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簇绒地毯是在
化学纤维织物底布上用排针机械栽绒,形成圈绒或割绒毯面的机制地毯。简称簇绒地毯。
簇绒
地毯起源于19世纪的美国佐治亚州。最初因其外观如同草坪,所以又称草皮(turf)
织物。20世纪30~40年代,簇绒地毯由单针栽绒发展为排针栽绒。50年代又出现提花和印花的簇绒地毯,并逐渐在
欧美各国普及。60年代以来,簇绒地毯以
化学纤维为主要原料,幅宽达4~5m,成为机制地毯中产量最大、应用最广的品种之一。
毛绒纱线,一般采用涤纶、锦纶、丙纶等混纺纱,高档产品用纯羊毛纱;底布早期使用黄麻机织物,多数采用丙纶扁丝机织物、
涤纶长丝机织物或
非织造织物。
地毯的毛绒由特制的簇绒针在底布上植入毛纱以形成毛圈,割断毛圈形成毛绒,底布背面涂上
树脂、
胶料(背衬胶料)固着毛圈或毛绒,防止绒毛松散脱落和起毛起球,并可提高毛毯的尺寸稳定性。在涂有胶的地毯背面,还可再粘贴一层泡沫背衬,也有的在地毯背面粘贴第二层织物,称二次背衬,均具有增加簇绒地毯弹性和耐用性的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