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矿槽
精矿槽
气力浸出槽是金精矿加工过程中氰化法提金的重要设备。
简介
气力浸出槽在国外称为帕丘卡浸出槽,是根据空气提升理论发展而研制出的设备,用于氰化浸金工艺中金(银)从矿物原料中溶解浸出。与传统的机械搅拌浸出槽相比,气力浸出槽运转设备只有风机,无机械搅拌槽的传动机构,减少了机械故障带来的维修工作量,也没有减速机漏油等对氰化矿浆的污染,还能够充分利用充入空气中金溶解反应所需的氧。因此,气力浸出槽运行更加稳定,指标也优于机械搅拌浸出槽。此外,气力浸出槽还能够充分发挥空气之动力搅拌矿浆,达到节能的目的。气力浸出槽在贵金属浸出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
传统气力浸出槽及存在问题
1、传统气力浸出槽
传统气力浸出槽主要由筒体、给矿管、循环筒、充气管、空气分配器、粗砂循环管和溢流堰等结构构成,其结构组成见图。
传统气力浸出槽借助压缩空气的气动作用搅拌矿浆,槽体下部呈60°的圆锥体。矿浆由进料管给入槽内,压缩空气经风管给入槽体下部的中心管内,在气泡分配器的作用下,气体以气泡的状态顺管上升,由于循环筒外部矿浆柱的压力大于管内的矿浆压力,故使管内的矿浆做上升运动并从管上端溢流出来而实现矿浆的循环。
2、存在问题
经过生产实践表明:传统气力浸出槽运行基本平稳,但存在以下不利因素影响正常生产。
1)“沉槽”现象依然存在。传统气力浸出槽仅采用1个循环筒,距离循环筒越远,矿浆循环周期越长,搅拌效果越差;特别是浸出槽锥角处,易出现搅拌死角。现场生产表明,当出现供风量不稳定、矿石粒度较粗等工况时,均易造成“沉槽”现象。
2)矿浆中溶氧量偏低。传统气力浸出槽采用仅在循环筒处供气的方式,矿浆中含氧量依然较低,影响金银的浸出。
3)发泡方式存在弊端。传统气力浸出槽采用的发泡方式为微孔发泡,微孔发泡由于堵塞使微孔材料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再加上充气量(压力)增大会直接造成气泡尺寸增大,影响气泡的弥散效果。
4)浸出槽“沉槽”后清理困难。当传统气力浸出槽出现沉槽时,仅向粗砂循环管和循环筒内通风,效果不佳,需要人工清理。这就大幅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设备的检修时间,降低了设备的运转率。
气力浸出槽结构优化改造
1、改造方案
针对传统气力浸出槽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其结构进行了优化改造,见图。
1)导流管。在气力浸出槽内周边均匀布置6个导流管。导流管的最底部设置在距离浸出槽锥角水平面上部100mm处,并在导流管上部设置防溅帽。
2)防溅帽。在防溅帽上部开2个直径约20mm的孔,用于导流管堵塞时清理。
3)供风方式。改微孔发泡为射流发泡,射流发泡装置见图。
其原理为:加压气体由喷嘴喷入矿浆中,形成高速射流,通过射流的脉动湍流作用,并在各种力的作用下,射流失去稳定性而分裂成小的气泡群,以分散相的形式进行单个运动,小气泡与周围流体存在较大速度差,从而带动和吸卷周围流体进入射流气体区,形成气液混合区,实现气体矿浆的混合。混合后的气体矿浆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导流管内,在导流管上升的过程中,矿浆对气体分子不断作用,并将其粉碎成大量的微小气泡,气泡溶于液体射流中形成泡状流从导流管上部溢出。
2、应用效果
对传统气力浸出槽进行了优化改造并投入生产。生产实践表明,改造后的气力浸出槽具有如下优点:
1)在气力浸出槽周边均匀布置6个导流管,特别是将导流管底部布置在气力浸出槽锥角处,避免了气力浸出槽死角的出现。通过调节各个周边导流管的供风量,极大地降低了“沉槽”现象的发生。
2)通过增加周边导流管,极大地增加了矿浆与空气接触的概率和反应时间。矿浆溶氧量由设备改造前的5.5mg/L达到了改造后的7.3mg/L,金浸出率也随着溶解氧含量的增加提高了0.8%左右。
3)通过增加周边导流管,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实用价值。改造前出现提升管堵塞现象时,只能停机进行清理维修;改造后,即便出现个别提升管堵塞的现象,通过及时清理疏通,也不会影响到正常生产。
4)将微孔发泡改造为射流发泡,克服了空气分配器易堵塞的问题。
5)在防溅帽上部开孔,当出现提升管堵塞时,向小孔内分别插入风管和水管,被堵的管道也极易疏通,无需停机人工清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6 11:40
目录
概述
简介
传统气力浸出槽及存在问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