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丁香
木犀科丁香属植物
紫丁香(学名:Syringa oblata Lindl.),又名白丁香、毛紫丁香、华北紫丁香、丁香,是木樨科丁香属植物。紫丁香为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5米;树皮呈灰褐色或灰色。小枝、花序轴、花梗、苞片、花萼、幼叶两面以及叶柄均无毛而密被腺毛。叶片革质或厚纸质,卵圆形至肾形。圆锥花序直立,近球形或长圆形;花药黄色,位于距花冠管喉部0-4毫米处;花冠紫色,裂片呈直角开展,卵圆形、椭圆形至倒卵圆形。果倒卵状椭圆形、卵形至长椭圆形,先端长渐尖,光滑。花期为4-5月,果期为6-10月。
植物学史
起源演化
中国是丁香属植物的自然分布中心,根据植物区系的演化规律,有学者认为丁香属植物起源于中国西南,并以此为中心主要沿中国西南-西北-华北-东北-朝鲜半岛-日本和中国西南-中亚-欧洲的路径散布。化石记录表明,紫丁香在中新世时的华中地区已有存在,这说明紫丁香至少在中新世时完成了由西南向华中的演化、辐射。
有学者经过研究发现,欧丁香与紫丁香虽然分布距离相隔较为遥远,但这两个种之间却具有高度的遗传亲和性。DNA试验也证实,这2种植物确为亲缘关系极近的姊妹系。二者之间的地理隔离可能是受包括地质变化在内的自然条件作用影响。
命名由来
紫丁香的学名为“Syringa oblata”,其中属名“Syringa”源于“Syrinx(希腊语,意为空的管状物)”,这主要是指丁香属植物茎中空,有髓状物质填充。其种加词“ oblata”源于“oblatus(拉丁语,意为扁平的、椭圆形的),这主要指的是紫丁香的叶子形状为卵圆形或肾形。
紫丁香是丁香属的常见植物之一,在中国古代通常被称作丁香。明代戏曲家高濂在其著作《花草谱》中记载,“紫丁香花木本,花微细小丁(钉),香而瓣柔,色紫”。古人认为,紫丁香的花形状细长,像钉子一样,且花冠为紫色,香味浓郁,因此将其命名为紫丁香。
形态特征
紫丁香属灌木小乔木,高可达5米;树皮灰褐色或灰色。
根、茎
紫丁香无明显主根,细根较多,在垂直剖面上近似“甲”字形分布,其根状茎上可发出大量须根,且相互交错,能起到较好的固土增强效应。
小枝、花序轴、花梗、苞片、花萼、幼叶两面以及叶柄均无毛而密被腺毛。小枝较粗,疏生皮孔。
叶片革质或厚纸质,卵圆形至肾形,宽常大于长,长2-14厘米,宽2-15厘米,先端短凸尖至长渐尖或锐尖,基部心形、截形至近圆形,或宽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萌枝上叶片常呈长卵形,先端渐尖,基部截形至宽楔形;叶柄长1-3厘米。
圆锥花序直立,由侧芽抽生,近球形或长圆形,长4-16(-20)厘米,宽3-7(-10)厘米;花梗长0.5-3毫米;花萼长约3毫米,萼齿渐尖、锐尖或钝;花冠紫色,长1.1-2厘米,花冠管圆柱形,长0.8-1.7厘米,裂片呈直角开展,卵圆形、椭圆形至倒卵圆形,长3-6毫米,宽3-5毫米,先端内弯略呈兜状或不内弯;花药黄色,位于距花冠管喉部0-4毫米处。花期4-5月。
果实
蒴果倒卵状椭圆形、卵形至长椭圆形,长1-1.5(-2)厘米,宽4-8毫米,先端长渐尖,光滑。种子扁平,长圆形,周围有翅。果期6-10月。
分布范围
世界
紫丁香分布于中国、韩国、朝鲜等地。
中国
在中国产于东北、华北、西北(除新疆)以至西南达四川西北部(松潘、南坪)。
生长环境
紫丁香为夏季阔叶林的林下灌木层,以及森林草原地带山地灌从的伴生树种,生长在海拔300-2400米的山坡丛林、山沟溪边、山谷、路旁及滩地水边,在中国长江以北的各庭园中被普遍栽培。
生长习性
紫丁香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稍耐阴,在阴处或半阴处,植株生长衰弱、开花稀少。其具有一定的耐寒力和较强的耐旱力,对土壤的要求不高,耐瘠薄,适宜生长在肥沃且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在低洼地中则易生长不良。紫丁香吸收二氧化硫的能力较强,对二氧化硫污染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繁殖方法
自然繁殖
野生环境下,紫丁香以有性繁殖为主,其雄蕊长度远大于雌蕊,对柱头接受花粉起到很大的作用。紫丁香整株的开花为自上而下,即植株顶部的花先开,然后中部和下部的花逐渐依次开放。其整株开花约在4月上中旬开始,5月初进入盛花期,5月中下旬开花基本结束。紫丁香多通过虫媒或风媒进行传粉,主要的访花授粉动物有蜂鸟、蜜蜂和蝴蝶。花期过后,蒴果开裂,释放出种子,种子随风滚动,或被动物带到适合生长的环境中,等到温度、水分等条件满足后即可发芽生长。
人工繁殖
紫丁香可通过播种、扦插、嫁接、压条和分株进行人工繁殖,但播种苗不易保持原有性状,压条和分株繁殖系数低,因此多采用扦插和嫁接进行繁殖。
在紫丁香蒴果成熟时采集,并及时放入通风干燥的室内阴干,在果实开裂时,敲打脱粒并洗净,以得到净种。播种前,需将种子低温沙藏1-2个月,然后在于春季播种,播后半个月即可出苗。未经低温沙藏的种子,可于播前一周用热水浸泡,再用湿沙混合贮藏,在此期间保持种子湿润,7-10天种子发芽后即可播种。
紫丁香的分株繁殖可在秋天落叶后或早春发芽前进行,分株时将母株根部丛生的茎枝分离,另行栽植即可。栽前可适当修剪根部,并对地上部进行重短截。
紫丁香的扦插繁殖可在花后一个月进行,选取无病虫害的健壮植株为母株,当年生半木质化健壮枝条做插穗,扦插前修剪插穗,并用生根剂处理,覆塑料薄膜后再扦插到插床上,一个月后即可生根。也可采用硬枝扦插,于秋冬或早春取一年生木质化枝条做插穗,露地埋藏后,在4月进行扦插。
紫丁香可芽接或枝接,砧木多采用欧洲丁香或小叶女贞。中国华北地区芽接一般在6月-7月进行。选择当年生健壮枝上的饱满休眠芽作接穗,接到离地面5-10厘米高的砧木干上。也可在秋、冬季采集枝条,露地埋藏后,在翌年春季进行枝接,嫁接前最好将枝干短截促,以促进侧枝萌发。
栽培技术
栽植
选择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向阳处作为紫丁香的栽植地,一般在春季萌芽前栽植2-3年生苗,栽植穴径应为70-80厘米,深50-60厘米。每穴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及骨粉,与土壤充分混合后作基肥。栽植后浇透水,每10天浇1次水,每次浇水后要松土保湿。如果栽植的是3-4年生大苗,应对地上枝干进行强修剪,一般从离地面30厘米处截杆,翌年即可开花。
浇水
紫丁香喜湿润,早春萌芽前需浇透返青水,浇水次数需依据地区不同进行区分。如中国华北地区春季风大且持续时间长,应于3-6月份各浇1次透水,7、8月份可少浇或不浇水,雨季需及时排除积水。9、10月份应控制浇水,以植株叶片不萎为宜,否则会使植株秋发,不利于安全越冬。秋末初冬浇足浇透防冻水。
施肥
紫丁香成龄苗可不施肥或少施肥,幼龄苗、新栽苗可适当施肥,以使植株长势旺盛,促进其尽快恢复树势。在栽植新苗时,可施入腐熟发酵的圈肥做基肥,基肥应与栽植土拌匀,秋末可结合浇冻水施牛马粪。新栽的苗连续施3年肥后,可不再施肥。
整形修剪
紫丁香一般有单干式和多干式两种树形,单干式可在一丛枝条中选择一个长势粗壮、直立性较好的枝条进行短截,仅留主干进行培养,其余枝条全部疏除。待新芽萌发后,选一个长势健壮的芽作主干延长枝培养,其余芽全部疏除。翌年早春再次依据次方法进行短截,待主干长至预期高度后,选留3-4个枝作主枝,并适当短截,促进萌发侧枝。
多干式的紫丁香一般有4-5个主干,每个主干上适当选留主枝和侧枝。基本树形形成后,以保持基本树形为主,重点修剪过密枝、交叉枝、下垂枝干枯枝和病虫枝。但需注意紫丁香花芽生长在枝条的顶端,因此修剪时一般不进行短截,以防止将花芽剪掉,。此外,需及时去除萌蘖,避免消耗过多养分,影响通风透光。对于不作采种母株培养的紫丁香,在花后应及时剪除残花。
病虫防治
紫丁香常见病害有斑枯病、褐斑病、黑斑病等,其防治方法为及时清除枯枝残叶,减少侵染源;发病初期可喷洒等量式波尔多液、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15天喷一次,连喷3-4次。紫丁香常见虫害有家茸天牛,为害枝干;还有蓑蛾、刺蛾、蚜虫等,为害嫩枝及叶;可喷施三氯杀螨醇乳油杀虫。
近种区别
紫丁香与荷花丁香、红丁香、小叶丁香、欧丁香为同属相近种,5种植物的具体区别如下:
主要变种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紫丁香树势强健、枝叶茂密、花美而香,是园林绿化中常见的观花树木,可广泛从植于公园、风景区、庭园、园林小区的绿地草坪中,也可散植于园路两侧、园区一隅、亭廓旁、山石斜坡及建筑物前庭花坛等地,还可与其他丁香类树木配植成专类园。此外,紫丁香对多种有毒气体抗性强,是工矿区及城区街道理想的绿化树种,其也可作为盆栽,用于美化室内环境。
药用价值
据中国中药典籍《中华本草》记载,紫丁香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作用,可治疗急性泻痢、黄疸型肝炎、火眼等疾病。
经济价值
其鲜花可用溶剂浸提浸膏,在从浸膏中可提取精油,其精油是食品、化妆品、医药工业的良好香料。有学者优化了紫丁香精油的提取工艺流程,发现精制法提取出的精油纯度高、杂质少、含香物质多、香气浓郁、品质上乘,应用前景广阔,具有一定的科研和经济价值。此外,紫丁香的嫩叶还可代茶。
植物文化
一直以来,人们常以丁香花的含苞未放比喻愁思郁结难以排解,它承载着幽怨、苦难和愁思,是文人刻意寻找的寄托。但是,我们要有赏花的情调,更要有解结的心志。春雨纷飞之时,文人笔下的丁香带着几分婉、几分悲苦,但这个时间极其短暂。阳光总在风雨后。人生问题也如丁香结一般,能解则解,不能解则顺其自然。
花语
紫丁香的花语为“光辉”,这可能是源于其具有淡雅的香味和美丽的花色。在很多地区,人们将其称作“天国之花”。据说,紫丁香的花瓣一般都是4瓣,但如果能在花丛中找到5瓣的,就能实现愿望,因此人们常把5瓣紫丁香和幸运、幸福联系在一起,将其称为“幸运花”。
诗词
紫丁香的模式标本取自中国北方庭园中栽种的植株,北京城内最著名的赏丁香地是法源寺,春季盛花期被誉为“香雪海”。法源寺从明清时起,便以丁香而闻名,清代时寺僧还举办过“丁香诗会”,众多文人墨客都曾留下诗文。
如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诗圣杜甫的“丁香体柔弱,乱结枝欲坠”,或是南唐中主李璟的“丁香空结雨中愁”。在中国诗词里,丁香总是象征着“愁”。
参考资料
紫丁香 Syringa oblata Lindl. .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
紫丁香.植物智.
紫丁香.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7 18:26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