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叶木
茜草科粗叶木属植物
粗叶木(Lasianthus chinensis (Champ. ex Benth.) Benth.)粗叶木,灌木,小枝圆柱形,幼嫩部份、叶下面、叶柄和花同被暗黄色的短绒毛。
形态特征
灌木,高通常2-4米,有时为高达8米的小乔木;枝和小枝均粗壮,被褐色短柔毛。叶薄革质或厚纸质,通常为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很少椭圆形,长12-25厘米,宽2.5-6厘米或稍过之,顶端常骤尖或有时近短尖,基部阔楔形或钝,上面无毛或近无毛,干时变黑色或黑褐色,微有光泽,下面中脉、侧脉和小脉上均被较短的黄色短柔毛;中脉粗大,上面近平坦,下面凸起,侧脉每边9-14条,以大于45°角自中脉开出,斜上升,三级小脉分枝联结成网状,通常两面均微凸起或上面近平坦;叶柄粗壮,长约8-12毫米,被黄色绒毛;托叶三角形,长约2.5毫米,被黄色绒毛。花无梗,常3-5朵簇生叶腋,无苞片;萼管卵圆形或近阔钟形,长4-4.5毫米,密被绒毛,萼檐通常4裂,裂片卵状三角形,长约1毫米,很少达1.5毫米,下弯,边缘内折,里面无毛;花冠通常白色,有时带紫色,近管状,被绒毛,管长8-10毫米,喉部密被长柔毛,裂片6(或有时5),披针状线形,长4-5毫米,顶端内弯,有一长约1毫米的刺状长喙;雄蕊通常6,生冠管喉部,花丝极短,花药线形,长约1.8毫米;子房通常6室,花柱长6-7毫米,柱头线形,长1.5-2毫米。核果近卵球形,径约6-7毫米,成熟时蓝色或蓝黑色,通常有6个分核。花期5月,果期9-10月。
生长环境
生低海拔山谷溪畔或湿润疏林下。海拔50-350m。
分布范围
产福中部和南部、台湾、广东中部和南部、香港、广西东部和南部、云南南部(勐腊)。常生于林缘,亦见于林下。分布于越南、泰国和马来半岛。模式标本采于香港。
分布于广东、福建和台湾。生低海拔山谷溪畔或湿润疏林下。
主要价值
【药 名】:粗叶木
【拼 音】:CUYEMU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粗叶木的叶。
【功 效】:清热除湿。
【主 治】:可用于瘀热与湿相搏,所致的发热、目黄、皮肤黄、小便黄等黄疸病。
【性味归经】:苦,寒。肝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一12克。
【别 名】:白果鸡屎树(台湾·树木学)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
【拉丁名】:粗叶木Lasianthus chinensis (Champ) Benth.
【考 证】:始载于《海南植物志》。
【中药化学成分】:茎:含豆甾醇、B一谷甾醇及虎刺醛、白桦脂醇(betulin)。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叶:民间治湿热黄疸。
参考资料
粗叶木.植物通.
粗叶木 .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08 23:4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