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度计算,
信息处理的一种新的概念和计算范式,覆盖了所有与
粒度相关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工具,主要用于不确定、不完整的模糊海量信息的智能处理。
1979年,学者Zadeh在论文《Fuzzy sets and information granularity》中提出了“信息粒”的说法,引起研究者极大关注,T.Y.Lin与1997年正式提出了“粒子计算”的概念,很快成为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向之一,关于粒度计算的理论与方法,主要有3个:词计算理论(Theory of Works Computing)、
粗糙集理论(Theory of Rough Set)、商空间理论(Theory of Quotient Space)。
粒度就是取不同大小的对象。也就是说,将原来“粗粒度”的大对象分割成为若干“细粒度”的小对象,或者把若干小对象合并成一个大的粗粒度对象,进行研究。我国学者张钹院士曾经指出:“人类智能的一个公认的特点,就是人们能从极不相同的粒度上观察和分析同一问题。人们不仅能在不同粒度的世界上进行问题的求解,而且能够很快地从一个粒度世界调到另一个粒度世界,往返自如,毫无困难。”粒度计算是模仿人类思考问题的方式,用来处理不完全、不可靠、不精确、不一致和不确定的知识
粒度计算是新近兴起的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一个方向。粒度计算是一把大伞它覆盖了所有有关粒度的理论,方法论,技术和工具的研究。粗略地说,粒度计算是模糊信息粒度理论的超集,而
粗糙集理论和区间计算是粒度数学的子集。
粒计算作为一种方法论, 旨在有效地建立基于外部世界、并以用户为中心的概念, 同时简化我们对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的认识并以此为基础, 在求解问题的过程中, 用粒度合适的粒”作为处理的对象, 从而在保证求得满意解的前提下, 提髙解决问题的效率。合适的粒度常常是由提出的问题及问题的环境来决定的, 这一点对设计基于粒计算的数据处理框架有重要意义举一个关于时间的例子例如张先生问他的朋友;“你什么时候回国的”, 回答这个问题所选择的时间粒度其实是由朋友回国的时间到现在有多久决定的如果没超过一天, 那么他会说:“昨天中午; 如果有十来天了, 他可以说:“上周”; 再如果是朋友回国了好几年, 张先生才得知消息, 那么年”就可以是一个满意的答案了注意到上面几个答案具有不同的粒度, 分别是午、周和年如果不采用合适的粒度, 统一都用计算机上常见的时间戳格式来回答: 年月日下午时分”, 显然不太合理, 让人觉得十分别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