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果冬青(Ilex rubra),为冬青科冬青属
木本植物。单叶互生,革质,叶片卵形、卵状椭圆形或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小锯齿,叶面有光泽。叶柄短,聚伞花序,生于当年生枝叶腋;花淡紫红色,单性,雌雄异株;浆果状核果,呈球形,簇生,红色。花期5~6月,果熟期10~11月。红果冬青因入冬后,叶仍翠青,故又名冬青。
植物学史
红果冬青因入冬后,叶仍翠青,故又名冬青。
形态特征
红果冬青别名野由蜡叶、红珊瑚冬青、珊瑚冬青,冬青科冬青属。常绿
灌木或乔木,高3-10米;小枝圆柱形,细瘦,具纵棱,淡褐色,无毛或被微柔毛,三年生枝具小的皮孔及稍突起的狭三角形叶痕;顶芽小,卵形,无毛或被微柔毛。叶生于1-3年生枝上,叶片革质,卵形,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0 (-13)厘米,宽1.55-3(-5)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钝,边缘波状,具圆齿状锯齿,稀齿尖刺状,叶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两面无毛,或叶面沿主脉疏被微柔毛,主脉在叶面凹陷,背面隆起,侧脉每边7-10条,在两面均凸起,网状脉在两面明显;叶柄长4-10毫米,紫红色,上面具浅槽,无毛或被微柔毛,下面具横皱纹。
花序簇生于二年生枝的叶腋内,总花梗几无,苞片卵状三角形,具缘毛;花黄绿色,4基数。雄花;单个聚伞花序具1-3花,总花梗长约1毫米,花梗长约2毫米,其基部具2枚卵形,具缘毛的小苞片;花萼盘状,直径约2毫米,4深裂,裂片卵状三角形,具缘毛;花冠直径6-7毫米,花瓣长圆形,长约3毫米,宽约1.5毫米,基部合生;雄蕊与花瓣等长,花药长圆形,长约1毫米;退化子房近球形,顶端圆,微4裂。雌花:单花簇生于二年生枝叶腋内,几无总梗,花梗长1-2毫米,基部具2枚卵状三角形小苞片;
花萼裂片圆形,具缘毛;花瓣分离,卵形,长约2毫米,宽约1.2毫米;不育雄蕊长约为花瓣的2/3,败育花药箭头形;子房卵球形,长约1.5毫米,直径约1毫米,顶端近截形,柱头薄盘状。
果近球形,直径3-4毫米,成熟时紫红色,宿存柱头薄盘状,4裂;宿存花萼平展。分核4,椭圆状三棱形,长2-2.5毫米,背部宽约1.5毫米,背面具不明显的掌状纵棱及浅沟,侧面具皱纹。花期4-5月,果期9-10月,果熟期10~11月。
生长环境
喜光,耐荫,不耐寒,喜肥沃的酸性土,较耐湿,但不耐积水,深根性,抗风能力强,萌芽力强,耐修剪。对有害气体有一定的抗性。
生于海拔(400-) 750-2400 (-3000)米的山坡灌丛或杂木林中。
分布范围
产于甘肃南部(文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市、贵州和云南。
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
繁殖方法
播种繁殖:在秋季果熟后采收,去果皮,漂洗干净,将种子用湿沙低温层积处理进行催芽,在次年春季3月前播种。幼苗期生长缓慢,需精心加以养护管理。冬青种子如不催芽处理,往往要隔年才能发芽。
扦插繁殖:宜在梅雨季节采取嫩枝扦插,插穗长6~8cm,剪去下部叶片,留上部1~2片叶并短截1/3,插条在200mg/L的NAA溶液中浸泡3小时后,插人深度为其1/2,沙土或珍珠岩和泥炭土(3:1)为基质,插后搭棚遮阳,经常喷水,保持湿润,约1个月后即可生根。
栽培技术
常规栽培管理:苗木在圃地培养2~3年后,即可移栽定植,移植宜在春季进行,要求挖苗时不伤根,并带土移栽,初栽时要注意中耕除草,干时饶水,加强管理。
采收储藏:全年均可采,叶鲜用或晒干,根洗净泥土,晒干。
病虫防治
冬青易受白蜡蚧危害,密生枝叶间及焦皮处易发生煤烟病,似注意及时防治。冬季比较寒冷的地方,可采取堆土防寒等措施。病害以叶斑病为主,可用多菌灵、百菌清防治。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红果冬青药用部分:根、叶;性凉,味甘;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
来源
性状
性状鉴别叶卵形、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13cm,宽1.5~5cm,边缘具钝锯齿,齿端刺状:黄绿色,上表面有光泽;革质;气微,味苦。
显微鉴别叶(中脉)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类方形,外壁较厚,外被角质层,下表皮可见气孔。栅栏细胞2~3列,
海绵组织较疏松,均可见纤维,平直或扭曲,有的分枝状。主脉向下凸出,其下表皮内侧具3~4列
厚角细胞,主脉
维管束外韧型,下方有纤维群。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簇晶。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 治烫伤、火伤,小儿头疮。活血镇痛;清热解毒。主劳伤疼痛;烫伤
选方
治烫伤、火伤:野白蜡叶,研末,调菜油搽伤处。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外用:适量,鲜叶捣敷;或研末调搽。
出处
出自《贵州草药》。
归经
脾经
观赏价值
红果冬青树形整齐,四季常青。宜作庭荫树、园景树;亦可孤植于草坪、水边,列植于门庭、墙标、林道;还可作绿篱,盆景、果枝可插瓶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