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山,位于
小清河北岸,东与北马鞍山相对,海拔61.4米。因山体小,故取“沧海一粟”之意命名。
济南迤西十余里,王炉庄北,粟山之巅,旧有真武庙,创建已久。今神灵丕显,雨随祈降,病随祷愈,凡诚心以力求,均应念而获效。故闻风而至者,踵相接也。庙貌剥蚀,既暗淡而无光。山径崎岖,复登降之不易。此附近诸村所以有重修殿宇,增筑盘路之举欤。无如,欲成燕厦,非独木□□支;譬制狐裘,必众腋之克集。鸠工既举,蚨□□□□将有九仞一篑之憾哉。雒镇①马君振卿义□□□慨力任募于本街行栈,群然乐施,不转瞬而捐款有余。大工藉以告竣,固由神之默为佑助;而马君之乐善不倦,洵可以风矣。嘱余为记,遂志其事如右。大清□增生李廼彬撰文,后学五品常永祥书丹。(捐款名单略)
宣统元年岁次己酉清和月上涴②。
碑石已碎,现存残石8块,200余字。重修日期无存。碑石高约80厘米,宽已无据。“碑石”可读数句,文也雅致。如“仅石龛一所,松柏数株,迨宣统初年,修砌盘路数百级”,“相其地,废其势”,“筑舍两楹,围墙”,“门对玉函诸山”,“虽无壮丽奇观,而小院优雅”,“游人亦得所憩”,“岂止为山林生色而已哉”。《重修粟山真武庙碑记》的时间,当在宣统元年之后。现存小院围墙(东西、南北各长2米)和东西厢房,乃立此碑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