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小兵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学生组织
红小兵是“文革”期间取代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少年儿童组织。 1967 年 11 月,北京市宣武区香厂路小学二年级至六年级 28 个班,以年级为单位成立红小兵连,下设排、班,全校组成红小兵团。12 月 22 日,中共中央、中央文革批准该校取消少年先锋队建立红小兵的材料,认为少年先锋队“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先锋战斗作用”,“红小兵团是少年儿童的一种很好的组织形式。它富于革命性、战斗性,有利于推动少年儿童的思想革命化”。
简介
1967年2月4日中共中央《关于小学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通知(草案)》追认了这一既成事实,“小学可以组织红小兵”。
在小学校中取代少先队的少年儿童组织。1967年12月22日中共中央、中央文革批转北京市小学取消少先队建立红小兵的材料。这份材料认定“少先队基本上是一个少年儿童的全民性组织,它抹煞了阶级和阶级斗争,根本不突出毛泽东思想,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先锋战斗作用”,“红小兵团是少年儿童的一种很好的组织形式。它富于革命性、战斗性,有利于推动少年儿童的思想革命化”。作为法定的在小学范围内取代少先队的制度化的群众团体,历时 11年。
组成
红小兵作为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在1966年以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主要是响应中央的号召,配合小学教师中的红卫兵造反组织,参加学校、社会组织的批斗学校的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大会、以及批评称作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执行者的部分教师。
他们在文革中是配合批判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运动;但它仍构成了当时文革社会环境的一部分。
参加红小兵组织也要按照惯例,贯彻“阶级斗争路线”,“ 出身好”活动积极的孩子第一批参加组织,一般两三年以后大部分学生都加入了红小兵;家庭出身“有问题”、社会关系“复杂”的少部分小学生,大约一个班一两个人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一般都会在学校毕业前的一段时间加入红小兵组织。
文革中间的班级单位,短暂时间出现由“班”而改成了“排”、小组升格为 “班”了,原来的班长变成了排长、小组长变成了班长
另外小学生受大、中学校红卫兵的吸引,仿照他们的做法,绕过少先队(被称作缺乏革命性的“全民队”),组织了红小兵;最早由北京香山路小学发起。
组织
其组织发展比少先队更讲究阶级路线;日常活动内容、形式更加配合当时政治形势的需要;建制以年级为单位组成红小兵连(下设排、班);标志为印有“红小兵”字样、红底黄字的袖章。参加红小兵组织的小学生。其外貌特征同红卫兵。他们热衷于一些形式主义的“革命”活动,如在公路上到处设关卡,挡住行人,要对方背一段毛主席语录才放行。作为小留学生被外交部派到美国学外语的洪晃,就是红小兵。
红卫兵为表示对毛泽东的崇敬、忠诚、追随,以此自称的谦词:“毛主席是我们的红司令,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小兵。”
结局
1978年10月27日共青团十届一中全会决议,少年儿童组织仍恢复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名称;撤消了红小兵。在恢复少先队的时候,凡是过去的红小兵,以及14周岁以下的红卫兵,都全部转入少先队。
相关作品
朱宣咸1970年代创作了美术作品《红小兵 大字报》等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1-04 16:16
目录
概述
简介
组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