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果仔(Eugenia uniflora L.)是桃金娘科番樱桃属的灌木或小乔木。株高可达5米,全株无毛;枝条纤细,稍下垂;叶对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圆或微心形;花白色,单生或数朵呈聚伞状生于叶腋,长椭圆形;浆果为球形;花期春季。
形态特征
叶片纸质,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2~4.2厘米,宽2.3~3厘米,先端渐尖或短尖,钝头,基部圆形或微心形,上面绿色发亮,下面颜色较浅,两面无毛,有无数透明腺点,
侧脉每边约5条,稍明显,以近45度开角斜出,离边缘约2毫米处汇成边脉;
叶柄极短,长约1.5毫米。
花白色,稍芳香,单生或数朵聚生于叶腋,短于叶;萼片4,长椭圆形,外反。
浆果球形,直径1~2厘米,有8棱,熟时深红色,有种子1~2颗。花期春季。
生长环境
红果仔喜温暖湿润的环境,在阳光充足处和半阴处都能正常生长,不耐干旱,也不耐寒;适宜在含腐殖质丰富,疏松肥沃,透气性良好的微酸性沙质土壤中生长。生性极强健,栽培土质选择性不严,但以肥沃的沙质壤土生长最佳,排水需良好,日照需充足。春、夏季为生长盛期,在中国
台湾省中北部栽培,冬季会有半落叶现象。性喜高温高湿,生长适温约23~30℃。
分布范围
红果仔原产巴西。在中国南部有少量栽培。
繁殖方法
红果仔繁殖方法一般为播种、扦插繁殖。
红果仔播种春、秋季为适期。将种子取出洗净,浅埋于疏松土中,约经3个星期可发芽,约经1年,苗高15厘米以上再移植。
红果仔在植株附近的地面常可发现由母株根际长出的幼株,亦可挖掘栽植,但红果仔的细根甚少,移植时应特别注意挖掘要深,尽量避免切断根部,以免影响移植成活率。
栽培技术
盆栽红果仔可用
腐殖土5份、园土3份、沙土2份混合配制,并掺入少量的过磷酸钙、骨粉等磷钾肥。
红果仔虽然喜肥,但却不喜浓肥,应薄肥勤施,可每10~15天施1次腐熟的稀薄液肥,幼树或抽梢期以
氮肥为主,其它时期则施以磷钾肥为主的复合肥。
红果仔生长季节放在室外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处养护,夏季高温时适当遮光防烈日曝晒。
红果仔生长期勤浇水,勿使盆土干燥,经常向植株及周围环境喷水,以增加空气湿度。
红果仔耐修剪,可根据不同的树型进行修剪
整形,生长期随时抹去无用的芽,适时摘心,以保持株型的完美。
病虫防治
病害
在植株的果、叶、枝梢、花芽和叶芽上均有发生。嫩叶受害,病斑多在叶缘或叶尖,呈半圆形或不规则形,黑褐色,具水渍状轮纹,边缘紫红色,后期病部下陷,病斑中心灰白色,内有轮生小黑点。枝梢受害,病斑多发生在新梢基部,少数在梢中部,椭圆形或梭形,略下陷,边缘淡红色,病斑后期黑褐色,中部灰白色,其上生黑色小粒点,皮层纵向开裂,若病斑环梢一周,梢即枯死。枝干上的病斑呈梭形溃疡或不规则下陷,剥去皮层,可见木质部变黑色。花芽和叶芽受害变黑色或黄褐色,无明显边缘,后期呈灰白色,上生小黑点,严重时芽枯蕾落,严重落果、落蕾、落叶、枝枯,甚至整株衰亡。
防治方法:发病期可用75%
百菌清1000倍液,或50%退菌特800倍液或20%
三环唑600倍液喷雾。交替使用,连续喷施2~3次,每周1次,效果显著。
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容易发生,在中国各地园林植物上普遍发生。发病后病株叶面布满黑色霉层,不仅影响红果仔的观赏价值,而且会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导致植株生长衰弱,提早落叶。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用
速扑杀800~1000倍液喷洒,或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等。交替使用,连续施用2~3次,每周1次,效果显著。
虫害
蚜虫
高温高湿环境下易发生,发生期长,6~8月危害猖獗,危害嫩芽、幼叶、花蕾等,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和开花,危害严重时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可用10%
吡虫啉2000~2500倍液防治。早春4~5月防治要早防、早治,6~8月是蚜虫盛发期,每月要洒农药3~4次,直到消灭为止。
介壳虫经常隐藏在植株的叶腋、叶片的背面或根系。介壳虫分泌出的密露会导致植物发生煤污病,植株生长扭曲,严重的会使整个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可用40%速扑杀乳油800~1000倍液喷洒全株,喷药时要以叶片背面及植株的顶部为重点,叶片正面也要适当喷药。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红果仔叶具有解热防腐,祛风止痛功效。
观赏价值
红果仔枝叶繁茂,幼枝细软下垂,植株可修剪成圆形、锥形,具有良好的盆栽观赏价值。
经济价值
红果仔小枝和叶,可提取芳香油,作香精及防腐剂。
食用价值
红果仔果肉多汁,稍带酸味,可食,并可制质良的软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