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头噪鹛
画眉科噪鹛属鸟类
红头噪鹛(学名:Garrulax erythrocephalus)中型鸟类,体长22~28厘米。头顶棕红色,眼先、脸、颏、喉黑色,上体橄榄色或棕橄榄褐色,外侧飞羽金黄色,尾羽基部亦为金黄色,下体多为暗橄榄褐色。
形态特征
该种亚种分化较多,羽色变化较大。滇西亚种额至头顶前部黑色,羽缘葡萄褐色或淡栗褐色、有时微沾灰色,头顶后部至枕纯棕红色,眼先和脸颊黑色,眉纹沾灰;耳羽葡萄褐色或葡萄褐沾灰,呈葡萄褐色与灰色相杂状。颈侧、上背和肩各羽中央黑色、边缘棕褐色,形成鳞状斑;下背、腰和尾上覆羽橄榄绿色,翅上大覆羽暗栗红色。初级覆羽外翈黄绿色,内翈暗褐色。小翼羽与背同色,其余两翅表面概为亮黄绿色,外侧初级飞羽外翈较淡。飞羽内翈黑褐色,尾暗灰橄榄黄色,外侧尾羽基部金黄色。颏、喉黑色,下喉、胸淡棕褐色具近似圆形的黑斑;其余下体橄榄褐色,腹较浅淡而沾棕。
虹膜银灰色,嘴黑色,脚肉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80~135克,♀65~90克;体长♂255~285毫米,♀254~270毫米;嘴峰♂21~24毫米,♀22~23毫米;翅♂100~108毫米,♀96~106毫米;尾♂115~132毫米,♀120~130毫米;跗蹠♂34~40毫米,♀35~39毫米(滇西亚种)。(注:♂雄性;♀雌性)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海拔900~3000米的常绿阔叶林竹林、沟谷林、针阔叶混交林和林缘次生林等山地森林中。
生活习性
除繁殖期成对或单独活动外,其他季节多成小群,有时亦见和黑顶噪鹛白喉噪鹛混群。多在林下灌丛或竹丛间或是在灌木低枝间跳上跳下,或在灌丛间来往穿梭,有时亦在地面落叶层间或岩石苔藓上觅食,很少栖于高的乔木上。性胆怯,善藏匿,稍有声响,立刻藏匿于灌丛深处。活动时,不时发出低沉而连续的叫声。
迁徙:留鸟
食性: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植物果实、浆果、种子和草子。
分布范围
原生种分布:中国、克什米尔、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孟加拉、缅甸、泰国、老挝、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地。
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四川西部康定,云南西北部贡山、西部泸水、腾冲、盈江、潞西、永德、龙川江与怒江间山脉、镇康、耿马、西南部西盟、沧源、澜沧、南部绿春、新平,西藏南部聂拉木、错那、通麦等地。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通常营巢于林下灌木丛中,巢多置于高的灌木上,距地高1~2米。巢呈浅杯状,主要由苔藓、根、草茎、草叶等材料构成,内垫细草茎和须根。每窝产卵2~3枚,偶尔4枚。卵蓝绿色、被有少许黑色或深紫红色斑点,卵的大小为28.7~30.6毫米×21~22毫米。
亚种分化
注:表格信息来源参考。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Red List):无危物种(LC),2013年评估。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注:第503项 红头噪鹛)
种群现状
全球种群未量化。虽然该鸟在巴基斯坦已绝迹,但在其它产地仍属常见物种(del Hoyo et al. 2007)。红头噪鹛在中国分布区域狭窄,种群数量亦较稀少。
参考资料
红头噪鹛.中国数字科技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3 14:09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