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得发紫
汉语成语
红得发紫,汉语成语,拼音是hóng de fā zǐ,形容某人极受信任、重视,有如日中天之意,也表示古代极受皇帝宠爱的人。
成语由来
古代九品官制下,按照官位从高到底分别着:紫袍、朱(红)袍、青(蓝)袍、绿袍。几代为朝廷重臣的家族称“满门朱紫”,红得发紫就是说:已经快离开“朱”这个层次了,快要升级到“紫”那一层级了。
黄色是皇帝的专用服色,其他人(除太监外)一概不能使用。各级官员服饰也不相同,不能乱穿。官职品级不同,衣服颜色也各异。这种制度就是“品色衣”制度。“品色衣”制度起始于北周,形成于唐朝。宋、元、明、清沿用时,只是在局部做了一些小的调整。就唐代而言,官分九品,三品以上穿紫衣,四品深红,五品浅红,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八品深青,九品浅青。着紫穿红者便是身居高位者,而穿青色衣服者,官卑职微。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江州司马青衫湿”的诗句,其中就有遭贬后的官职低微之意。那些穿红着紫的达官贵人可以经常出入朝廷。于是,人们便以红色作为发达的标志,而达到紫色则是位居三品以上的高官了。故而,人们常以“红得发紫”来比喻那些官运亨通、仕途畅达的人。
成语解释
形容某人极受信任、重视,有如日中天之意,也表示古代极受皇帝宠爱的人。
成语用法
示例
他在公司~。
严嵩朝廷里已经~了。
参考资料
红得发紫.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3 20:22
目录
概述
成语由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