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果黄肉楠(Actinodaphne cupularis (Hemsl.) Gamble)是樟科、黄肉楠属植物。灌木或小乔木,高2-10米,胸径达15厘米。小枝细,灰褐色,幼时有灰色或灰褐色微柔毛。叶通常5-6片簇生于枝端成轮生状,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5.5-13.5厘米,宽1.5-2.7厘米,两端渐尖或急尖。伞形花序单生或数个簇生于枝侧,无总梗;苞片5-6,外被锈色丝状短柔毛;每一雄花序有雄花6-7朵;花梗及花被筒密被黄褐色长柔毛;果托深约4-5毫米,外面有皱褶,边缘全缘或为粗波状缘。花期10-11月,果期8-9月。
植物学史
以前曾记载陕西、河南等省有该种分布,经核对,实为簇叶新木姜(Neolitsea confertifolia (Hemsl.) Merr.)之误,后者叶上面中脉显著突起,无杯状果托,花部二基数,与该种有明显区别。
形态特征
灌木或
小乔木,高2-10米,胸径达15厘米。小枝细,灰褐色,幼时有灰色或灰褐色微柔毛。顶芽卵圆形或圆锥形,
鳞片外面被锈色丝状短柔毛,边缘有睫毛。叶通常5-6片簇生于枝端成轮生状,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5.5-13.5厘米,宽1.5-2.7厘米,两端渐尖或急尖,革质,上面绿色,有光泽,无毛,下面粉绿色,有灰色或灰褐色短柔毛,后毛被渐脱落,羽状脉,中脉在叶上面下陷,在下面突起,侧脉每边8-13条,斜展,纤细,在叶上面不甚明显,稍下陷,在下面明显,且突起,横脉不甚明显;叶柄长3-8毫米,有沟槽,被灰色或灰褐色短柔毛。
伞形花序单生或数个簇生于枝侧,无总梗;苞片5-6,外被锈色丝状短柔毛;每一雄花序有雄花6-7朵;花梗及花被筒密被黄褐色长柔毛;花被裂片6(-8),卵形,长约2毫米,宽约1.5毫米,外面中肋有柔毛,内面无毛;能育雄蕊9,花丝长约4毫米,无毛,第三轮基部两侧的2极腺体有柄;退化
雌蕊细小,无毛;雌花序常有
雌花5朵;子房椭圆形,无毛,花柱长1.5毫米,外露,柱头2裂。果卵形或卵圆形,长12-14毫米,直径约10毫米,先端有短尖,无毛,成熟时红色,着生于杯状果托上;
果托深约4-5毫米,外面有皱褶,边缘全缘或为粗波状缘。花期10-11月,果期8-9月。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湖北、湖南、四川、广西(田林)、云南(富宁)、贵州。生长于海拔360-1300米的山坡密林、溪旁及灌丛中。
繁殖方法
圃地选择
圃址、灌溉设施、步道等建设按照《育苗技术规程》(GB/T 6001)执行。采穗母枝和扦插圃的生态环境质量按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 391)执行。扦插圃的土壤环境质量按照《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15618)的Ⅱ类土壤环境质量(pH﹤6.5)执行。扦插圃的土壤以棕黄壤和紫色土为宜,土壤肥力按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 391)的旱地Ⅱ级执行。产地环境质量参照《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产地环境要求》(GB/T 18407.2)执行。海拔与气候海拔500-1200米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扦插育苗
选择10-18年生、树高≥150厘米,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红果黄肉楠。
在距地面160厘米的主干处,剪掉8-10厘米顶梢,树高控制在200厘米以下。按东西南北4个方向各保留1-2个壮芽作为产穗母枝。
用双层遮阴网覆盖插床。第一层搭小拱棚,棚高50厘米。棚上先覆白色膜,后覆透光率40%遮阳网,第二层在插床上用透光率30%的遮阳网,距离插床垂直高度≥150厘米,四周压实。
将大棚设施,插床进行编号、标识。相同批次穗条扦插在一起。
病虫防治
参考资料:
主要价值
种子含油脂,榨油可供制皂及机器润滑等用;根、叶辛凉,民间外用治脚癣、烫火伤及痔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