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尔城堡群(Mir Castle Complex)位于
白俄罗斯明斯克州明斯克市,建于第15世纪末,是中欧城堡建筑的最杰出典范之一。
米尔城堡位于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建于15世纪末,是中欧城堡建筑的杰出典范,融合了哥特式、巴洛克式及文艺复兴式等各阶段的艺术风格,因而缔造出非凡的历史性遗迹。米尔城堡最初以高耸的哥德式面貌展现于世,而后经不断地增建及修整,先是工整的
文艺复兴时期风格,后来是华丽的巴洛克风格。在长达将近一个世纪的荒废及拿破仑时期战火的严重破坏下,于19世纪末叶时又再度修建,从米尔城堡的建筑发展历程中亦可得知一段动荡不安的欧洲历史。
2000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ii)(iv),米尔城堡建筑群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米尔城堡于15世纪末动工建设,属于
哥特式风格,后来在文艺复兴时期及其后的巴洛克风格盛行时期得到不断扩建和重建。城堡曾被遗弃了近一个世纪,后又在拿破仑一世时期受到严重破坏,但最终于19世纪末得到修复。在修复过程中,加入了许多其他要素,美化了周边景观,建成了一个公园。如今的面貌是其历经沧桑动荡的历史写照。
米尔城堡所在区域曾有一段政治与文化分分合合的历史,这样的动荡局势清楚地表露于城堡的建筑外貌上。最初以高耸的哥特式面貌展现于世,后经不断地增建及修整,从工整的文艺复兴时期风格变成华丽的巴洛克风格,是16世纪建筑艺术的典范。
米尔城堡是伯里兹建筑史上的伟大杰作,四周为四方形,在每一个拐角都建有塔楼,可以抵御袭击。城堡每一面墙上都有两排圆孔,能够进行枪弹射击防御,每一塔楼都能发射炮弹。米尔城堡的边界就是这些超越围墙线的塔楼。这些塔楼都有相同的结构:四面体的墙身和八角的塔顶,但是这些塔楼装饰各不相同。
米尔城堡在15世纪末又当时俄罗斯的一位公爵下令修建,历经不到10年的时光终于在16世纪初期竣工,当时的米尔城堡有着非常明显的哥特式建筑风格。从1568年,米尔城堡归拉齐维尔斯公爵属下,是他最终以文艺复兴的风格完成了城堡的修建,沿东面和北面的城建造了一座三层的富有艺术特色宫殿。石灰石的大门、镀金和镀银的金属装饰、优雅的骑楼和幽长的走廊。在考古工作中还发掘了大量的有植物图案和几何图案的瓷砖。米尔城堡周围都砌有土墙,被土木工事和阵地工事包围。城堡的北边是一个意大利花园,南边是一条人工河。整个城堡成扭曲的矩形状,有四个塔竖立在矩形的四角。
在19世纪末期,当时的掌权者对其进行了修缮与重建并在修复完成以后将它卖给了当时的巨商尼古拉·斯维亚托波尔克-米尔斯基。随后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对苏联的入侵如火如风,迅速别且猛烈,米尔城堡也未能幸免,被纳粹占领用作犹太人的聚居所或者说是监禁营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苏联解体,白俄罗斯征服对米尔城堡又进行了更完善的修复并且在周边建起公园园林等等景观使其形成一个建筑群。2000年12月,米尔城堡群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米尔城堡于15世纪末动工建设,属于哥特式风格,后来在文艺复兴时期及其后的巴洛克风格盛行时期得到不断扩建和重建。城堡曾被遗弃了近一个世纪,后来在在拿破仑大帝统治时期,战乱频繁,米尔城堡被废弃并且其中建筑及周边环境均遭受非常严重的破坏,再加上时间的洗礼,那时候的米尔城堡可谓是破败不堪。尽管屡遭毁坏,最严重的一次是在
1812年战争期间,城堡迄今依然幸存。但最终于19世纪末成功地得到修复。在修复过程中,加入了许多其他要素,美化了周边景观,建成了一个公园。如今的面貌是其历经沧桑动荡的历史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