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缨枪就是在枪上加个红缨,红缨的作用据说是,缨穗吸血,可以阻止枪头上的血顺着
枪杆流下来不利于持枪者发力,换言之就是擦血
抹布,选红色是因为
血的颜色染成而且在攻击时可以给对手造成错觉,增加士气。
从文献上看,至少东汉已经出现了红缨枪。三国时期的
赵云就是使枪的将军。但使枪的技法到宋代的
杨业甚至
岳飞才称得上完善。它的技巧性远远超过其它任何
长兵器,非常难练。其最主要的攻击手段是刺,也可以象棍那样横扫对手,练成后威力极大,是可与
短兵器中的剑并列的
冷兵器之王。
枪是一种在长柄上装有锐利尖头的兵器。枪的别名叫“肩二”,《
清异录》:“蜀王建军中隐语,枪曰‘肩二'。”枪亦称为‘
一丈威’,《事物异志》:“
隋炀帝易枪名为一丈威。”枪的历史可以追溺到
原始社会。原始的长枪仅仅将木棒头削尖就是了。《通俗文》:“削木伤盗曰枪。”汉时的枪与矛的形制相似,多以长木杆或竹竿为杆,装上锐长枪头,配以枪缨即制成。相传
诸葛亮制木柄枪长达两丈(约6. 7米),竹枪长达两丈五尺(约8.3米)。《长枪法选.长枪说》: “器名枪者,即古之丈八矛也。”不同用途的长枪其长度各不相等。用于
车战,骑战的枪明显长,用于
步战的枪明显短,用于守城御寨的明显长,用于进攻的枪明显就短。长枪可达八米之余,
短枪可为一点三米之多。宋代李全用的铁枪,杆长七八尺(2.3-2.6米),重约二十多公斤(摘自《齐东野语》)。《
手臂录》记载:“沙军杆子丈八至二丈四”,“敬严木枪长九尺七寸”。后世习武之人通常以“丈八大枪”“七尺
花枪”“六尺
双枪”为标准。
枪的种类很多。宋代有
双钩枪,
单钩枪,
锥枪,抓枪,
环子枪,素木枪,拐枪等。清代有蛇枪,
火焰枪,
钩镰枪,虎牙枪,雁翎枪,十字镰枪等。枪以宋,明两代最为盛行,创造了样式繁多,用途各异的枪,广泛运用于步兵和骑兵。
古代枪法是指用于战阵中枪的拼刺技术,表现形式多为单招和对刺,着重用枪的力度和拼杀的实效性,现代枪法主要指构成
枪术套路(单练,对练,集体演练)的
基本动作.在强调攻防含义的前提下,着重于枪术方法的多变和
身体姿势的舒展美观,主要枪法有
拦拿扎穿劈崩等.其技法强调'前手如管'(前手握枪要活把),后手如锁(后手握枪要紧把);出枪讲究'枪扎一条线'演练枪术套路时,枪法要求缠绕圆转,灵活多变,翻转自如,步法轻灵稳健,腰腿与臂腕之力合为一体,力透枪尖,以体现'去如箭,来如线,枪似游龙'的风格特点.
首先要
补充说明的是枪与矛的区别,矛和枪的区别关键在于杆的软硬。矛是重兵器,杆以
枣木等
硬木或
精钢制成,基本没有韧性。最重的钢杆长矛重量可达七八十斤。使用者需具备极大
臂力才能发挥威力。除了可以用于击刺对手,打、砸也是重要的攻击手段。它的历史远比枪长得多,早在西汉就逐渐在我国军队中取代了戈的地位,成为士兵常用的重要装备。而枪的使用无需太大的臂力。
在抗日战争时期,在1938年3月的
神头岭伏击战中,八路军第386旅新建部队由于步枪数量严重不足,很多连队完全是用红缨枪装备起来的。据记载,遭到伏击的日军在狭窄的地形上基本排不成
战斗队形,既没有地形
地物可利用,也无法
发扬火力,386旅很快就与日军展开了
白刃战。
在宽度不到100米的
山梁上,被日军称为“长剑”的红缨枪显示了特有的威力。首先其长度可以
保证在与日军步兵肉搏时保持一定的
心理优势;其次,与双手持的
大砍刀相比,红缨枪不需要大幅度挥舞,更便于多人
协同作战一使用红缨枪只需要有一定的臂力即可,不需要高超的武艺,适合主要由农民子弟组成的八路军。但如果红缨枪的木杆被
刺刀斩断,那么战士立刻就会陷入赤手空拳的境地。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我方的人数占优,日军相对较强的拼刺技术无从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