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综合保税区
海关特殊监管区
综合保税区是我国内陆地区开放层次最高、功能最齐全、政策最优惠、手续最简便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具有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等核心功能,可开展对外贸易,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检测和售后服务维修,商品展示,研发加工制造等方面业务。
保税区简介
红河综合保税区于2013年12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云南省首个获批的综合保税区。2015年5月8日正式封关运行。2017年12月13日,海关总署同意开通红综口岸作业区,关区代码为(8637),2018年1月1日起实施。红河综合保税区海关特殊监管围网区规划面积3.29平方公里,一期建设面积1.97平方公里。红河综合保税区位于昆明—河口—海防港经济走廊的交通枢纽,连接铁路、高速公路、航空、城市轨道交通,交通便捷,融入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是投资兴业的理想平台。
2018年,红河综保区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16.44亿美元,占全州36.4亿美元的45.16%,占全省298.9亿美元的5.5%,其中,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16.29亿美元,占全州17.7亿美元的92.03%,占全省28.1亿美元的57.97%;实现工业总产值151.39亿元,同比增长21.05%,占全州的10.31%;完成招商引资省外到位资金13.1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50万美元。按照海关总署统计月报,2018年,红河综合保税区完成进出口总值在全国已开展业务的65家综合保税区中排名第20位。
历史发展
2013年12月1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红河综合保税区,这是云南省首个获批的综合保税区。
红河综合保税区规划选址位于蒙自经济开发区出口加工产业园内,海关特殊监管围网区规划面积3.29平方公里,目标定位为:西面地区面向东南亚和走向亚太的口岸物流中心、保税物流基地、保税加工园区、生产性服务贸易平台。
红河州已与武钢集团、三一重工、康师傅、云锡集团、云南冶金集团、云铜集团、云南农垦集团等大企业签订了总资72.24亿元的意向性合作协议。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每年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亿元左右、进出口总额17亿美元以上。
红河综合保税区对于红河州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聚集、扩大经济产值的新引擎,是促进我州实现开放型经济发展、区域跨越式发展、建设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重要载体,对红河州经济社会发展将会带来贸易扩大效应、投资刺激效应、腹地拉动效应、开放提升效应、产业调整效应以及社会政治效应等多方面效益。
红河综合保税区还处于建设阶段,预计2015年完工。
主要税收政策
享受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相关的税收和外汇管理政策。主要税收政策为:国外货物入港区保税;货物出港区进入国内销售按货物进口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关手续,并按货物实际状态征税;国内货物入港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港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
规划布局
红河综合保税区规划面积2.69平方公里。正在建设红河综合保税区项目(一期)工程,红河综合保税区建设(一期)项目涉及用地约3385.8亩。红河州可以借助国家综合保税区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红河州较强的生产技术和产能优势,发展加工贸易扩大双方经济合作与交流,可以促进红河州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实现做大做强红河工业。
红河综合保税区在红河工业园区中建设,设置口岸操作配套区、保税物流区、保税加工区、综合服务区等功能区。
现任领导
陆永开 :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红河综合保税区)管委会主任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13 11:07
目录
概述
保税区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