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德尔马契》是英国作家
乔治·艾略特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72年。
内容简介
故事主要发生在一个虚构的小城,即洛姆郡东北角的米德尔马契。文中有一男一女两位主人公:青年医生利德盖特和奉行
理想主义信条的少女多萝西娅。两人原来对未来都有美好的期盼,但个人性格和周围环境却一再扼杀了他们的理想。利德盖特是个孤儿,长辈中有人有贵族头衔,但他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生活。他在医学研究上下了不少功夫,在银行家布尔斯特洛德开办的医院里工作。市长的女儿罗莎蒙德空有漂亮的外表,但却思想浅薄、自私自利。利德盖特和她结婚后,自然成为婚姻的牺牲品。罗莎蒙德对物质生活要求很高,利德盖特的收入完全无法满足妻子的过分要求,医生从此被债务压得喘不过气来。银行家布尔斯特洛德早年私吞他人遗产的丑闻暴露后,为他在用不义之财办起来的慈善医院工作的利德盖特也脸上无光。在债台高筑和社会舆论的双重压力下,利德盖特只好听任妻子摆布,迁居伦敦,给有钱人看病,居然发了财。虽然在经济上摆脱了困境,利德盖特还是郁郁寡欢,因为他原来在医学上有一番建树的理想在平庸的生活中化为泡影,不到五十岁就带着满腹遗憾离开了人世。女主人公多萝西娅的人生道路也充满理想破灭的失望。当她还是个涉世未深的妙龄少女时,多萝西娅就渴望为一个伟大目标做出牺牲。她遇到卡苏朋,一心想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他,帮他著书立说,青史留名。不料这个迂腐的学问家并不需要工作上的助手,他缺少的只是一个耐心的听众。结婚以后,多萝西娅终于明白卡苏朋是永远不可能有所作为的。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米德尔马契》的构思与创作早在1869年初就已经开始,但因为当时家遇不幸,时间、精力均感不济的
乔治·艾略特刚完成了前3章就不得不暂时放弃,而转向较小规模的叙事诗歌“朱巴尔传奇”。但在那几年时间里,她始终没有中断小说的准备工作。据说,从1868年初到1871年底她前前后后一共阅读过近300部作品,从小短诗到文学、哲学、历史和传记大部头,而且还做了整整两本笔记。1871年春,她重新开始小说创作,不过这次是一个新故事——《布鲁克小姐》。故事进行到第十章,作者也许发现小说的女主人公多萝西娅·布鲁克与《米德尔马契》的男主人公利德盖特的故事主题相似,于是决定将两本小说的情节合二为一。
人物介绍
多萝西娅
多萝西娅是非常虔诚的基督信徒,十分追捧宗教教义,以
基督教的理论知识来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这些内容不知不觉中给多萝西娅的生活创造了很多的假象,对生活的理想化认识更是鼓励她追求崇高的理念和深奥的道理。多萝西娅在宗教著作的不断熏陶下,圣洁的精神生活让她慢慢失去了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在对待事物的态度上也出现了偏差,她厌恶现实的生活,鄙视生活的琐碎,对日常生活的事物更是缺乏判断能力。多萝西娅会在自己的潜意识里,将事物进行理想化的改变,对现实生活的认识缺乏理性的观念,她习惯将日常生活中的事情神圣化、理想化,并且会为自己这种主观的认识不断追求,甚至会不顾一切地为此献身,这样的盲目判断和对主观理想化事物的追求,也成为了多萝西娅悲剧的起点。正如作品中谈到:我们都可以看得出来,多萝西娅并不是生活在现实里的人,她超脱,她清新脱俗,她志存高远,主动肩负着基督教的使命和责任,但是可悲的是,她口中所谓的“祭坛”也只是她自己想象出来的,并不存在。
利德盖特
利德盖特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在米德尔马契不断提出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在维护医生利益的同时,创立新的医院,已经小有成就,但是利德盖特与米德尔马契市长的女儿一见钟情,以为真爱降临,当场求婚并她为妻,却最终被罗莎蒙德骗取了大量钱财。利德盖特与罗莎蒙德之间的爱情也是轰轰烈烈,但是结局却更是让人意想不到。利德盖特的一见钟情,当中求婚这些行为也反衬出在被罗莎蒙德欺骗后的悲惨和痛苦。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米德尔马契》中主要描写了两组爱情故事,分别是多萝西娅与卡苏朋的爱情以及罗莎蒙德与利德盖特的爱情。这两组爱情都出现了严重的灵肉冲突。多萝西娅是一个年轻的但思想深刻,性格成熟的女人。而她的丈夫卡苏朋年纪很大,更是具有丰富的学识,是一个高级教士。多萝西娅本以为这样一个深邃的男人可以满足自己对于深刻思想的好奇,可是当她真正接触到了纯正的学术时她才明白她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她渴求自由与体贴,但是卡苏朋并不能给她。卡苏朋精神上的强大成了她肉体的负担,她渴望抛弃这种负担。于是,当威尔在这时出现时,她发现找到了自己的依靠。威尔虽然有思想,但善于变通,善于处理世俗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冲突。威尔一开始就喜欢上了多萝西娅,而我相信,多萝西娅对于威尔的爱情在他们第一次见面时便也产生了。问题在于多萝西娅是卡苏朋的妻子,她不可能抛弃他而和威尔在一起。乔治·艾略特的高明之处在于她设计了卡苏朋的病逝。卡苏朋留下了奇异的遗嘱,如果多萝西娅与威尔结婚,她将没有资格继承自己的任何遗产。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卡苏朋是深知多萝西娅的想法的,但他自己没有办法改变自己。其实这一点也早预示了小说的结局,多萝西娅必定会和威尔在一起而放弃财产。因为威尔让多萝西娅爱情中的灵与肉得到了和谐的交融,这一点卡苏朋做不到。小说的后半部分主要就是写多萝西娅如何克服对于卡苏朋的愧疚感,这种愧疚感是爱情中常有的。即使我们假设卡苏朋没有死,其实小说的结局也会是一样的。因为适合多萝西娅的是威尔。乔治·艾略特在此提出了第一个解决手段:放弃不适合的爱情,追求适合的爱情。罗莎蒙德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她没有多萝西娅那么深刻的思想,但还是很顾家,很体贴。利德盖特是医生,不是学究型的,但是颇有思想。利德盖特出身高贵,但是他的为人非常正直,不肯向任何非正义低头。利德盖特的正义给自己带来了许多麻烦,既与自己的家族闹翻了,也失去了很多赚大钱的机会,所以,他的生活并不富裕,而且欠了许多债。为了还债,利德盖特不得不抵押房产。但这个做法遭到了罗莎蒙德的反对。于是,两个人的战斗就开始了。罗莎蒙德是现实主义的,而利德盖特是理想主义的。这样差异巨大的世界观难以调和,甚至将要导致二人的离婚。这时威尔又出现了。威尔喜欢的虽然是卡苏朋夫人,可是利德盖特夫人此时却迷恋于威尔。我们说过,威尔善于变通,善于处理各种关系,这样的性格也完全可以满足罗莎蒙德的要求。所以,威尔在小说中绝对不仅仅是一个故事人物,而是一类人的象征,这类人是普遍的大众所期望的情人。但罗莎蒙德与利德盖特的故事当然不会和多萝西娅和卡苏朋的重合。在罗莎蒙德即将变心的时刻,多萝西娅出现了。她的善良与智慧调和了罗莎蒙德与利德盖特的关系,让二人都可以理解对方。而且后来二人都做了一些让步,从而稳固了自己的婚姻。乔治·艾略特在此提出了另一个解决手段:双方各做出一些让步去适应对方,从而稳固爱情。
布鲁克先生是《米德尔马契》中多萝西娅的伯父,在小说中多次出场,在某些故事情节(如多萝西娅的两次婚姻)中还起到了重要作用。不仅如此,在《米德尔马契》这幅时代风景画中,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物,对我们了解维多利亚时代的知识分子颇具份量。布鲁克先生作为维多利亚时代的一个典型人物,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爱略特对这个人物的塑造体现了她对于知识分子形象的认知。
针对侄女对知识拥有者卡苏朋的崇拜,布鲁克先生竭力想说明卡苏朋可能具有的缺陷。布鲁克先生首先指出的便是卡苏朋“埋在古书堆里,有些不问世事”。布鲁克先生的意思是说卡苏朋是一个不问世事的学究,这种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他并不赞成,他心目中的知识分子应是积极投身生活的那种,卡苏朋的书斋生活让他联想到此人生活的了无生气。多萝西娅虽然崇拜知识,但她心目中向往的知识是能够对她的生活给予指导的那种,而不是非常专业的神学知识。她对卡苏朋学识的崇拜源于她对知识理解方面的误区,她崇拜知识却不能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区分,她那博学的伯父对知识颇有感悟却语焉不详,没有澄清她心中的疑惑。一心要服务社会的多萝西娅希望藉由卡苏朋的指导在当时的英国过一种高尚、有意义的生活,由于卡苏朋的知识不能给予生活这种相关性,她热切的希望多半要落空。卡苏朋的生活方式和具体研究的内容是否与她的愿望相符,这一问题应该引起她的注意,布鲁克先生对此进行了提示,却没有引起她足够的注意。布鲁克先生指出的第二个问题是对知识探求过度可能导致会出问题。他用自己做例子说:“我爱好知识,想了解一切,简直超过分寸,走得太远了。”然而,在知识方面走得太远会导致什么问题,他却没有展开来解释。这与其说是对卡苏朋缺陷的提醒倒不如说是他的。
艺术特色
一、巧妙的情节设计
《米德尔马契》的情节结构安排得错综复杂,在女主人公多萝西亚结婚前,小说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未来的美好前景,而婚后又转折为夫妻的隔阂和猜忌,围绕他们的生活又穿插了利德盖特和罗莎蒙德矛盾和小说中其他人物的悲欢离合,各种人物、事件和关系被作家安排在特定的“舞台”上进行表演,《米德尔马契》通过作家在细节上的精心设计,最后将小说高潮推到全书的结尾,使故事中相关人物和事件巧妙地联系起来,个性分明的人物跃然纸上,从外部的观察到内心的省视,独见作者深厚的人物刻画功力。
1、网状情节的设置
《米德尔马契》中作者在小说中把一系列人物、事件以及道德、宗教等各种内容进行融合,通过虚构的洛姆郡的米德尔马契镇作为故事的背景,为读者充分再现了19世纪中期英国乡村风土人情和生活内容。故事通过布鲁克小姐和利德盖特医生两个人的爱情与理想矛盾进行情节设计,全方位地反映了当时英国政治改革前外省乡村真实的生活形态以及他们内心
理想主义的消亡。作家通过五彩缤纷的生活画面、采用多种矛盾、充满微妙关系的情节、多个人物和中心人物、多种线索以及与中心线索纵横交错形成错综复杂的网状结构,而这网状结构中的结点形成了故事中的重要情节,故事中几个重要的结点是这网状情节的枢纽,每个交叉点都是一个不同的人物,它们将整个小说的其它部分联系起来,使小说内容在具有丰富性的同时,大大增加了阐释的张力,充分彰显出小说艺术构思的整体性。
艾略特主张艺术作为现实社会的反映形式应该是一个多样化的有机体,因此,依照她自己的主张,她在《米德尔马契》小说中安排了互相联系、互相穿插的四条主次情节线索,并由这些情节线索组成了四个独立完整的世界。虽然这些情节看起来复杂多变,但艾略特巧妙地将各种因素合为一体,构建了故事独特、完整的体系,从而形成了故事的关系网络。《米德尔马契》中每个人物彼此独立,又彼此联系。故事中女主公多萝西亚与卡苏朋的订婚成了他们教区的新鲜事,而且还有故事中其他人物的干涉,作家是想通过这些叙述表达这种人们茶余饭后的流言蜚语,其实正在打破人们的私人空间;而故事中的另一个人物布尔斯特罗德太太在不知道丈夫背叛她时,生活得很开心,但当那些所谓的朋友不怀好意地“暗示”她时,她的生活变得一团糟。作家通过这张流言的网,说明了即便是无谓的信息,也会传递得如蜘蛛丝般敏感、迅速,而处于这张网中的人们,不得不被这社会“丝线一般的压力”所影响,并因而决定了每个人的命运。
在《米德尔马契》中,作家将主要人物的命运进行相互联系,形成了有机统一的网状结构,也正因为人与人之间的紧密联系,所以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影响到其他人。比如,故事中的人物玛丽默认嫁给弗雷德就代表费厄布拉泽必须放弃她,当主人公多萝西亚选择卡苏朋时,詹姆士爵士转而追求他人等等,故事所描述的各种关系网络具有强大生命力,因此,作者说:“在我们邻居的命运中引起重大变化的事件,对我们自己的命运只是一种背景,……在我们最敏感的意识中留下痕迹”。作家通过一个整体的情节构思来统筹全局,并有条不紊地铺叙交叉发展的故事情节,其实是想说明社会背景对人们的牵制恰似巨大的网,每个人都处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系网中,互相牵涉,又互相制约,最终将很多生活的片段连成和谐统一的整体。
2、小说的情节转折
为了使构思的故事更具生活的合理性,艾略特在《米德尔马契》中进行了巧妙的情节安排,这部小说讲述的故事都是现实社会中的平凡事件,不着痕迹地完成情节转折的过渡。特定的时代背景又为故事情节的展开自然地衔接了每个环节,在故事的慢慢展开中塑造出鲜明人物形象,使小说引人入胜,令人回味无穷,形成环环相扣、严谨流畅的情节结构。
作家认真地设置好人物在特定场合出场和退场的途径,整个人物和情节的转移巧妙衔接,整个故事的发展严谨流畅、和谐统一。如在故事一开始作家就让读者对小说中几个主人公的故事产生了浓厚兴致。看起来这些主要人物的生活令人欢欣鼓舞,而到了小说的第十章利德盖特的出现则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使各个人物的故事错综复杂地向前发展,故事情节一直发展到主人公多萝西亚和利德盖特两个人相遇开始转折,从利德盖特和罗莎蒙德的感情发展,到卡苏朋先生提出死后限制多萝西亚自由,这后面的故事发展重点是通过多萝西亚的活动连接了利德盖特和罗莎蒙德的纠结矛盾、布尔斯特罗德一家的丑闻等等。作家设计的故事情节的发展一直环环相扣,揭示出“社会挫败人”的主题,故事情节较为繁富曲折,并富有舒缓流畅的艺术节奏,恰到好处地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
《米德尔马契》情节转折的技巧在于故事中主人公与米镇其他主要和次要人物之间存在的广泛联系,形成了小说叙述过程的连贯性。作者将情节转折的媒介设置为特定场合的集体出场人物,她利用小镇中举行的晚会、集会、葬礼、拍卖会,达到人物之间情节的过渡,并利用故事人物的故事进行转移来推动故事向下有序的发展。通读全书,我们会发现,作者巧妙地情节安排就好像在我们面前放着一个随意接收别人谈话的收音机,作者又在这随意的谈话背后放置了一个控制按钮引导读者的向下阅读。这收音机评说着男女人物,通过美丽的多萝西亚引出漂亮的罗莎蒙德;通过妇女谈论病痛又引出了医生利德盖特,每个人物的出场都是通过另外一个人物引出来的,就这样,作家如行云流水一般,通过人物引出了一个故事紧接另一个故事。艾略特擅于使用铺垫的方法来设置故事情节,运用各种人物、故事衬托给主要故事情节创造条件,使故事情节的转折显得流畅而自然。最重要的是,作家按照生活逻辑的发展规律来设计故事内容之间的衔接。如当拉迪斯拉夫与多萝西亚告别时,女主人公哭喊:“我对贫穷根本不在乎,我恨我的财产。”她想把钱赠给拉迪斯拉夫,并认为“我们富裕,他却衣食无着……这不合理”。这些都是作家预先为女主人公的慷慨无私打下的伏笔,告诉读者主人公下嫁给拉迪斯拉夫是合情合理的。
乔治·艾略特将这部小说的情节根据合乎逻辑的顺序平稳地向前叙述,故事情节转折又不失悬念的吸引力,形成了故事波澜起伏的精彩情节,使我们能够对人物产生更大的兴趣。就如多萝西亚下嫁给威尔的最终转折还是让我们感到意外:原以为多萝西亚终于解去了婚姻的限制会在济世救民的事业道路上发展,却终究还是再嫁,情节的变化过程让读者不知不觉地产生好奇、焦虑和同情。这种故事情节突转的安排能使故事变得曲折、迷离,增加了情节的丰富性,情节转折对于揭示作品的主题有重要作用,作家运用各种情节转折给我们造成跌宕起伏的悬念,表达了社会环境影响人物思想,制约人物的行动,层层递进,扣人心弦,提示了深刻的社会人生内涵,在对立的统一中产生节奏感与和谐美,具有吸引读者的强大魅力。
二、细腻的心理描写
乔治·艾略特书写的《米德尔马契》中的人物心理描写技巧非常高超,她深入人物心理,是为了让读者知晓主人公为什么要那样做,使读者情不自禁地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她刻画人物心理的笔触真实细腻,使我们能深刻体会人物的悲喜和辛酸,理解他们行动的理由,更重视人的内在矛盾的动力作用,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通过人物感情泛起的浪花,撼动读者的心魄。
1、从整体上把握人物成长的心路历程
作家的笔无拘无束地出入人物的心灵世界,从发展的角度来挖掘人物性格的变化。将故事人物在特定社会环境中、时间发展上出现的与各种人物的关系纠葛,来揭示蕴含在人物内心深处的感情内容。如在《米德尔马契》中,作家将多萝西亚的心理发展安排了三个过程:从一个情感含蓄、内心对未来充满美好幻想的少女到不幸的、自我否定的婚姻,最后到自我牺牲帮助丈夫的第二次婚姻。整个这个过程作家都紧紧抓住多萝西亚的主要心理,并通过主人公与故事环境的各种矛盾冲突、与各种人物的网络关系来突出女主人公的心路成长历程。
作家在故事中描写了女主人公把“心灵的饥渴”和学习知识“高台”的理想天真地投入到对老学究卡苏朋的婚姻希望中,以为“这些男性知识的天地”能使她洞悉人生,而无数幻象在多萝西亚童稚无知的心灵中,都被现实与卡苏朋的真实婚姻彻底破坏,并使多萝西亚的命运始终带着悲剧色彩。作家从整体上把握多萝西亚心灵发展的脉络,最后让主人公意识到婚姻要求女性自我牺牲的本质,表明即使在爱情中做出正确选择,也不代表能够满足女人所有的需要和愿望。同时,作家运用环境衬托进而表现了特定时代的思想内涵。
2、揭示心理的多变性
艾略特特别注意揭示人物心理的不稳定性,强调直接表达人物活动的主观动机,通过对人物心灵发展细节的叙述,真实地展示了人物内心世界变化的过程。如在《米德尔马契》中,当詹姆士爵士听说多萝西亚订婚后,作家描写道:“他的脸色有些变了,隐隐感到一种不祥的预兆……为了掩盖大惊失色的神情……终于不可遏止地朝着卡德瓦拉德太太爆发出内心的愤怒”。作家通过这些描述揭示了人物内心世界的瞬息万变,捕捉到了微妙复杂的情感旋律。
另外,艾略特用很大的篇幅来描绘多萝西亚内心的剧烈斗争,从人的心理冲突中揭示出人物性格,使人物的形象变得立体、生动,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余地。
作者简介
乔治·艾略特(1819年11月22日—1880年12月22日),英国作家。原名玛丽·安·伊万斯,1819年出生在华威郡一个中产阶级商人家庭,19世纪英语文学最有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乔治·艾略特的创作素材来源于英国历史和现实生活。艾略特小说中的生活描述生动详实,人物具有代表性,心理描写真实细致,忠实地反映了19世纪英国乡镇普通百姓生活的动荡与变迁。主要作品有:《
亚当·比德》《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米德尔马契》《
织工马南》等。与
萨克雷、
狄更斯、
勃朗特姐妹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