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粕,是一个汉语
词语,拼音是zāo pò,原指酒糟、豆渣之类的粗劣食物,现比喻粗劣而没有价值的东西。
汉代
刘向 《新序·杂事二》:“凶年饥岁,士糟粕不厌,而君之犬马有馀谷粟。”《
韩诗外传》卷五:“此真先圣王之糟粕耳,非美者也。” 清
戴名世 《序》:“得其精华而去其糟粕,举笔为文,洒洒自远。”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十五:“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的精华。”
《
灵枢·营卫生会》:“
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
鲁迅在一九三四年六月七日发表的《
拿来主义》中,涉及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意思,但没有明确地使用这个词语。
“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