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
世界文化遗产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位于中国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哀牢山。遗产区面积16603公顷,缓冲区面积29501公顷,包括了具有代表性的集中连片分布的水稻梯田及其所依存的水源林、灌溉系统、民族村寨。
地理环境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的哀牢山。地理坐标为北纬23°05′36″,东经102°46′48″。遗产区面积16603公顷。
红河哈尼梯田山势高大,V型发育,地表破碎,地形崎岖陡峻。
哀牢山土壤类型多样,以粘性较强的黄壤、红壤为主,间有肥沃的深棕色森林土。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区域高温多雨的亚热带季风类型,立体气候明显,云雾及雨水天气多。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区域红河支流众多。
区域范围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遗产区面积16603公顷,缓冲区面积29501公顷,包括了最具代表性的集中连片分布的水稻梯田及其所依存的水源林、灌溉系统、民族村寨。梯田集中连片的核心区主要有坝达、多依树、老虎嘴3个景区,涉及元阳县1镇2乡、18个行政村、82个自然村。
红河哈尼梯田已有1300多年历史,分布于云南南部红河州元阳、红河、金平、绿春四县,其中元阳县哀牢山是哈尼梯田的核心区,当地的梯田修筑在山坡上,梯田如等高线般从海拔2000米的山巅一路至山脚下,级数最多处有3700多级,最陡的山坡达到45°。哀牢山哈尼梯田为云南梯田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山岭雕刻”。
保护目标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主要是为了保护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最具代表性的集中连片分布的水稻梯田及其所依存的水源林、灌溉系统、民族村寨。
价值地位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所体现的森林、水系、梯田和村寨“四素同构”系统符合世界遗产标准(iii)和标准(v),其完美反映的精密复杂的农业、林业和水分配系统,通过长期以来形成的独特社会经济宗教体系得以加强,彰显了人与环境互动的一种重要模式。
开发建设
1999年,云南省社科院研究员史军超提出了哈尼梯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
2000年10月,红河州委、州政府决定哈尼梯田申报世界遗产,随即成立红河哈尼梯田申报世界遗产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启动申遗工作。
2002年12月,云南省建设厅积极申请将红河哈尼梯田与三江并流一起列入中国申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编制上报了申遗规划和文本。
2006年12月,红河哈尼梯田再次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09年7月,云南省政府领导率队到国家文物局汇报申遗筹备工作。
2010年2月,云南省政府成立了红河哈尼梯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3次召开专题会议协调和推进哈尼梯田申遗工作。
2011年9月,国家文物局报经国务院同意,将红河哈尼梯田列为2013年中国政府申报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2012年9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委派日本专家石川干子女士,赴红河哈尼梯田遗产地进行现场考察评估,对红河哈尼梯田景观价值和保护状况给予充分肯定。
2013年6月22日,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召开的第37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中国的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遗产保护
2007年11月,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红河哈尼梯田湿地公园”为国家湿地公园。
2011年10月,红河州人民政府公布实施了《红河哈尼梯田保护管理办法》。
2012年7月,红河州人大颁布实施《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梯田保护管理条例》。
2011年12月,云南省政府批准执行《哈尼梯田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规划》。
2012年3月,国家文物局下发了《关于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保护管理和环境整改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遗产区环境整治任务。
2012年7月,哈尼梯田景观保护和环境整治工作基本结束。
2013年5月3日,红河哈尼梯田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7月4日,国家文物局批复云南省文物局《关于审批红河哈尼梯田之普朵上寨传统民居修缮工程的请示》(云文物〔2016〕81号)。
交通
自驾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出发,经洪河大道,X102,行驶约130千米即到。
参考资料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中国世界遗产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29 15:52
目录
概述
地理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