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针度》为中国清代印学论著,八卷,成书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系汇编前人论述之精华综合而成,其中有许多采自明人徐上达所著《印法参同》。全书分为8卷19章:共分“考篆、审名、辨印、论材、分式、制度、定见、参考、摹古、撮要、章法、字法、笔法、刀法、总论、用印法、杂记、制印色、收藏、齿石”等二十篇。分章叙述有关印学方面的各种基本常识。
作者简介
陈克恕,字体行,号目耕,别署吟香、健清、妙果山人,浙江海宁人。擅长篆隶书,工于篆刻,一生致力于印学研究,另著有《存几希斋印存》、《篆学示斯》、《篆体经眼》、《印人汇考》等。
书籍简介
《篆刻针度》为中国清代印学论著,八卷,成书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系汇编前人论述之精华综合而成,其中有许多采自明人徐上达所著《印法参同》。全书分为8卷19章:共分“考篆、审名、辨印、论材、分式、制度、定见、参考、摹古、撮要、章法、字法、笔法、刀法、总论、用印法、杂记、制印色、收藏、齿石”等二十篇。分章叙述有关印学方面的各种基本常识。卷一:“考篆”篇分篆源、六书、八体等三日氨“审名”篇分玺、印、章、图书、符节等五日;“辨印”篇分三代、秦、汉……至元、明、清等十目;“论材”篇分玉、金、银、铜等十四目。卷二:“分式”篇分名印、字印、号印等九目;“制度”篇分阴阳、款识、体制、品式等四日;“定见”篇分会意酌宜、图象间架等七目。卷三:“参考”篇分蓄印谱、集印章等四目;“摹古”篇分传神、亲炙、分品等十目;“撮要”篇分典、正、雅、变等十四目。卷四:“章法”篇分情意、势态、边栏等二十七日;“字法”篇分白文、朱文、方圆等五目。卷五:“笔法”篇分自然、动静、巧拙等七目;“刀法”篇分正人正刀法、单人正刀法、双入正刀法等二十九目。卷六:“总论”篇分论笔意、论区画等十目;“用印法”篇分诗文用印、画款用印等六目。卷七:“杂记”篇分刀式—、炼刀等十一目;“制印色”篇分制油、治艾等十九目;“收藏”篇分用法、涤篆等三目。卷八:“选石”篇介绍青田、寿山、昌化等十六种印章石料。
作品分类极细,印、章、图书分目阐述;“三代始之,秦汉盛之,六朝二其文,唐宋杂其体”,探源溯流,按序交代。作者以为:“刻印必先学篆,学篆必须读书,非娴熟经史,博通六书,终难免俗”;章法“妙合秦汉”,然“一字有一字之法,全章有全章之法,如字之多寡,文之朱白,印之大小,画之稀密,那让取巧,当本乎正……”至于“刀法”,有“冲、涩、迟、留、复、轻、埋、切、舞、平刀”之分,进而介绍“中锋偏锋、阴刀阳刀、顺刻逆刻”等法。自考篆以至选石,别类分门,使阅者一目了然,是其一大特色。所述大部分摘录前人旧说,但作者有条不紊,详加诠释,深究细察,亦不乏本人经验之所得。末卷《选石》篇,列举各地所产十六种印章石料,介绍其产地,描绘其特征,分析其性能,指出其优劣等,尚未见有更早的著述,可谓陈氏所首创。
元吾邱衍《三十五举》之后,论篆刻之编,不下数十家,然而,其详且备,未有能及是编者。但其分章的条目仍有欠严密,叙述的顺序还有交叉重叠,所引的资料亦问有疏于考核。
版本
除原刊本外,传世的还有《金石花馆》本、《啸园丛书》本、《遁庵印学丛书》本、上海图书馆本和西泠印社《历代印学论文选》选录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