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尾鸫是雀形目鸫科鸫属鸟类,又名红尾斑鸫、斑鸫。雄鸟整个上体自额至尾上覆羽为灰褐色,头顶至后颈及耳羽具黑色羽干纹,眉纹淡棕色,眼先黑色;有些个体腰和尾上覆羽具有栗红色斑;翼黑褐色,大覆羽外翈白色;中央尾羽黑褐色,基部泛棕红色,外侧尾羽外翈多为棕红色;下体颏、喉棕白色,两侧缀有黑褐色斑点;胸、胁、尾下覆羽和腋羽等均为棕栗色且缀有白色羽缘,腹部中央白色;虹膜褐色,喙黑褐色,下喙基部黄色,脚淡褐色。雌鸟似雄鸟,但体色略为暗淡,喉和上胸黑斑更显著。
形态特征
体长23-25厘米,体重63-81克的红褐色鸫;其脸、胸、腰红棕色,两胁和臀部具红棕色点斑,眼上可见白色或红棕色眉纹。起飞时,尾羽展开呈红棕色。
红尾鸫的体背颜色以棕褐为主;下体白色,在胸部有红棕色斑纹围成一圈;眼上有清晰的白色眉纹。起飞时,尾羽展开时棕红色。
近种区别
(1)红尾鸫背部和头部灰褐色,带有锈色;腹白。雄鸟脸、胸、腰红棕色,两胁和臀部具红棕色点斑,喉部常具有黑色点斑。雌鸟似雄鸟,但体色更浅,胸部棕色不如雄鸟密集,髭纹更清晰。
(2)斑鸫上体深褐色,具黑色点斑,两翼和腰棕色,喉白,白色眉纹明显。雄鸟脸下方白色,而雌鸟脸下方具黑色与白色(此特征不足以区分雌雄)。下体白具黑色点斑,在胸部和两胁形成黑带,翼下红棕色。
生活习性
红尾鸫通常在森林、灌丛、草原环境活动,以昆虫为主食,包括蝗虫、
金针虫、地老虎、玉米螟幼虫等农林害虫,也进食部分浆果。
红尾鸫繁殖期在5-6月,繁殖于俄罗斯。对其繁殖研究较少,仅推测与斑鸫类似。
分布范围
红尾鸫为迁徙性鸟类,见于奥地利、白俄罗斯、比利时、中国、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朝鲜、丹麦、法罗群岛、芬兰、法国、德国、匈牙利、以色列、意大利、日本、哈萨克斯坦、韩国、科威特、蒙古、黑山共和国、荷兰、挪威、阿曼、波兰、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英国。
繁殖方式
它在苏联西伯利亚东部等地繁殖,春秋季节迁徙时几乎遍布于我国各地,并在吉林省以南至长江流域的广大华北地区越冬。通常在越冬的鸟群中有的个体颜色更显黑褐,有的个体颜色略呈棕褐,是红尾鸫中的两个亚种,其中发黑褐色的又叫乌斑鸫。
食物以昆虫为主,包括蝗虫、金针虫、地老虎、玉米螟幼虫等农林害虫。
红尾鸫的巢置于不太高的树杈上,主要以嫩枝编成碗状巢,混有草茎及苔藓等物,在巢壁中常用大量泥土来加固。每窝产4-5枚卵,卵淡蓝色、杂以红褐色细斑,平均大小为27.8×20.6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