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金聚
国民革命军第15混成旅原旅长
管金聚(1875-1927) ,字宝斋。他幼年家境贫寒,因他聪明过人,过目不忘,深得先生器重,没上几年学,先生便送他到郓城讲习所读书。1891年考入保定陆军高级讲武学堂,毕业任教官。当时兵荒马乱,民不聊生。为施展抱负,他毅然弃教从戎,投奔东北军张作霖部下当兵,由于他重义气,作战英勇,得到张作霖的赏识和重用,越级提拔为统领。直奉战争爆发,奉系首领张作霖率军入关,节节胜利,很快占领了陕西、山西、四川、华北、华中等地,由于管金聚足智多谋,英勇善战,战斗中7次负伤,屡建战功。张作霖将他晋升为入川总司令兼任陕南汉中镇守使,管辖15万兵马,番号十五混成旅。下设3个军15个整编师和1个黑马团。当时与冯玉祥十四混成旅并架齐驱,并且2人交往甚厚,密密商讨了“管冯协定”,共同接受孙中山先牛的领导,进行北伐战争,统一中国。因有人告密,计划破灭。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由于管金聚战功显赫,当时陆军总长段祺瑞称管公为“兵家”,并亲题“裘带戎容,精忠报国,将有懦风”之词,他给予高度评价。1918年他参与了北伐战争,因作战失败,再不愿参加国内战乱,解甲归田,隐居于开封,闭门不出,专心事佛,人称管老居士,1927年病故,终年52岁。
人物生平
管金聚,字宝斋。出生在现郓城县水堡乡管赵楼村。春秋时期齐国相国管仲的后人,系郓城一代名人。
管金聚自幼家贫,读过几年私塾,聪明过人,过目不忘。少年时,家乡遭受洪水灾荒,生活苦不堪言,家人无奈卖掉家中仅有的一头小毛驴,供他做路费,闯了关东。吃尽苦头的他投奔在张作霖部下当兵。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重义气,作战英勇,很得奉系首领张作霖赏识和重用,越级提拔为军官。
直隶战争爆发,他跟随张作霖进入关内。一路攻城拔寨,节节胜利,很快占领了陕西、山西、四川等华北、华中地带。管金聚屡建战功,先后晋升为入川总司令、川南剿匪总司令,授少将军衔。他担任第15混成旅旅长,下辖3个军,15个整编师,1个黑马团,约15万兵马,同时兼任陕南汉中镇守使,与当时冯玉祥的第14混成旅并驾齐驱。
管金聚和冯玉祥交往甚厚,秘密商讨了《管冯协定》,谋划共同接受孙中山先生的领导,进行北伐,统一中国。因有人告密计划没有实现,致使他遗憾终生。
管金聚兼任陕南镇守使时,提倡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清正廉洁,知人善任。他的亲友跟随他多年,有才能的升官,没有作为的只管饭不给钱。他对亲友要求甚严,一定要有政绩才可提拔做官。
管金聚有很强的乡土观念,只要是鲁西南人,但凡前去投奔者,就有吃有住,临走给足路费。他在当时的四川、陕西,特别是陕南一带德高望重,有口皆碑,留下了很多传闻轶事,影响至今。
管金聚治军严格,不准士兵骚扰百姓,不给地方政府增添麻烦,不增加百姓负担。当时的北洋军陆军总长段祺瑞十分欣赏其治军之道,称管金聚为“兵家”,并亲题“将有儒风”匾牌相赠。
在山东、四川、陕西、山西一带,流传着这样一句口头禅:“管家发丧——事大了”。说的是管金聚一次发丧,影响至今。原来,受封建思想的影响,管金聚在他父亲去世3周年的时候,决定隆重祭祖,以光宗耀祖。他命人先是从四川、陕西运来大批竹竿、白布,从家里到墓地搭建十里灵棚,芦席遮天,红毯铺地。祭祖前后,有兵丁和村民数千人为丧事服务。无论亲戚朋友,穷人富人,凡来吊唁烧纸者每人发大洋一块,大鱼大肉招待。
祭祀当天,文武官员前来吊唁者络绎不绝。国民政府拨出专款并派出专人参加祭祖,曹州府派出1500名士兵专侍保卫。地方乡绅争相高攀,送来丰盛的祭品,管金聚命人一一收纳,回礼感谢。百姓观看者人山人海,彻夜不散,至今仍在当地传为笑谈。
管金聚生不逢时,正处在军阀混战时期,军阀各霸一方。1918年,他参与了北伐战争,作战失败,率军退到东北。后来,他不愿参加国内战乱,解甲归田,隐居于开封,闭门思过,专心事佛,人称管老居士。1927年病故。
参考资料
“兵家”管金聚.菏泽日报.2021-12-31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04 13:58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