从事进步活动。“九·一八”事变后,因宣传抗日,遭到解聘。1933 年起,他先后在广西柳州垦植实验所和青岛市教育局、青岛华新纱厂,以社会工作者身份继续从事宣传抗日活动。其间,他曾赴日本考察社会教育。
1937 年“七·七”事变后,管易文同志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抗日活动,并直接参加了党领导的地下情报工作。193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边以教师身份做掩护,动员青年学生参加抗战,一边交往上层人士,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941年3月,受党嘱托,护送多批进步青年学生赴苏北盐城新四军军部,后即留在苏北、山东等地工作。1942 年,在苏中联抗地区紫石县从事教育工作。1945年,在华中建大高干班学习。
抗战胜利前夕,管易文同志在华东军区联络部交际处,除负责外国友人的接待和翻译工作外,与国内、外爱国民主人士广交朋友,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反共反人民的丑恶行径。1946年春,陈毅同志在山东临沂会见“军调会”美蒋代表,他担任了现场翻译。此后,留在山东解放区,曾先后接待了张克侠、何基沣等起义将领和安置了李仙洲、王耀武、黄维等被俘人员。1949 年北京和平解放后,管易文同志调任中央统战部隶属的接待处任处长,负责接待知名人士和原国民党和谈代表,并受中央委托,随同邓颖超等同志专程护送宋庆龄赴京。圆满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上海解放后,调往上海市军管会任交际处长。1954年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上海市政协副秘书长。他努力贯彻建国初期我党在城市建设中制定的工作方针,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和发展生产,加速上海市的城市建设做出了贡献。
1958年7月5日,第78次国务院全体会议讨论通过,管易文同志被任命为国务院参事。管易文同志在长达一个世纪的人生旅途中向往光明,追求进步,并为此付出不懈的努力。他在加入中国共产党近六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事业,无论。是在斗争残酷、环境险恶的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始终对共产主义理想坚定不移,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
他担任国务院参事以后,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对参事工作认真负责,忠于职守。他积极参加参事室组织的各项活动,参加对法律、法规案的审议和修改,对党和政府的工作提出有益的意见和建议。他非常重视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与党外人士推心置腹,广交朋友。他还十分关心机关党的组织工作,经常在组织生活会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在年高体弱不能参加活动后,他仍经常给组织上打电话,汇报自己的思想,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高度的组织纪律观念。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2 17:25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