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1991年马科执导黄梅戏,用
黄梅戏的表演手法再现了
贾宝玉和
林黛玉之间的
恩恩怨怨割之不断的旷世之情。一曲幽婉忧怨的悲歌,一段至情至爱的故事。高度凝练的艺术手法,优美精致的画面构成。把你带入一个境界,使你在沁人心扉的旋律中感受宝、黛的绵绵恋情,在荡气回肠的唱段中领悟铭心刻骨的千古离恨。该戏由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出品,曾荣获中宣部第一届“五个一工程”奖。
内容介绍
该剧根据曹雪芹长篇小说《红楼梦》改编,通过出家宝玉在白茫茫雪地里的深情回忆,展现宝黛爱情故事的凄婉与美丽,艰难与崇高。在改编过程中,突出了宝黛思想心灵上的相互理解和一致性,赋予他们爱情以更强的叛逆色彩,揭示出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批判了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该剧采取倒叙的方式,通过舞台精彩展现,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几个主要人物的鲜明性格,充分展示了黄梅戏长于抒情、音乐优美、表演细腻、风格质朴、青春气息浓郁的特点,丰富了黄梅戏的表现手段,探索了新的表演样式,拓展了新的舞台空间。
产生影响
《红楼梦》的重新改编,是在国内学术文化界“文化热”的推动下酝酿与完成的。一方面,学术文化界对中国文化的积极反思和探索,使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传统戏曲也包括像《红楼梦》这样的古典名著,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体认;另外一方面,黄梅戏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也在自觉地探寻自身发展的道路,力求与时代相合拍。这一指导思想被概括为这样的话语:“既然
黄梅戏艺术已经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那么它也就有必要在更高的层面上更大的范围内吸取营养。如果只知输出而不知广泛吸取,它就有可能走向停滞与枯竭。”“希望借以进一步提高黄梅戏的文化品位和表现功能,进一步发挥它的自身特色。”因此,该剧在创作过程中,采取了省内省外合作的方式,延请了上海文化艺术界的知名人士余秋雨、陈西汀、马科分别担任该剧的艺术顾问、编剧和导演,以 剧院优秀的演员为舞台演出的实现者,从而保证了作品的艺术质量和文化品位。
改编过程
黄梅戏演《红楼梦》,早在1961年就进行过一次,那时是对越剧本《红楼梦》的移植,尽管在唱腔、表演上取得了成功,却未能使之成为本剧种的代表剧目。30年后的1991年,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终于推出了属于本剧种的全新创作《红楼梦》,并使之成为黄梅戏的又一产生广泛影响的作品。
重新编创《红楼梦》并非一件轻松容易的事情。首先,小说《红楼梦》影响巨大,长期以来,读者通过文本阅读已经形成了对它相对固定的审美心理;其次,越剧改编的《红楼梦》不惟较早,且拍成影片,深入观众的审美意识之中,左右着他们的审美判断;第三,《红楼梦》与其他古典小说相比,处处呈示着古典艺术的风范,大观园中人物的文化素养、诗词歌赋的随处运用、情景场面的诗化意境,都与黄梅戏的质朴风格、乡土气息存在着较大距离。但是,在改编者与二度创作者的努力下,剧作取得了可观的成就。
主题深化
小说《红楼梦》是一部被誉为“封建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对其题旨的阐释,从“旧红学”到“新红学”,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构成了“红学”史的最重要的内容。毫无疑问,这部看似演述“悲金悼玉”爱情故事的小说,其内在意蕴远不仅止于爱情,它所显示的封建社会衰亡的迹象依稀可辨,或许它游离于作者的主观意识之外,或许作者意识得比较朦胧,但毕竟它让人解出了其中之味。戏曲对这一部博大精深的小说的搬演,不可能面面俱到,时空的限制,剧场审美心理的导向,使得以往的改编必然地把着眼点停放在宝黛爱情悲剧上,以他们荡漾的春心唤起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以他们悲剧的结局震撼观众的心灵,于中激扬起反封建的思想波澜。新编创的《红楼梦》虽然也以宝黛之恋为主要情节线,但在主题思想上,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深化和拓展,它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突出宝黛在思想心灵上的相互理解和一致性,赋予他们的爱情以更强的叛逆色彩。在曹雪芹原作中,这一内容本来就已得到充分的描写,贾宝玉在黛、钗两者之间,开始是“泛爱”,既艳羡宝姐姐的花容月貌,又与林妹妹心灵相通,但随着叛逆性格的逐渐形成,他和劝他走“仕途经济”道路的宝姐姐越来越“生分”起来,讨厌她的那些“混账话”,而与林妹妹成了“知己”。就爱情本身而言,小说超越了男女愉悦于容貌体态的反封建婚姻制的古代爱情描写的阶段,达到了以思想的理解、心灵的沟通为内容的“近代性质”爱情描写的高度。就爱情的社会意义而言,宝、黛爱情乃是以思想的一致为基础,乃是厌恶封建的社会环境、悖叛封建社会给他们规定的人生道路的叛逆思想的组合,因而他们的爱情才遭到了扼杀和毁灭。编创者深刻理解了原作爱情描写的其中之味,重新调配笔墨,传递出宝黛爱情的“近代性质”和叛逆性。第三场“共读”,是他们爱情明朗化阶段,同时也借《西厢记》开始了思想和心灵的交流。第四场“被笞”,宝玉对封建家庭有了清醒的认识,对曾有好感的宝姐姐产生了反感,一段唱词剖明了他经历了痛苦后的选择:
一顿棍打在宝玉身,
荣国府贤的孝的忠的一齐抖精神。
有的是甜言蜜语来规劝,
有的是细声慢气来慰问。
只有她来到此不同旁人,
趁没人悄悄来默不作声。
她用手掩嘴轻轻硬咽,
忍不住大滴泪把我滴醒。
从不说那些混账话,
从不曾叫我学正经。
泪滴无声湿衣襟,
点点滴滴润我心。
挣扎走了怡红院,
到潇湘馆中把她寻。
唱词特点
戏曲唱词长于抒发人物情感的特点,使编创者得以将宝玉的思想活动描写得极为细腻又极明确,贾政的棍棒没有使他屈服,反而使他叛逆得更为清醒,也使他更深切地体味到知己爱情的温馨,更为迫切地需要“知己”的爱情,需要叛逆道路上的同行者。潇湘馆中,他和林黛玉,“孤零两个人”,两颗与封建世俗不同流合污的心碰撞在一起,升华出孤寂而美丽的爱情光芒,“那怕爱河滔滔、红尘滚滚,我只要那口情感的深井”,即便崩塌,也一齐埋进地底,决不随波逐流。这情感之井不是浅薄的容貌愉悦之井,而是“寂寞道上”同行之人的情感深井。惟有如此,作品“悲金悼玉”才有着震撼人心的力度,小说《红楼梦》爱情的意蕴才得到充分的再现。
其二,作品还在一定程度上写出了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加重对宝黛爱情的思想心灵的理解沟通的描写,实是突出了他们对封建社会的叛逆,这种叛逆思想和行为与封建势力水火不容,因而遭到了他们的阻挠和毁灭,爱情本已具备了社会性,显示了进步倾向。作品的第六场贾母为宝玉择媳,明知宝玉爱的是黛玉,她也心疼黛玉,但是,她还是选择了宝钗,编创者为她安排了几句台词:“黛玉是我的外孙女,宝钗是我的姨孙侄女,手心手背都是肉啊!最要紧的是你我贾家、王家不能冷落了薛家。我们三家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啊!”道出了封建统治者对婚姻的最基本的原则,“结婚是一种政治行为,是一种借新的联姻扩大自己政治势力的机会,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决不是个人的意愿。”“为了政治利益,封建统治者不惜牺牲婚姻当事人爱情以满足家世的需求,酿成了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另外,作品在开头和结尾,以出走后身着僧装的贾宝玉担任回忆者,又加上一段合唱:
白茫茫,真干净,
风雪迷漫一孤僧。
青春年少昨日事,
寂寞空门掩泪痕。
留下了一段至情动人心,
留下了千古悲歌年年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