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原牦牛奶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特产
红原牦牛奶,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
红原牦牛奶从口感上来说,喝起来更纯正天然,奶香更浓郁,消化吸收率也高于普通牛奶。
由于牦牛无法圈养,只有散养,完全靠自然泌乳,每头牦牛每天平均产奶1.5千克,产奶量仅为普通奶牛的1/35。同时,受自然的环境制约,牦牛每年只在6月—10月受孕和产奶,产奶期不到普通奶牛的一半,每一滴牦牛奶都非常珍贵。
营养价值
中国营养学会研究,牦牛奶含有矿物质、维生素及各种脂肪酸,其含氨基酸、钙及维生素A等元素的量远高于普通牛奶。此外,营养调查结果还显示,牦牛奶中还含有普通牛奶没有的共扼亚油酸(CLA)。共轭亚油酸代谢脂肪能力很强,是控制体重的关键物质,可促进氮在机体中的积累,改善脂肪和肌肉比例。所以,牦牛奶非常适合3周岁以上的成长期儿童、孕产妇、中老年人、高强度劳动者、低抵抗力人群饮用。因此,也可以说牦牛奶并不特别适用于婴幼儿,建议婴幼儿母乳喂养。
产地环境
红原牦牛奶牛草场都在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的全球最大最高的雪域高原,是中国三大湿地之一,千年原生态天然草场,365天无污染。在这片天然草场上拥有冬虫夏草等1000多种千年原生态天然牧草,还有冰川雪山消融的千年原生态湖泊河流星罗棋布;被誉为“雪域之舟”的牦牛就生活在这里,天然放牧,无饲料喂养、无基因改造,不打抗生素和激素;自然受孕、自然分娩、自然泌乳;150天超短哺乳期产奶。
历史渊源
1956年,活佛贡唐仓投资30万大洋兴建了红原奶粉厂,迄今已有60多年牦牛奶生产经验。
因为交通、技术和奶源收集的原因,产奶量小,红原牦牛奶主要供应藏区和国外市场。
2015年,红原乳业拟建设覆盖四川、西藏、青海、甘肃的全球最大“牦牛产业经济走廊”,规划建设300个移动取奶平台,为让广大消费者能喝到来自雪域高原的纯净牦牛奶奠定了奶源基础。
2016年8月,红原县44个合作社抱团,成立更攀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联合社拥有草原面积15万亩、牲畜1万余头,覆盖全县11个乡镇34个村,年生产奶类达450吨。
生产情况
2018年,红原牦牛奶年产量10万吨,已经配备了数十个集冷却、检测、过滤、储存为一体的中心奶站和移动奶站,保障鲜奶能在两小时内进行加工处理。
产品荣誉
2015年12月2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红原牦牛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红原牦牛奶产地范围为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现辖邛溪镇、刷经寺镇、瓦切镇、安曲镇、色地镇、壤口乡、江茸乡、查尔玛乡、龙日乡、阿木乡、麦洼乡共11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奶源牛品种要求
红原牦牛(地方类群)。
二、奶源产地条件
海拔3000至4500米,以大渡河的梭磨河支系和白河的溪流为水源,以含有红景天、松贝、虫草、雪莲花、甘松、秦艽、羌活、大黄、黄芪等植物的天然草场为放牧地。
三、饲养方式
放牧饲养。
四、生产加工管理
(一)奶源要求:产自产地范围内,符合前述一至三项要求的牦牛奶。
(二)加工工艺流程图:
(三)关键工艺要求:
1.原奶采集。
(1)人工挤奶:早上6至8点,手上涂抹奶油对牦牛进行挤奶工作。
(2)抗生素、碱、新鲜度检测。
(3)过滤:将生奶倒入过滤筒进行双层过滤处理,滤除杂质。
(4)贮运:通过冷却罐降温至2至6℃并密封装车运至加工场地。
2.原奶接收:经冷排冷却后的原奶放入奶仓中,要求奶仓的储存温度为2至8℃,储存时间≤12小时。
3.巴氏杀菌:85℃±1℃,时间为15秒。冷却到2℃至8℃,贮存温度0℃至8℃,贮存时间≤8小时。
4.UHT及灌装工序:
(1)超高温瞬时灭菌:通过泵送入蒸汽喷射式杀菌机中,要求进口的温度≤25℃。蒸汽喷射式杀菌机灭菌温度为142℃±2℃,时间为4至6S。
(2)均质:经过热回收处理和热板换加热后可使温度升高到70℃至90℃,均质压力250帕,一级压力200帕,二级压力50帕。
(3)冷却:冷却后温度控制在20℃至25℃。
(4)无菌灌装:灌装温度为8℃至30℃。
五、质量特色
(一)感官指标:
(二)理化指标:
(三)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专用标志使用
红原牦牛奶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四川省红原县工商质量技术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红原牦牛奶的检测机构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参考资料
红原牦牛奶.国家知识产权局.
2015年第162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8 16:30
目录
概述
产品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