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婚纱》是一个叫立春的女人,一场迷失人的歌剧,由
杨苑玲、曹艳常、潘锡岳、廖小娴、王映楼主演。
演出介绍
清河流水十八弯,一路奔腾,见证了
沧海桑田,流淌着人间冷暖。
山回水转--终于,清河洗涤了烟尘,心灵回归了净土;怨柳绽出了新芽,悠梦在眼前展现。
主演
杨苑玲、曹艳常、潘锡岳、廖小娴、王映楼
媒体报道
从《等郎妹》、《山魂》、《桃花雨》到第十一届广东省艺术节参演节目《红婚纱》和《合家福》,梅州市山歌剧近年来坚持立足于剧种自身的特点,透过浓浓的客家风情,演绎客家人的精神状态和生存状态;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审美价值。关望近十年的梅州山歌剧发展,山歌剧创作人员一直站在飞速发展的时代大潮中,冷静思考着时代飞速发展中的兴奋与失落,关注时代发展中人的精神与情感的迷失与守护。透过作品体现出人性的永衡的情感价值和人性本身所应具有的光芒,引发观众对时代发展与人性自然的冲突思考。如同一道美丽而又宁静的的风景,而思想却如山间的急流,奔腾着溅击出时代的回响。我们今天看到的《红婚纱》、《合家福》两部戏及导演梅晓的心声,又把我们带到了客家人的精神家园。
《红婚纱》:一个叫立春的女人,一场迷失人的歌剧
一个叫立春的女人,遇上了最纠结的时刻:未婚先孕的创伤好不容易淡去,从情窦初开的少女变成了顽强智慧的女强人,眼看女儿就要穿上自己没穿成的红婚纱,却又遇上丈夫出轨、准女婿竟是丈夫“二奶”的弟弟、工厂遭遇“环保门”而钥匙竟掌握在当年弃己不顾的女儿生父手中……20多年中所有让她纠结不清的事由竟然都集中爆发了!她该怎么办?她会怎么样?山歌剧《红婚纱》用2个小时浓缩了20年的时间、用两代情缘酿造了感情的漩涡、用一面镜子影射了亦真亦幻的人生、用小小的舞台勾起了观众对社会的细致品味……
这部山歌剧没有绝对的坏人,每个人的行为都可能是我们在生活中的自然选择。立春的工厂不能算是“黑工厂”,环保不过关的企业遍布全国乡村,清水河变成黑水河不是一厂之过、更不是一日之间,何况立春还在积极想办法改进环保措施、甚至不惜为环保关闭工厂;张德水立春的初恋、她女儿的生父,抛下上山下乡时的恋人回城,这是那个时代最普遍不过的现象,何况他在不知道立春有孕的情况下听说她很快出嫁竟然多年不娶,作为环保局长他面对立春的污染企业把关虽严想办法也一样积极;刘有田立春的丈夫,当初不仅救下立春,还为掩盖她未婚先孕而娶了她,“包二奶”并不是因为富了起来,而是因为立春没能给他延续血脉,这对“无后为大”观念根深蒂固的国人来说也是很容易想象的,何况他在知道原因出在自己身体有缺陷后幡然醒悟;徐福来把立春当妹妹的村干部,面对环保检查时暗中煽动工人起哄,这与他的身份相符,而他对立春的无私保护更是让人动容;晓琴刘有田的“二奶”,作为一个父母双亡而又一无所长的弱女子,她为抚养弟弟成人、成才而“傍大款”,更容易博得民间的唏嘘而不是批判;至于立春的女儿小雪及其恋人晓晨,虽然为儿女情长流露出些许自私,也能够为一圆长辈梦想而暂时放弃自己的私念……这正是《红婚纱》最让观众沉迷剧中情节走不出戏的原因:没有典型的“假丑恶”,每一个角色都好象生活在自己身边的甲乙丙丁、甚至就是我们自己,在为了美好的追求而不懈努力、艰难抉择。
曾经写出过《等郎妹》、《桃花雨》等脍炙人口作品的编剧林文祥、罗锐曾,直言《红婚纱》创作周期很长,反反复复地修改,搞得很苦,发誓搞完该剧就要将自己“大修”,就可看出其在此戏所下的功夫。因为没有“绝对的坏人”,情节的铺排就变得异常重要。《红婚纱》巧妙地把所有线索通过立春这个女人炸成了“大油条”,围绕着她同时讲述多个不同故事,让观众无遐分心,乖乖留在座位上看完整整两个小时的山歌剧,而感觉似乎闭幕来得还太早。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省艺术研究所所长、导演梅晓的多项创新之笔。《红婚纱》没有传统的幕序,所有的场景变换都在观众注视下完成,而梅晓巧妙地借用了电影中“蒙太奇”的手法,把多种场景融会在同一个舞台、在不知不觉之间就实现了场景的转换,包括现实和梦境的转换。特别是那一面河道般的镜子,既赋予了静态道具以混淆视听的真实感,更使舞台产生了引导观众“梦游”的魔幻力量,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其实,在这部剧中人人都是一面镜子因为有立春的存在,晓琴有了一面好的镜子,折射出自己丑恶的一面,忏悔了改变了;张德水因为有了刘有田“他不要你,我娶你”这样的行为的折射,让他看到了生活的那种大度和伟大。
最关键的是,《红婚纱》本身就是一面大镜子,让观众都能从这面镜子里看到自己隐隐约约的身影。因此,在不知不觉中,《红婚纱》就让人感动了,掉泪了。但掉泪以后,就觉得这是一种内心情感的宣泄,一种释放,然后豁然开朗。
人物剧照
《红婚纱》人物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