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金龟科(Geotrupidae),为鞘翅目金龟总科下的一科。该类甲虫滚粪成球而在其中产卵,幼虫在其上取食。迄今全球已记有约70属620种,我国的记录近100种。成、幼虫一般食牲畜粪便、尸体、腐木 或腐生菌类。
描述:多数中到大型,椭圆形、卵圆形或半球形。体色多为黑、黑褐或黄褐色,不少种类有蓝、青、紫、绛等
金属光泽,或有黄褐、红褐等斑纹-体腹面多毛。头大,前口式,触角11节,鳃片部3节。唇基大,上唇横阔。上颚大而突出,背面可见。
前胸背板大而横阔。小盾片发达。鞘翅多有深而显著的纵沟纹,也有纵沟纹消失者;前足胫节扁大,外缘多齿至锯齿形,内缘有1个发达的距。中、后足胫节外缘有1-3条横脊,各有2枚端距:跗节通常较弱。爪成对,简单。腹部可见腹板6个,臀板不外露。有些属性二态现象显著,其雄体之头面、前胸背板有发达角突及脊状横突。成虫、幼虫均以哺乳动物粪便为食,亦有成虫危害葡萄的嫩芽、叶和藤的记载。成虫有趋光性,多于粪堆下垂直打洞,到一定程度再打若干支洞,然后运粪入支洞并产卵于其中,幼虫生息其中直至羽化。
粪金龟类成虫、幼虫均以牲畜和大型草食动物粪便为食物来源,成为草原、牧区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对清除转化牲畜粪便,改善牧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畜牧业发达国家和非洲动物自然保护区,近20多年来都深入开展其区系分类、生物学、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1978年澳大利亚昆虫学家M.M.H.Wallace曾来我国考查访问,并从我国引进食量大、集粪量大的神农蜣螂在牧区释放建群。
粪食性金龟包括蜉金龟科,蜣螂科、粪金龟科,是金龟总科中食性甚为特殊的类群,一般统称蜣螂。与植食性金龟不同的是成虫和幼虫没有食性或生境的分化,自然界内草食动物或牲畜粪便是它们唯一的可以利用的食物资源。成虫具有发达的嗅觉器官和特殊的体躯形态结构,能敏捷地发现粪堆分散的场所,快速地聚集粪块,制作粪球,开掘地道,营建巢穴,转运,贮藏粪堆和产卵抚育幼虫等一连串相互联系的特定行为。在草原和牧区草场内,粪食性金龟对清除草食动物粪便,改变粪堆内生物群落结构,消除蝇蛆如牛粪角蝇的孳生环境,保持草原生态平衡具有很大的潜力。因而在畜牧业发达国家,尤其在非洲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蜣螂的生物学,特别是亲代集粪能力和抚幼行为成为许多昆虫生态学家研究的中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