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土
特殊土壤类型
紫色土是由侏罗纪、白垩纪紫色砂岩、泥岩时代形成的紫色或紫红色砂岩、页岩岩层上发育而成的土壤,富含钙、磷、钾等营养元素,其矿质养分含量丰富,肥力较高,是中国南方重要旱作土壤之一,主要集中分布在中国四川盆地,在一些南方省市的盆地中也有分布。
历史由来
紫色土是由侏罗纪白垩纪紫色砂岩、泥岩时代形成的紫色或紫红色砂岩、页岩,变来的,据说其紫色可以保留很久而不褪色,而土壤中的紫色大都富含钙质(碳酸钙)和磷、钾等营养元素,很是肥沃。紫色土水土流失快,风化也快(主要是物理崩解作用)。紫色土土层浅薄,通常不到50厘米,超过1米者甚少 。
一般含碳酸钙 ,呈中性或微碱性反应有机质含量低,磷、钾丰富。由于紫色土母岩松疏,易于崩解,矿质养分含量丰富,肥力较高,是中国南方重要旱作土壤之一,除丘陵顶部或陡坡岩坎外,均已开垦种植。因侵蚀和干旱缺水现象时有发生,利用时需修建梯田和蓄水池,开发灌溉水源。开辟肥源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的含量,也是提高其生产力的重要措施。
分布情况
紫红色岩层上发育的土壤。以四川盆地分布最广,在南方诸省盆地中零星分布。紫色土有机质含量 1.0%左右,其发育程度较同地区的红、黄壤为迟缓,尚不具脱硅富铝化特征,属化学风化微弱的土壤,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pH值为7.5~8.5,石灰含量随母质而异,盐基饱和度达80~90%。紫色土矿质养分丰富,在四川盆地的丘陵地区中为较肥沃土壤,其农业利用价值很高。利用中需防止水土流失和注意蓄水灌溉、增施有机肥料、合理轮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