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乡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辖乡
红山乡,隶属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地处长汀县西南部,东与濯田镇相邻,南与武平县大禾乡接壤,西与江西省会昌县富城乡相连,北与四都镇毗邻,距长汀县城76千米,区域总面积211.21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红山乡户籍人口为9264人。
历史沿革
1958年以前,红山和四都共设区公所。
1958年后,成立红山公社。
1984年,由红山公社改为红山乡。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红山乡辖上坪、中坪、赤土、腊溪、山阳、山车、苏陂、红塅、童上、苏竹、元岭11个行政村。
截至2020年6月30日,红山乡辖11个行政村:腊溪村、赤土村、上坪村、中坪村、苏竹村、元岭村、童上村、红段村、苏陂村、山阳村、山车村,乡人民政府驻腊溪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红山乡地处长汀县西南部,东与濯田镇相邻,南与武平县大禾乡接壤,西与江西省会昌县富城乡相连,北与四都镇毗邻,距长汀县城76千米,区域总面积211.2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红山乡地貌以丘陵盆地为主,平均海拔745米,最高点牛栏寨,海拔1101.5米;最低点集镇所在地腊口,海拔358.6米;地处武夷山脉南端,地质构造为旋扭构造,且为桃溪旋扭构造核心;境内燕山期岩浆活动明显且强烈,大面积出露;岩性以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为主。其次为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等。
气候
红山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春季、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干冷少雪;年均气温在15℃—17℃,1月平均气温9.6℃,极端最低气温-5.8℃;7月平均气温36.7℃,极端最高气温41.1℃;平均气温年较差42.3℃。生长期年平均296天,无霜期年平均302天,最长318天,最短295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416小时,年总辐射111.4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310天(一般为1月28日—12月3日);年平均降水量1685毫米,最大雨量2121.6毫米,最少雨量647.6毫米。
水文
红山乡境内河道属汀江水系;腊溪河自赤土村西入境,由西而东,入红塅水库,境内河道长29.9千米。
自然灾害
红山乡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旱涝、风灾、低温、霜冻、雷击等;霜冻平均5年3遇,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08年1月25日,霜冻时间5天,涉红山乡11个行政村,受灾面积达2万公顷。
自然资源
红山乡境内主要矿产资源为石英石,花岗岩地质储量3.8亿立方米,可采储量为2.1亿立方米;地质储量2亿立方米,可采储量为0.2亿立方米,集中分布在腊溪村、山阳、童上村一带;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为5384.4万立方米。2011年,红山乡有耕地10724亩;林地14600公顷,林木覆盖率90.5%。
人口
截至2011年末,红山乡总人口有8435人。总人口中,男性4364人,占51.7%;女性4071人,占48.3%;18岁以下1717人,占20.4%;18—35岁2825人,占33.4%;35—60岁2885人,占34.2%;60岁以上1008人,占12%;总人口全部为汉族。2011年,红山乡人口出生率11.1‰,人口死亡率5.1‰,人口自然增长率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1人。
截至2019年末,红山乡户籍人口为9264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红山乡地方财政收入110万元,比2010年减少30%,农民人均收入5180元。
2014年,红山乡林下经济产值达4473万元。
截至2019年末,红山乡有工业企业6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个。
农业
2011年,红山乡农业总产值9286万元。红山乡农业主要以种植稻谷、烤烟、油茶、蔬菜为主。2011年,红山乡粮食产量5606吨,油料产量233吨,蔬菜产量647吨。红山乡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红山乡生猪饲养量1.5万头,年末存栏1.3万头,猪肉产量684吨;家禽饲养量12.8万羽,禽肉产量108吨。
工业
2011年,红山乡工业总产值为11650万元。
金融业
截至2011年末,红山乡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为3684万元,比2010年增长15%;各项贷款余额2632万元,比2010年增长13%。
邮电业
2011年,红山乡邮政业务总量90万元,其中纯收入60万元;电信业务收入为100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红山乡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88人,专任教师3人;小学3所,在校生310人,专任教师3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55人,专任教师23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红山乡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60万元,比2010年增长29%;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34%,比2010年增长11%。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末,红山乡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11个,有各类图书室11所,藏书3万余册;有学校体育场1个;85%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3%。截至2011年末,红山乡有广播电视站各1个,有线电视用户数为200户,入户率10.3%。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红山乡有医疗卫生机构1个,门诊部(所)12所;设病床13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6张;固定资产总值26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0名,其中执业医师5人,执业助理医师10人,注册护士5人。2011年,红山乡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0.5万人次;11个行政村村民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红山乡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225户671人,月人均140元。医疗救助267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00人次,共支出18.4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0万元,社会福利费20万元。有敬老院1家,床位1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9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0.4万人,参保率90%。
邮政电信
截至2011年末,红山乡有邮政局1个;纸、期刊累计期发行0.1万份(册);有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2个,固定电话用户0.2万户,电话普及率96%;移动电话用户0.65万户,宽带接入用户200户。
交通
红山乡有中赤线、策永线经过境内。
风景名胜
红山乡主要景点有苏竹村、石水牛。
苏竹村,原名苦竹山,因解放初期红军“三打苦竹山”而得名,是中国第一批传统村落之一。
苏竹村位于长汀县红山乡东北部,距长汀县城100千米,距集镇22千米,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因古村坐落于高山盆地间,其东、南、西面都是高山峻岭,开基时有连片的苦竹林,故名苦竹山。苏竹村海拔近700米,建村于元代中期,是客家钟氏发源地之一。元末前,开居世祖千十三郎(也叫三世公)在该地定居。村庄还保留许多明清建筑,其建筑结构多以土木材料为主,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古建筑已成危房。现存的建筑多为古老瓦房,其平面基本采用“三合天井”的合院建筑布局形式。
宗祠是苏竹村现存古建筑的重要代表,其形制主要有纯粹的宗祠及祠、居合一的建筑,有客家建筑特色。较具代表性的宗祠有建于元代的十三郎礼祠堂和建于明代的炕头祠堂。苏竹村存有古井6个、古碑2处、古桥1座,碉堡、战壕故址4处、古官道4处,古树名木3种8棵。
石水牛位于红山乡赤土村以北的闽、赣交界处;由石英岩、花岗岩隆起而成,海拔1053米,是长汀县内武夷山脉南段千米中山,形似水牛卧地。
著名人物
刘维深
刘维深(1910—1933年),福建省长汀县红山乡中坪村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革命斗争,期间参加工农红军。历任中坪乡工农赤卫队队员,工农红军濯田区模范营战士,工农红军福建军区通讯员。参加了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斗争和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游击战争。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在连城县吴家坊围歼敌民团匪帮的战斗中牺牲。
刘维红
刘维红(1908—1932年),福建省长汀县红山乡中坪村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随部转战外地参加中央苏区反“围剿”作战,此后失去音讯。新中国成立后,长汀县人民政府于1982年2月追认刘维红为革命烈士。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7 15:50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地理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