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竹乡
洞口县下辖乡
管竹乡位于洞口县竹市镇北部,沪昆高速公路洞口入口18公里处,320国道。乡内水泥路遍布,交通十分便利,下辖群溪村(旷家),洪桥村,湾里村,管竹村,合塘村,棉花村,顶上村,岐石村,白山村,上桥村,土桥村,岩仔村,塘山村,圳上村等。著名企业有:管竹万头养猪场,管竹菊花基地,群溪合作社(对外贸易以及洞口县地区民间投资顾问),管竹鞭炮厂,农村信用合作社银行,管竹榨油厂,群溪碎石厂,群溪石岩洞旅游项目部(地区旅游资源整合推广)等。
红军万里长征,1935年12月中、下旬中央红军第二、第六军团经过洞口地区——现在洞口县范围内的9个区(镇)、25个乡(镇)、154个村(居委会),历时6天,行程110公里。红二、六军团是分两路进入洞口境地的。一路是第二军团约12000人,于12月17日清早,由隆回县碧山乡的水西桥进入现洞口县醪田乡的腊树坳,经过温家、明家、花桥等村后分为两路:主力约10000人,沿当时通周德桥的大道,经过新隆、杨花和水东乡的四桥、角田、兴文等村,当晚到达管竹乡的上桥、土桥、歧石、顶上、弯里、洪桥、群溪等地宿营;另一支部队翻过禾犁坳,进入山门镇一带,次日与主力在岩山会合。19日,主力由管竹乡境内分两路进入岩山乡的朝阳、岩山、长山、郭家、陡山等村,一部分在此宿营,一部分继续向竹市、木瓜、洞口一带前进。在竹市的西冲、正廷,木瓜的大田和洞口镇一带宿营,当晚在洞口镇架设了浮桥。有一支两百多人的小部队,从正廷村的藤缠树渡过了平溪江,进入木瓜乡的白田村,次日经花古乡与主力在毓兰镇会合。20日,主力走过平溪江,经花古乡的王家、平南、苏黄、苗竹等村,进入毓兰镇的兰冲、桥头、栗山、鲤鱼、毓兰等村,前卫部队进入花园乡。21日,主力经过花园乡的马家、黄金、花园、高坪、宝岭等村,进入绥宁县的红岩,后卫部队在花园宿营,22日去红营。
第六军团约8000人,于1935年12月19日由隆回县横板桥进入洞口县石下江,经树林乡的胡塘、树林、石田等村,架浮桥过石江河,当晚在石江镇及其附近宿营。次日经石江镇的中山、黄市、可风等村、青龙乡的大冲等村,黄桥镇的枞山村,青龙乡的大垅村,石背乡的朱桥、龙头、石背、双竹、清风、阴山等村,马安乡的忠信、石堰、马安、双和等村到达高沙镇。当晚宿营在桂花到高沙镇的十八里地带。前卫部队到达花园。21日,主力经高沙镇的木山、三塘,西中乡的大洲、木井、新店、西中,在西中的李家渡遇到敌机轰炸。在新店、西中宿营一晚。22日,兵分两路,主力由西中的李家渡经石桥乡的杨柳、梅田、鸿鹤,毓兰镇的毓兰、瓜铺、山羊、万塘等村,进入绥宁县的牛栏冲、庙弯。另一支部队约1000人,经花园乡的陶家、巷子、毓兰镇的桥头、横木、荷叶、广育村,古楼乡的相山、青草,月溪乡的白羊,去绥宁县的金屋塘。
当时红军装备很差,枪支不多且旧,间有大予、梭标,且有徒手者。有一些高头大马,但大多用来驮军用装备。红军战士衣着多色多样(有青、兰、灰、黄等色,有军装,有便服),且多单衣,头戴树枝防护伪装,脚上多打绑腿。时值寒冬,有的还是赤脚草鞋,但他们有时还一边行军,一边唱歌,表现出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队伍中有不少女兵,其中有背着笛子、月琴之类乐器的宣传队员,还有很多十四、五岁的小兵。他们经过长途行军,步履艰难,但仍拄着棍子,精神拌擞,信心百倍地前进在长征路上。
毛主席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不仅是一支战斗队,也是一支宣传队、工作队。红军将要来到洞口时,国民党反动派即进行反动宣传,说什么红军共产共妻,见人就杀,见物就抢,妄图使人民群众不敢接近红军。红军一到,就遵照毛主席关于“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的伟大教导,沿途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他们逢人就说:“老乡,不要怕,我们是红军,是打富济贫的,是帮助穷苦人翻身求解放的。”并严格招待革命纪律。红军在高沙关帝庙还召集过群众大会,宣传红军抗日反蒋、救国救民的主张。于是一些原先害怕“红军粮子”而躲起来的群众,很快就不怕了,敢于同红军战士接触了。为了向群众宣传革命主张,红军沿途用石灰、红朱写了许多标语,现在有人记得的有如“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卖国贼蒋介石!实行抗日反蒋!”、“打倒土豪劣绅,铲除贪官吏!”、“废除国民党的一切苛捐杂税!”、“红军是工人、农民的武装”、“无事不进店,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等等。红军还以“中华苏维埃湘鄂川黔边区政府”的名义张贴了布告,落款有“主席贺龙”、“政治部主任夏曦”字样,主要内容是宣传红军抗日反蒋、救国救民的宗旨和不抓夫、不扰民、打富济贫的纪律等。可惜因为年代已久,这些珍贵文物没有保存下来。
红军每到一地,就开展打富济贫活动。他们派出小股部队,根据群众报告和事先掌握的线索,到财主、土豪家里杀猪出谷、筹粮筹款。并把一部分没收的粮食、衣物分给穷人。比如红军在石江码头上没收了豪富、巨商的七、八船粮食(稻谷、大米、黄豆等),大部分发给贫苦群众,一时间贫苦的农民、居民、手工业者、小贩、乞丐等纷纷上船,用箩筐挑、簸箕端,也有用衣裤兜的,莫不欢欣鼓舞。在观音桥(现石背乡双竹村),红军根据佃户周炳南兄弟的指点,打开了大地主曾述松的一处庄房的四个粮仓,出谷二万多斤,除一部分用作军粮外,大部分发给贫苦农民。红军还逮捕了一批土豪、劣绅,并根据罪恶大小加以惩处。比如岩山有个傅升廷,绰号“石牛麻子”,横行霸道,为非作歹;他有五个儿子,也无恶不作,贫苦农民称之为“傅家五老虎”。红军一到,除将其家产没收分给穷人外,还把“石牛麻子”抓到绥宁李熙桥处决了。在石下江,红军抓获了乡绅数人,并刀斩了一贯包揽讼事,欺压贫民,勾结乡绅,横行乡里,敲诈勒索,作恶多端的反动街长王文祥。高沙镇当时有“三王五霸”,横行乡里、鱼肉人民,红军镇压了三王之一——大恶霸、土匪袁宽。据统计,红军在洞口境内处决了土豪、团总等五人,大灭了地主豪绅的威风,大长了革命人民的志气。
红军严格招待党对民族工商业的政策,保护从事正常商业活动的商人利益,所到集镇,商店均照常营业,且有市利十倍者。但红军对于商贾的不法行为,则加以箴诫。比如在石江街上,红军连夜召开了米行经纪人会议,警告他们以后不要卖发水米给老百姓。
红军有铁的纪律,不打人,不骂人,不拉夫,不扰民,说话和气,买卖公平,爱护群众,保护穷人。红军路过洞口时,正逢连日下雨,寒气逼人,但红军宿营时,只住在堂屋地上,不进百姓卧室,甚至不向房东借铺草,有许多红军战士露宿街檐山林,也不去敲门借宿。当时红军生活条件艰苦,衣着单薄,红军战士把许多从土豪劣绅家没收来的被帐、毯子、衣服送给穷人,而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留下了许多遵纪爱民的动人故事。12月20日,在周家院子(现属石背乡清风村)宿营的红军,天未亮就出发了。有个战士拿了个照明火把,一不小心碰着了周红顺家矮小茅屋,由于茅草潮湿,当时火未大烧而没被发觉。等到走了十里路时,听追来的房东(周的妻子)说茅屋被火烧掉了。于是一位红军连长立即带了两个战士返回原地做安置工作,赔偿光洋五十六块,比茅屋的实际价值高出一倍。并向周红顺家做了检讨,向周围群众做了解释。红军在花园休整时,刘秀姣正“坐月子”,在他家宿营的几个红军战士,帮她挑水、劈柴,忙这忙那,刘秀姣很受感动,就做了一餐荞麦粑给红军战士吃,红军战士硬要她收下两升米。红军走时,又送给她家两担谷子。为了永远不忘记毛主席领导的工农红军对穷人的恩情,刘秀姣把刚生几天的女儿取名“红军”,以后为避国民党反动派的耳目,又改名为“红珍”。红军到西中时,遭到国民党军队的飞机轰炸,当时还只有12岁的王康元(原西中大队党支部书记)放牛回家,遇上国民党的飞机投弹从未见过飞机的王康元吓得不知所措,一个红军战士着急地喊:“快卧倒!快卧倒!”不知是由于没听见还是没听懂,王康元仍然呆呆地站在那里,这时一阵飞机俯冲的啸叫声边后,一颗黑乎乎的炸弹从头顶飞落下来,正是千钧一发的时刻,那个红军战士急地跃起,冲到王康元的面前,将其按倒在地,用身体掩护着王康元。炸弹爆炸后,声浪带着泥土将那个红军战士推出了几尺远,而王康元却安然无羔。敌机走后,红军战士把王康元拉了起来,帮助他拍掉身上的泥土,亲切地对他说:“蒋介石不打日本打红军,我们要打倒卖国贼蒋介石!”王康元捏紧两个小拳头,向空中挥了挥,然后拉住那红军战士的衣角,望着那红军战士亲切的面孔,两行热泪漱漱地掉下来。以后,王康元逢人就说:“红军是我的救命恩人。”12月20日红军驻扎高沙镇,当天下午在该镇王家码头召开群众大会,专靠卖花生谋生的贫民肖礼行挑着一担花生也来到会场。由于人多拥护,把他盛花生的箩筐也挤倒了,掉在地上的花生眼看就要被拥挤的人群踩烂,肖礼行急得大喊:“不要踩!不要踩!”几个红军战士看到后,立即手拉手围成一个圈,直到肖礼行把花生捡完才松开。红军遵守纪律,于老百姓秋毫无犯,他们在饥寒中宿营、行军,买老百姓的红薯吃,总是先交一个铜板,再拿一个红薯,这样买卖公平的例子不胜枚举。杨显财卖甘蔗,只卖一个铜板一根,红军对他说:“你太卖便宜了,这么粗的甘蔗,应该卖五个铜板一根。”于是,一些红军战士照五个铜板一根的价钱,一下子把甘蔗买光了。老杨逢人就激动地说:“红军对我们穷人真好,真是处处为我们谋利益。”红军纪律严明,爱护人民,所以红军每到一地,都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这也是能够打败前堵后追 、数倍于己的强敌的重要原因之一。
军爱民,民拥军,广大劳苦人民在红军短暂的接触过程中,即认识到红军是自己的队伍,因而主动帮助红军,比如为红军带路、办米、做饭、护送伤病员、挑运东西等。岩山街上罗玉元,看到自己家的红军战士都是赤脚草鞋,于是和母亲连夜为红军赶做了十双白布里鞋(穿上这种鞋,再套穿草鞋,可以御寒)。红军战士临走时,感激地说:“我们穿上这鞋子,一定要好好地打白军、打土豪。”石下江街上的裁缝邱国财、王安轩等11人,通宵为红军制作军帽。石背谭又华为红军送伤病员,挑药箱,一直送到会同县的江西县。红军在李家渡遭到两架敌机的轰炸,牺牲了20余人,李明生、刘大炳等二十五、六个贫苦农民与红军指战员一起流着眼泪埋葬了烈士的遗体。第二年开春,当地的豪绅扬言要掘坟开棺,把红军战士的遗体丢到河里去,穷人们知道后,就暗地里凑了一些钱,将红军墓迁移到一座山上,并在四周栽上了翠柏青松。这座烈士墓一直完好地保留到现在,成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好场地。穷人和红军心连心。花园、花古等地的贫苦农民,都护理过在李家渡被敌机炸伤的红军伤员,或因身体虚弱无法赶上部队的其他红军伤病员。李雪姣和她的丈夫曾书华收留了一个浏阳籍的红军伤员,把他藏在薯窖里,又请来了一个姓唐的草药医生治疗,精心护理达半年之久。这个红军伤员伤愈离开时,李雪姣还送给他一个包袱、一个口袋、一升米、一只碗。
红军路经洞口时,并没有正式开展大规模的扩军活动,但由于人民群众认识到红军是自己的队伍,是以打倒土豪劣绅帮助穷苦人民翻身求解放为己任的,因面许多穷人踊跃参加红军。据调查统计,参加红军的有20余人,他们中有的牺牲在长征途上,有的在抗日前线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如西中邓星怡,牺牲时是八路军某团团长;有的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毕生精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尹华桂、王振贵等。
红军进入洞口县境,国民党军何键所部63师、19师等即尾随跟进,相距只30里。追敌系地方军阀部队,都想要保存实力,并不真正敢与红军交锋。所以红军走亦走,红军止亦止,在洞口境内没有发生过大的战斗。红军在石下江写下了这样一条标语:“又怕老子,又追老子,追到老子又不敢打老子!”既讽刺了国民党追兵,又表现了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红军每到一地,土豪劣绅闻风丧胆,纷纷逃匿;红军走后,土豪劣绅又神气起来,向革命人民反攻倒算。马安的大地主曾述松占有良田千余亩,庄房十数处,在观音桥的庄房粮仓被打开后,他暴跳如雷。红军离开马安、高沙的第二天,曾述松就气势汹汹地跑到观音桥,把佃户周炳南、周庆先兄弟抓起来,私设公堂,滥施刑法,硬逼周氏兄弟承认“带头趁火打劫”,并要他俩讲出哪些人挑了他的谷子。但周氏兄弟任凭严刑拷打,始终闭口不言。于是曾述松就把周氏兄弟送到高沙警察所关起来。周炳南坐了九个月的黑牢,被折磨成疾,呕血不止,回家后不到四个月,就含恨死去。高沙镇贫苦农民张从主,红军经过高沙时,在高沙街上卖甜酒,一个红军战士用一把雨伞、一个铜烟管换吃了他的甜酒,这两件物品为红军没收伪乡长曾松清所得。红军走后的第二天,曾松清带着两个乡丁跑到张家,硬说这两件物品是张从主从他家抢去的,将其绑走,打入监牢。后经家人多方奔走,花费了不少钱财,才保释出狱。红军离开花园的第二天,乡队副李少华就带兵四处搜查红军伤病员,枪杀了留下来的四个红军伤员。地主邓陈谟跑到武冈县政府告状,说红军打开了他家的粮仓,农民挑走了他家的谷子,而他的谷子是混有荞麦作记号的。回来后,他把附近农民家凡有荞麦的稻谷强收为已有,结果他倒算回来的粮食比原来的还要多。以上数例,可见各色各样“还乡团”的真面目。但革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红军播下的革命火种早已燎原,红军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人民前进在新的革命征途上。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10-01 11:03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