糙海参
楯手目海参科动物
糙海参,学名:Holothuria scabra (Jaeger,1833),是海参科海参属的一种海参。俗名明玉参、沙参、白参。分布于西从纳塔耳港到红海、向东到加罗林群岛、斐济群岛、向北到日本、向南到澳大利亚以及中国大陆的广西、广东、海南等地,一般生活于岸礁边缘以及潮流强和海草多的沙底。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尼西亚。糙海参属于光参类,其营养价值偏低,产量高,价格低,是一个家常菜的原料,并不适用于滋补。
简介
糙海参,为棘皮动物门、海参纲、楯手目、海参属。因经煮熟去皮后粗糙而得名,它产自澳大利亚东北海岸由新几内亚岛、所罗门群岛、新大不列颠岛等南太平洋海岛和围成的原生态深海海域,这一海域在海产行业内被称为“金山海区”,赤道暖流和南极寒流在此交汇,自然生态环境极佳,两大海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使得这一海域以盛产顶级龙虾、鲍鱼、海参、鱼翅及各类珍稀海产而享誉全球。
形态性状
糙海参体长30~40厘米,最大者可达70厘米,体宽约为体长的1/4。体色变化很大,背面为暗绿褐色,并杂有少数黑色斑纹;沿背中线颜色较深:两侧较浅,腹面白色。口小偏于腹面,触手20个,小形。肛门端位,其周围有5 组成放射状排列的小疣。体背面有少数小疣足;各疣足的基部常围有白斑,顶端黑色。腹面的管足成细疣状,散生于整个腹面,腹中央线有1条明显的纵沟。皮肤内的骨片很发达,分深层和浅层,浅层的为桌状体,深层的为扣体。
胚胎发育
通过利用阴干、流水刺激法对成熟亲参进行人工催产,得到大量的受精卵,其受精率为90%以上。糙海参胚胎和幼体发育可分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旋转囊胚期、原肠期、初耳状幼体、中耳状幼体、大耳状幼体、樽形幼体和稚参等阶段;在平均水温29℃,平均盐度34条件下,糙海参受精卵经3 h发育形成囊胚,4 h进入旋转囊胚期,5 h进入原肠期,19 h完成胚胎发育变态为耳状幼体;并经过7 d的生长与发育进入樽形幼体;第15天变态为稚参。观察发现,多精入卵现象则会导致胚胎发育不正常,最终使胚胎发育停止并死亡。在糙海参幼体发育过程中,大耳状幼体期幼虫臂的大小及其球状体的形成均可作为判断其幼体发育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幼虫臂越大,球状体出现率越高,其幼虫的变态率和成活率也越高。
主要产地
糙海参生活于岸礁边缘、潮流强、海草多的沙底。分布于我国南海。西从纳塔耳港到红海,东到加罗林群岛和斐济群岛,北到日本南部,南到大洋洲的豪勋爵岛的广大海域亦产。
特性
糙海参属热带海参,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纬度范围30°N~30°S,从非洲东部到太平洋东岸都可以找到它的踪迹。印度、印尼、缅甸等东南亚国家沿海有广泛分布,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喀里多利亚、所罗门群岛等南太平洋岛国的自然资源数量最为丰富。我国的糙海参主要分布于南方的海南岛、西沙群岛和北部湾一带水深较浅的海域,在广西主要分布在北海涠洲岛附近水深10m以内的浅海海域。70年代糙海参曾常见于广西沿海和广东西部沿海。由于捕捞过度和环境破坏,现在已经难以捕到。目前在海南岛东、西部海岸还有一定数量的自然种群。
糙海参是我国一种优质的食用海参,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经济价值和保健功能,是真正的生态健康食品,在我国北部湾和南沙、西沙群岛海域具有较丰富的自然资源。国际上,糙海参也是一种重要的的热带海参养殖品种和出口创汇的高档水产品。它具有生长迅速、养殖方式简单多样、病害少、市场需求量大等特点,在我国华南沿海地区具有极大的养殖开发潜力。
营养成分
和黄、渤海产的刺参相比,糙海参营养更加丰富,经检测除蛋白质含量略低以外,其他营养素如海参皂甙,酸性粘多糖,软骨素等含量均高于黄、渤海刺参,其中海参酸性粘多糖含量高达23%以上,接近刺参的二倍!!是世界上已知海参中粘多糖含量最高的,因此其保健效果更佳。
干品糙海参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其次是水分。氨基酸的总百分含量为60.45%,其中鲜味氨基酸占47.19%,抗氧化氨基酸含量6.94%,羟脯氨酸6.31%。糙海参多糖重均分子量(Mw)是68592u,并含有较多的羟基、氨基、羧基、硫酸酯,均为硫酸软骨素E。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06 09:15
目录
概述
简介
形态性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