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结桥
粘结桥
粘结桥(Resin bonded fixed partial dentures)是一种基本不磨或少磨健康邻牙,用酸蚀—粘结技术修复个别牙缺失的固定修复体。粘结桥的发展是随着粘结技术和修复材料的发展而发展的。
粘结桥的发展史
粘结桥的发展史:粘结桥的发展是随着粘结技术和修复材料的发展而发展的。
1955年,Bunocore利用85%的磷酸酸蚀牙釉质,从而取得树脂和牙的结合,首次将粘结的概念带到牙科,为粘结桥的发展打下基础。
1973年Isben RL 等利用树脂粘接剂将被拔除的牙粘结到缺隙两侧基牙邻面来修复牙列缺损,形成了粘结桥的雏形。
1973年ROCHETTE利用带孔的金属翼板,通过自凝树脂和金属间产生机械固位的方式来制作牙周夹板,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粘结桥修复,并在随后的几年的粘结桥以Rochette桥命名.
1980年,Maryland大学的Livaditis等人用电酸蚀的方法处理金属翼板来提高其与粘结树脂的粘结强度并取得了成功。并以他们大学所在的州命名粘结桥为马里兰桥,并沿用至今。
1981年以4--META为主要成分的Superbond C&B树脂粘接剂的研制成功,及1984年以10—MDP磷酸酯单体为主要成分的Panavia的问世,实现了金属翼板与粘接剂之间的真正的化学结合,为粘结桥的长期成功率打下基础。
1983年,Mori等人用主要成分为乙烯琉醇的V-primer,处理贵金属粘结界面取得成功,从而使贵金属在粘结修复中广泛运用成为可能。
1991Kern等人用Vita公司的Inceram权此材料制作粘结桥,首次将全瓷材料应入到粘结桥修复中来,但瓷的脆性及瓷的粘结性仍有待进一步发展。
1994年,Altieri首次报告玻璃纤维增强型粘结桥,由于其美观性及材料有一定的韧性,近年来有关于玻璃纤维增强型粘结桥的研究较多,但其强度和抗老化性有待经一步加强。
05年以来有学者报告用更高强度的氧化锆全瓷制作粘结桥却得较好的效果,并且对于单端粘结桥的关注度和研究开始增加。
粘结桥的优缺点
(一)优点
磨牙少:粘结桥主要靠粘结固位,对提供修复体固位和支持的健康邻牙磨除少、
有的甚至不用磨牙。
半可逆性:由于基牙预备量少,粘结失败后可以选择重新粘结或者换用其他修复方式。
不需要麻醉:粘结桥由于磨牙少,一般不需麻醉,且对牙髓损伤小。
牙龈刺激小:粘结桥的边缘多在龈上,对牙龈健康影响小。
操作简便:粘结桥的临床操作相对简单,快速。
费用低:粘结桥的修复较相同材料的传统固定烤瓷桥的费用稍低
(二)缺点:
脱落率较高:与常规固定修复相比脱落率较高,近年多数研究表明金属翼板粘结桥的10年成功率约为60%-70%,粘结桥的要并发症就是金属翼板的脱粘结。而常规固定修复的主要并发症是基牙的龋坏和牙髓病变。
技术敏感性:粘结桥的设计及隔湿操作均影响粘结桥的使用寿命。有研究表明使用橡皮障隔湿能降低十倍的脱粘结风险。
美观影响:仅限于金属翼板类粘结桥,由于舌侧金属背板的设计,对于切端透明度较高的前牙容易出现切端“透青”的现象,用不透明的树脂粘结剂能防止透青,但仍然影响切端的透明感。并且由于为了增加粘接面积而设计金属翼板覆盖切牙的的切端和后牙的?面,暴露金属。对于下颌后牙也会出现金属?支托的暴露,影响美观。
对间隙的重新分布,调整的局限性:粘结桥由于不涉及到基牙唇颊面的修复,所以对过大、过小间隙,以及对于轻度的基牙扭转等调整的范围有限。
对过长间隙进行粘结桥修复时失败率高。
暂时修复体的制作困难:由于粘结桥的临时修复体的固位不足,易脱落,但由于磨牙少,粘结桥一般不需要制作暂时修复体。只有当基牙预备间隙需要保持时才需要制作暂时修复体。
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适应证
少数牙的非游离端缺失:单个磨牙或尖牙缺失;一个前磨牙和一个磨牙缺失,切牙缺失不超过四个。
基牙完整或仅有小的充填体:对于有小的充填体的基牙,要求翼板的边缘包过充填体,建立在健康釉质上,这样才能保证良好的边缘封闭,有利于粘结。
基牙有足够的粘接面积和质地良好的牙釉质:磨耗牙面,脱矿和釉质发育异常都会对粘接强度有影响[7]。
充分的修复间隙:充分的修复间隙才能给金属翼板提供足够的厚度,从而为金属桥架提供足够的强度。修复间隙的获得方法主要有四种:利用天然间隙,基牙预备,对?牙预备,高?:即在无充分修复间隙的情况下,形成局部高?,过几个月或更长的时间,其余的牙才在ICP位时接触,有学者建议采用这种创造修复间隙的方式[8, 9]。
种植义齿修复前的过渡修复或其他特殊需要的过渡修复:如儿童的间隙保持器。
牙周夹板治疗。
重建前牙切导斜面。
患者要求选择粘结桥。
(二)禁忌证
基牙有大的修复体,或者基牙为死髓牙时,由于基牙本身的强度不足或者是没有足够的粘结面积容易导致粘结桥的失败。
基牙可粘接面积太小或釉质质地太差。
切端透明度高的患者:金属翼板粘结桥容易出现切端”透青”等现象,影响美观。近年来的纤维粘结桥和全瓷粘结桥的出现使粘结桥的美观性大大提高。
过大的?力或者有夜磨牙等副功能的患者。有研究表明过大的?力或者是口腔副功能的患者的粘结桥修复脱落率要高。
难以获得干燥的粘结环境者:常见于唾液难以控制的患者,由于基牙粘接面的污染,容易导致脱粘结。
龋易感患者:由于粘结桥的边缘线较长,对于龋易感的患者容易出现继发龋。但由于粘结桥的边缘线大都终止在釉质上,且位于自洁区,再加上树脂粘结剂的使用,使龋齿的发生率在粘结桥中并不多见。
重度牙周病:有研究表明牙周病的患者脱落率明显增高由于牙周支持组织不足,导致基牙动度增加,容易导致双端粘结桥金属粘接面形成剪切力导致脱粘结
正畸后不久的患者:有研究表明正畸后不久的患者脱落率明显增高,原因可能就是正畸的基牙由于牙周重建尚未完成,对粘结接面形成一种持续的应力。
基牙外形及排列异常,缺牙间隙需要调整者。
要求改善基牙美观的患者。
粘结桥的设计
固位体的厚度和外形
桥架足够坚硬,有足够的强度,在受到?力的时候不容易变形是保证粘结桥长期成功率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金属翼板和?支托需要有一定的厚度和刚性来保证它的强度,但是要保证金属桥架足够的厚度又意味着基牙外形过突,或磨除更多的牙体组织。基牙过突的外形会对基牙牙龈的健康造成损害,而磨除更多的牙体组织还会导致更多的牙本质暴露影响粘结。关于粘结桥翼板的厚度有学者通过有限元研究对不同厚度金属翼板的粘结桥受力后发现在同样的受力条件下,在一定范围内,粘结层所受的应力随金属翼板厚度增加减小,建议镍铬合金金属翼板的厚度大于0.4mm。但Botelho等学者建议C型设计的镍铬合金的翼板厚度大于0.8mm。而如果桥架使用贵金属、或者较长的缺牙间隙的修复的时候,固位体的厚度建议相应增加。在不干扰咬合关系,边缘和外形突度不影响到牙周健康的情况下,粘结桥固位体应尽量厚一些。
除了增加固位体的厚度,我们还可以通过选用弹性模量相对更高的金属材料,或改变桥架外形的设计来增加桥架的坚固性。例如对于后牙粘结桥的设计,常规设计为包括邻面?支托和舌侧翼板的C型固位,如果将其外形改为通过?面窄条状的金属嵌体将近远中邻面翼板的末端相连形成D型固位,或者在C型固位的基础上将舌面金属翼板包绕部分?面。从而增加桥架的抗变形能力。有体外研究表明增加基牙的?面覆盖增加粘结桥的固位力。临床研究也证实增加基牙?面覆盖能提高粘结桥的长期成功率。
粘结面积
提高金属翼板和基牙的粘结面积能有效提高粘结桥的固位和稳定,可以延长粘结桥使用寿命[9]。其具体做法包括翼板的覆盖范围在邻面?龈向和近远中向延伸和增加对前牙切缘和后牙?面的包绕。但粘结范围的扩大也需要预备更多的牙体组织,翼板向龈下的延伸也可能会产生对牙龈健康的不利影响。但是产生粘结桥破坏的?力方向复杂,粘结面积的增加和固位力的增加并不一定成正比。有学者实验研究发现当粘结桥的翼板和基牙舌面之间受到剥脱力时,粘结面积成倍增加时,所需脱粘结力只出现少量增加。
环抱部分
粘结桥的翼板在基牙的轴面形成环绕,以抵抗来自颊舌侧的咬合力,并且包绕的范围越大也增加了粘结面积。有文献建议在基牙的轴面形成180°包绕,甚至是360°包绕,以达到最大的固位力。但有限元研究表明金属翼板轴面包绕范围在150°、180°和210°时和固位力大小关系不大。
支持的设计
前牙舌隆突支托以及切缘的覆盖;后牙?面的?支托及其它覆盖?面的桥架部分;龈肩台的制备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防止修复体龈向移位,将?力通过金属桥架传导到基牙上,这样将明显的减少粘结界面的应力,有助于粘结桥长期成功率的提高。有研究证明增加后牙?支托的数目能提高粘结桥的使用寿命[9]。
金属翼板的?面延伸范围
前牙包过切缘可以获得更多的粘结面积,并且可以有效避免由于在基牙上的咬合接触而导致基牙受到离开金属翼板的剪切力,从而使延缓基牙和金属翼板之间的粘结层疲劳。但前牙舌侧翼板包过?缘也会导致金属的暴露和前牙切缘透青而影响美观。特别是对于切端透明性高和切端较薄的患者更明显。有研究表明18%的粘结桥出现基牙变色[6]。有学者建议前牙使用有遮色作用的粘结剂或将覆盖切缘的金属翼板部分喷砂,形成亚光面来改善美观[13]。在前牙区由于美观的原因一般建议翼板切方终止于距切缘1-2mm,不包绕切端。
对于后牙包绕?面有三个好处,阻止桥体根向和侧方的移位,增强桥架的强度,增加粘结面积。有体外研究表明增加?面的覆盖能够提高后牙粘结桥的固位力,同时有很多临床研究发现增加?面的?支托数目,或?面用窄条状金属嵌体连接翼板两侧能提高粘结桥的长期成功率。而对于那些倾斜基牙,利用倾斜基牙和对?的间隙为合支托提供修复空间,减少基牙的磨除,并且?面的覆盖不但能够增加粘结面积,也能够恢复倾斜基牙和对?牙的咬合关系。
基牙的数目
基牙数目的选择基牙的牙周支持组织能力有关系,基牙数目越多,基牙为粘结桥能提供更多的支持,也为粘结桥提供了更多的粘结面积,但由于基牙将动度的不一致,容易在基牙和粘结桥间形成剪切力。有临床研究表明多基牙粘结桥的成功率要低于双基牙和单基牙。
连接体设计:最常规的连接体是双端的固定的连接体,设计思路是传统固定桥的两侧基牙平均分担?力,但粘结桥和传统的固定桥最大的区别就是其脱落率较高,由于粘结桥对基牙是部分覆盖,在粘结桥行使功能时,桥体两侧基牙的动度不一致,容易使粘结桥翼板和基牙间形成剪切力,导致粘结层的疲劳,使粘结桥脱落[25]。而传统固定桥由于对基牙是完全覆盖,不存在这个问题。Chan等(2000年)对于双端粘结桥出现单侧翼板脱粘结时,将其中一侧脱粘结的翼板去除,剩余的单侧翼板固位的粘结桥仍能很好的行使功能。
单端粘结桥仅有一侧翼板固位,虽然粘结面积减小了,但是由于基牙不同动度引起的粘结面的剪切力减小了,Chai等(2005)对单端和双端粘结桥进行了临床研究发现单端粘结桥比双端粘结桥有更高的成功率,有研究认为双基牙的粘结桥的较多基牙的使用寿命更长。
但对于过长的修复间隙,单端固定桥又面临着基牙支持不足的问题,于是对于过长的间隙的粘结桥的修复采用半固定连接,既减少了粘结面的剪切力,又为桥体提供了更多的基牙支持。Botelho(2005) 等研究采用半固定粘结桥连接修复较长缺隙取得了临床上的成功。
辅助固位设计
辅助固位形能辅助抵抗桥架的的舌向移位,防止粘结桥在功能状态下旋转脱位,减少粘结层的疲劳。有大量的文献证实增加辅助固位能提高粘结桥的固位力和提高粘结桥的成功率。常见的辅助固位包括轴面轴沟的预备,前牙舌面、后牙?面针道,以及箱形固位等等。轴沟的预备相对比较简单,备牙量较少,主要抵抗基牙的舌向脱位,针道备牙量最少,但预备难度较高,但经过一定训练后都能掌握。能抵抗水平向的移位。箱形固位固位效果肯定,但去除牙体组织较多,一般是由于去除原用的充填体或者是龋坏形成的固位型。
体外实验和临床观察表明轴沟的使用能提高粘结桥的固位力,轴沟的使用不但能部分抵抗粘结桥的舌向脱位,还能增强粘结桥桥架的结构 ,Meiers JC (1985) 通过体外实验证实和没有轴沟固位形的相比,在前牙的邻面增加两个轴沟能提高粘结桥的固位力, Salam (1997)体外实验对后牙采用轴沟固位也发现能大大提高粘结桥的固位力。由于前牙美观问题,翼板对基牙的包绕范围往往达不到180度,所以轴沟的选用就更为重要了。另外轴沟的位置和固位力的大小也有关系,Salam (1997) 体外实验发现后牙粘结桥轴沟的位置在近颊和远颊面比在近远中邻面的固位效果要好。
临床研究也证实有轴沟固位形的粘结桥比无轴沟固位的粘结桥有更长的使用寿命。Barrack和Bretz(1993)的对127例跨度10年的粘接桥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采用固位设计(前牙近远中邻面各1轴沟,后牙近远中2个合支托)的82例粘结桥未出现脱粘结,成功率100%而未采用固位设计的粘结桥45例有9例脱落,成功率80% ;M.Behr等(1998年)120例跨度11年的粘接桥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无固位设计的粘结桥平均生存期只有6.0±0.9年,而有固位设计(前牙近缺隙邻面1轴沟加舌面1针道,后牙近缺隙邻面及舌面各1箱形固位)的粘结桥的平均生存期增加到为9.1±0.2年。Simon等(1992年) [30]研究发现:后牙采用轴沟(2-3个)固位将粘接桥的4年生存率从60%增加到95%。
咬合的设计
粘结桥的咬合设计包括动态和静态的咬合,有研究表明过大的?力以及有夜磨牙等副功能的患者的粘结桥脱落率偏高,Creugers等(1989)对203例双端粘结桥研究表明:发生在基牙?面牙体的?接触比固位体的?接触更容易导致固位体脱粘结的发生。他们建议在基牙尖交错位时设计?接触在固位体上有利于粘结桥长期成功率的提高。Crispin(1991年)对77例双端固定的粘结桥研究得出同样的结论,他认为当尖牙作为修复后牙缺失的粘结桥基牙时,在牙尖交错?位时?接触设计在金属翼板上比设计在基牙上更有利于提高粘结桥的成功率。
有研究认为发生在基牙和固位体动态的咬合接触也是导致粘结桥脱落的一个原因。Hansson等(1996年)[34]研究表明在脱粘结的5例修复体中,有4例的?接触是在牙尖交错?时位于固位体上,而在前伸和侧方?时?接触发生在基牙上,他们同时也认为夜磨牙是一个导致粘接桥脱落的因素。Samama等人(1996年)[10]发现在15个脱粘结的牙周夹板中有10例有副功能存在。Barrack和Bretz(1993年)的研究平均生存期5年零8个月的粘结桥完全成功率92.9%,认为副功能和牙齿的不同动度不是粘结桥的禁忌症。
临床上我们牙尖交错?一般设计成正常接触,尽量?接触设计在固位体上,非正中?时尽量形成组牙功能?,避免形成由于基牙和修复体动度不一致或者方向相反引起的粘结界面应力增高。如果不能避免我们有时通过加辅助固位型来减少这种有害应力的发生。
桥架材料的选用:
粘结桥常用的金属有镍铬合金和金合金
镍铬合金化学性质活泼,容易和粘结剂产生化学结合,但也易和空气中的化学成分产生反应,在空气中容易形成不稳定的厚的氧化层,影响粘结强度,需要在粘结前通过喷砂等金属粘结面的处理方法去除过厚的粘结层。镍铬合金强度高,相对贵金属可以设计较薄翼板,但也有研究表明由于镍铬合金弹性模量大,容易引起粘结界面应力集中。
金合金生物相容性好,化学性质稳定,但也不容易和粘结剂产生化学结合,所以有的粘结剂配备了专用的贵金属表面处理剂。由于金合金弹性模量相对较小,强度不如镍铬合金,在制作粘结桥时翼板厚度需要适当增加以保证桥架足够的强度 。
体外研究表明,镍铬合金粘结桥的抗拉强度比贵金属的高 。但有临床报导贵金属粘结桥金属粘结面特殊处理后取得良好的效果。Hikage等(2003年)报导翼板经V-primer处理后用Superbond C&B粘结的贵金属粘结桥的平均寿命达7 3.8个月。
粘结桥的预备
粘结桥基牙的预备除了创造足够的修复空间,还有增加辅助固位,去除邻面倒凹,形成导平面,共同的就位道。是否进行基牙的预备有学者有不同的意见,但大部分学者倾向于进行少量的牙体预备。
前牙的预备
前牙的预备一般包括舌面的预备为金属翼板提供足够的厚度,舌面隆突支托保证就位的准确性,邻面的轴沟提供固位形和唯一的就位道。
后牙的预备
粘结桥的后牙的预备通常包括三个主要的部分:导平面(轴面)、?支托的预备和轴沟、针道等辅助固位型的预备。有着明确的轴壁的支托位于?面的边缘嵴区用来抵抗龈向和侧方的脱位,预备后的轴面相互平行,形成共同就位道,辅助固位型能抵抗舌向的脱位。
肩台的预备一般位于龈上1mm-2mm,
粘结桥的粘结
粘结桥的粘结主要包括基牙和金属粘结面的处理,粘结剂的选用,基牙粘接面的处理。
(一)粘结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粘结剂的性能,包括粘结剂的化学和物理性能。
基牙和金属翼板的表面性状,包括表面的清洁度,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能,表面的粗糙度。
粘结体系的内应力,包括固化产生的收缩力以及由于膨胀系数不同,口腔温度变化产生的热应力。
粘结剂的厚度,粘结理论认为,粘结剂厚度越薄,冠修复体就位越完全,粘接剂内的缺陷越少,从而粘接强度越高。[
(二)基牙粘结面的处理
1955年,Bunocore利用85%的磷酸酸蚀牙釉质,从而取得树脂和牙的结合,首次将粘结的概念带到牙科,为粘结桥的发展打下基础。现在的牙面的处理虽然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但是仍然离不开酸蚀牙面形成微观的粗糙表面以利于粘结,1982年日本的Nakabayashi 提出混合层理论,树脂突进入酸蚀后的釉质柱间隙中形成机械嵌合,树脂和牙体粘结面形成牢固的结合。为粘结桥的树脂和牙面的粘结提供了理论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牙面的酸蚀和混合层理论获得大家的认同。
(三)金属粘结面的处理
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脱粘结界面主要发生在金属翼板和粘结剂界面。所以金属和粘结剂之间的粘结是粘结桥固位的薄弱点。金属粘结面的处理的目的是形成一个清洁的有微观固位型粘结面,在树脂粘结剂和金属间形成良好的机械结合和化学结合。其发展也有从早期的孔洞机械固位,到电酸蚀,硅涂层,和机械喷砂等处理方法。喷砂由于不需要昂贵的设备、操作简单、效果稳定被很多学者建议采用。有研究表明喷砂和酸蚀的效果差不多[41]。
金合金等贵金属在粘结前还需要特殊的处理,如有粘结剂配套的贵金属处理液,和高温氧化法等,有临床研究表明经偶联剂处理的贵金属粘结桥的比高温氧化的处理的脱落率低,S.HIKAGE等人(2003年)[37]对26例使用Superbond C&B粘结经V-primer处理的贵金属粘结桥修复体平均使用寿命达到73.8个月,而使用高温氧化的粘结桥平均寿命才32.6个月。
(四)粘接剂的选用
粘结桥使用的粘结剂一般选择树脂粘结剂。Panavia 和Super Bond C & B 是现在常用的粘结剂。
Super Bond C & B (Sun Medical)是一类含有活性基团4-甲基丙烯酸氧乙基偏苯三酸酐酯(4-methacryloxyethy trimellitate anhydride,4-META)的不含填料的粘接树脂,于1981年由Tanaka等[42]最先介绍。与一般的树脂粘接剂相比,4- META可以显著提高粘接剂与镍-铬合金的粘接强度。可以与金属氧化层间形成氢键。 Super Bond C & B与牙釉质也有化学粘接作用。4-META中含有强极性的酸酐基团,它可以提高粘结剂在牙面的润湿性,促进MMA单体与牙齿组织的混合与渗透。Super Bond C & B在和牙釉质、牙本质及牙科用合金合金粘结时表现出较高的粘结力,且Super Bond C & B在硬固后仍有一定的韧性,使作用于粘结界面的应力得到一定的缓冲。临床研究证实Super Bond C & B具有良好的效果。Samama报告了使用Super Bond C & B粘结的243件粘接固定局部义齿的跟踪结果,在平均5.7年的观察期间,其失败率为11%。
但是由于Super Bond C & B是粉、液组成,因粘结剂中含有易挥发的MMA单体,在调和后应选择糊状期或丝状前期进行粘结,否则会影响粘结效果。另外Super Bond C & B是一种无填料的树脂粘结剂,所以虽然在和普通镍铬合金粘结时表现出较高的初粘结强度,但在经过模拟疲劳和后,其拉伸强度和拉伸疲劳极限都明显下降,而有填料的Panavia的拉伸强度和拉伸疲劳极限未出现明显下降。Hansson等[46]用Super Bond C & B粘结经高温氧化的金合金粘结桥11个月观察期失败率高达54%。
1984年出现的Panavia EX是改性磷酸脂类树脂粘接剂,该类粘结剂最初由粉,液两组分,粉剂是含有填料的Bis-GMA树脂,液剂中含有活性基团10-甲基丙烯酸氧癸基双氢磷酸脂(10-methacryloyloxydecyl dihydrogen phosphate, MDP),对金属有良好的粘结性能,可以与镍、铬、钴等金属氧化层产生化学键,其分子中的磷酸单酯集团可与牙齿中的钙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也可与胶原蛋白形成氢键。 Panavia EX与牙釉质,牙本质,各种牙科合金及牙科陶瓷都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Panavia是厌氧类的粘结剂,空气中的氧气会阻碍Panavia EX的固化反应,因此粘结时金属桥架的边缘要使用防氧化剂,待粘结剂完全固化后再去除进行抛光。, Diaz-Arnold等[47](1989年)及Imberg T A等[48](1992年)体外实验证明,在与非贵金属粘结时,Panavia EX比Superbond有更高的粘结强度。Panavia的临床观察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126例用Panavia粘结的经喷砂处理的非贵金属粘结桥的五年临床研究成功率为88%[49]。
近年来,又有Panavia 系列的新产品问世,如Panavia 21, Panavia F等.这些产品为双糊剂成分,改进了操作方法,使的粘结质量更易于控制,物理性能,粘结强度也有所提高。
另外,粘结时避免粘结面的污染隔湿很重要,甚至有学者研究认为,使用橡皮障隔湿能提高十倍粘结桥的成功率[5]。
(五)粘结的程序
以Panavia为例,粘结桥试戴合适后,粘结桥粘结面用50微米的氧化铝颗粒喷砂,压力0.4兆帕,喷砂后的粘结桥用超声清洗2-4分钟,干燥待用,口内基牙粘结面用细小的研磨颗粒清洁抛光,冲洗干净后隔湿,30%的磷酸酸蚀基牙粘结面40秒,冲洗干燥,一定要防止冲洗的过程中唾液污染粘结面,所以最好使用橡皮障隔湿。酸蚀后的牙面釉质干燥后应该是呈白垩色,基牙表面用Panavia表面处理剂处理,吹干后将调好的粘结剂直接置于喷砂清洁干燥后的普通金属粘结桥的金属粘结面,对于贵金属修复体的粘结,在粘结前金属粘结面还须涂一层藕联剂,以便贵金属和粘结剂更好的结合,粘接桥就位完全后,大致去除多余的粘结剂,修复体边缘使用防氧化剂,使用手指加压三分钟,后完成粘固。多余的粘结剂最好在两周后复查的时候去除,以免影响粘结界面的聚合。
粘结桥的复查
第一次复查一般是修复体戴用后1-2周。第一次复查的主要目的是去除多余的粘结剂,检查一下正中和非正中咬合接触,口腔卫生宣教等。在复查的时候去除粘结剂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对粘结剂聚合的影响。检查桥体和固位体上正中?和非正中?时是否有咬合高点或?干扰,及时去除?干扰,另外就是对患者的口腔卫生评估和给于必要的口腔宣教。粘结桥使用的注意事项的交代,一旦有脱粘结的情况应该定期复查,解决。
第二次复查一般是半年到一年,对患者的粘结桥检查是否有脱落,龋齿。以及牙周情况的检查。
粘结桥的并发症
粘结桥的临床风险:粘结桥的并发症主要有脱粘结,然后是基牙变色,龋齿,崩瓷,牙周病等等
(一)脱粘结
脱粘结仍是粘结桥失败最主要的原因。Goodacre等(2003年)综合共48份研究7029份病例,发现共1481例发生脱落,平均脱粘结率为22%,
(二)基牙变色:
由于金属翼板的存在和基牙切端的半透明性,使得有部分患者基牙修复后出现色泽透青,发暗,因此对美观要求高的患者不宜选用金属翼板的粘结桥。Goodacre等(2003年)[6]综合共五份研究表明基牙变色平均发生率为18%。
(三)龋齿
由于粘结桥边缘多位于自洁区,以及树脂粘结剂的应用,使得粘结桥的龋齿发生率并不高,粘结桥的基牙龋齿主要发生在双端固定桥一侧脱粘结而患者未察觉或未及时处理的情况下。Goodacre等(2003年)[6]综合22份研究共3426例病例,龋坏242例,平均发生率为7%,
(四)牙周病
粘结桥多设计为龈上边缘,所以对牙周的影响较小,或者虽然有统计学意义,但临床上影响不大[51]。粘结桥对牙周的影响和粘结桥龈缘位置的设计,粘结桥舌面翼板的突度和龈缘悬突和患者的口腔卫生习惯有关系。Ola Hasson[18]等研究表明平龈或龈下龈缘位置设计的粘结桥的出血指数高于龈上设计的粘结桥。Wood等(1996)[3]研究了粘结桥的修复学指征和牙周健康的关系后认为,龈缘的位置、外展隙的设计是否有利于清洁和基牙牙龈退缩和附着丧失有关。而边缘的悬突和牙周健康关系不大。认为基牙的菌斑指数,探针深度和附着丧失和对照牙有统计学意义,但临床意义不大。Al-Wahadni 等(1999年)临床研究认为与对照牙相比,粘结桥基牙引起菌斑堆积和龈炎加重,但不引起牙周袋的加深。
脱粘结的处理
粘结桥脱粘结一般有三种处理方法:重新粘结,重新制作粘结桥和改成别的设计如传统固定桥。一般认为再粘结后的粘结桥脱落率高于首次粘结的粘结桥的脱落率,而重新制作的粘结桥的脱落率和首次粘结的粘结桥的脱落率差不多。可能的原因是脱粘结后再粘结时桥架和基牙的密合性下降。
(一)对于单端粘结桥而言,脱落一般是完全脱落,所以一般要是没有桥架变形,没有崩瓷或龋齿的话可以选择重新粘结。
(二)多个翼板的双端粘结桥一般不会所有的固位体同时出现脱粘结,可能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出现脱粘结。在这种情况下以下几种方法可以考虑 :去除粘结桥重新粘结,去除脱粘结的固位体改为单端设计,重新制作粘结桥,改为别的修复方式如传统的固定桥。
取下粘结桥重新粘结
对于基牙很少预备的情况,取出粘结桥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用常见的去冠器钩住桥体龈端或翼板的下缘朝就位道相反的方向震动就可以取下,一般不会引起釉质的劈裂。而对于有固位型如针道,轴沟等辅助固位的固位体,在取出粘结桥时一定要注意防止基牙的釉质折裂,尽量小心不使用暴力,注意粘结桥取出的方向一定要和就位道的方向相反。必要时可采取分段去除和磨除固位体的方法,还有学者建议用超声法取粘结桥。如果出现釉质的折裂,如果能用树脂修补的话可采用树脂修补的方法,或者改用传统固定桥设计。取出粘结桥以后可用50微米的氧化铝颗粒喷砂去除残留在金属桥架上的树脂粘结剂,基牙上的残留树脂可用超声震动或用抛光车针去除。然后试桥架密合后隔湿,重新酸蚀粘结。有学者建议用同种树脂粘结有利于新粘结剂和残留的粘结剂之间形成良好的结合。
去除脱粘结的固位体改为单端设计
如果基牙预备少的双端粘结桥的一端出现脱粘结,或反复出现一侧翼板的脱粘结,或另一侧固位体很难在不损害基牙的情况下取出的情况下,可考虑去除脱粘结那侧的翼板,改为单端设计。可用高速车针将松动固位体去除,将断端尖锐的部分圆钝、、抛光,使和桥体部分移行,有利于菌斑控制。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决定改为单端粘结桥之前一定要对单端粘结桥进行评估,在桥体受到正中和非正中?力时是否能对抗基牙的旋转和移位。
重新制作粘结桥
对于设计不合理导致脱落的粘结桥,或者脱粘结后桥架不密合,或者出现崩瓷和牙体劈裂等情况时需要重新制作粘结桥。
改为别的修复方式如传统的固定桥
对于反复脱落的粘结桥,或者龋齿或牙体劈裂后基牙无法提供足够的可粘结面积时可考虑改用传统固定桥设计。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14-03-13 18:27
目录
概述
粘结桥的发展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