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总设计师杨贵书记因病离世,无数林州儿女自发组织悼念活动,细雨中,场面沉痛肃穆,感人至深。当初参与修建红旗渠的石天林队长已经成为了一位年迈的老人,从新闻中看到这一幕,他想起曾参与修渠的那段难忘岁月,一时百感交集,于是立刻带着孙子栓柱从大洋彼岸飞回故乡林州,来到红旗渠纪念馆寄托哀思。重返林州,一路骑行,石天林终于见到了曾经的故人铁锤,却也又一次揭开了两人跨越几十年的恩怨,深藏心底的秘密也逐渐揭开谜底。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危险正在一步步迫近,这一次他们还能像几十年前那样安全脱险吗。
《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是根据王献青小说《大国工匠》改编。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一锤一钎一双手,历时十年,从太行山腰悬崖峭壁开凿了长1500公里引漳入林的人工水渠“红旗渠工程”,被后人赞颂为伟大的“人工天河”。在当时艰难的施工条件下,林县人民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逢山凿洞、遇沟架桥。他们用十年的青春和汗水创造了中国的骄傲,世界的奇迹。他们不仅仅引来了珍贵的水源,更是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现实里的红旗渠解决了林州地区的水源问题,红旗渠工程更是完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是林州人创造的奇迹。
红旗渠流淌了五十多年,她不仅是一条水利工程,更是一种精神图腾和文化印记。进入新时代,一部反映红旗渠精神的电影作品顺时而为、应时而生,是弘扬时代主旋律的迫切需要。该影片自2016年开始筹备,历时四年时间,通过精心打磨、专家论证、实景拍摄。
白志迪这些老戏骨,把红旗渠精神演出来了,几个年轻演员演得也不错。这部电影用红旗渠精神去实实在在地拍红旗渠电影,这就当代的红旗渠精神,实事求是,务实重干,扎扎实实,没有偏离红旗渠精神的本来面目,拍得很成功。(林州市委书记
王宝玉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