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丹
白花丹科白花丹属植物
紫花丹(Plumbago indica L.)是白花丹科白花丹属的常绿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达0.5-2米,有细小而稀少的钙质颗粒;茎枝柔软,基部略木质;叶硬纸质,狭卵形、狭椭圆状卵形或近狭椭圆形,先端急尖,基部圆或钝,罕近宽楔形;苞片卵形或宽卵形,先端渐尖,小苞长倒卵状椭圆形至长卵形,先端急尖,花冠红色或紫红色,裂片倒卵形,先端圆而有芒状突尖,花药蓝色,子房椭圆状卵形;花期11月至翌年4月。
形态特征
常绿多年生草本,高0.5-2米,全体(除花柱外)无毛,有细小而稀少的钙质颗粒;茎枝柔软,基部略木质,上端常多少蔓状。叶硬纸质,狭卵形、狭椭圆状卵形或近狭椭圆形,上部渐狭,长(3)7-9.5(13)厘米,宽(0.8)3-4(6)厘米,向上渐小,先端急尖,基部圆或钝,罕近宽楔形,骤然缩细成一短柄(长3-5毫米);叶柄基部无耳。穗状花序约含(20)35-90个花;总花梗长约1-3厘米,花轴长(8)10-40(50)厘米,在花期不断伸长,无头状腺体;苞片长约2-3毫米,宽约1.5-2毫米,长卵形或宽卵形,先端渐尖,小苞长约2-2.5毫米,宽1.5-2毫米,倒卵状椭圆形至长卵形,先端急尖;萼长7.5-9.5毫米,萼筒中部直径约2毫米,先端有5个三角形小裂片,几全长(除基部外)沿绿色部着生具柄的腺;花冠红色或紫红色,花冠筒长2-2.5厘米,中部直径约0.7毫米,冠檐径约2厘米,裂片长约1.2厘米,宽约7毫米,倒卵形,先端圆而有芒状突尖;雄蕊伸至花冠喉部或略伸出喉外,花药蓝色,长1.5-2毫米;子房椭圆状卵形,上部略较细,无明显的棱;花柱异长,被上升的毛,长柱型的花柱远伸于花冠喉部之外,柱头内侧腺体的头部通常较大,短柱型的花柱内藏,柱头伸于喉部之外,柱头内侧腺体无膨大的头部。花期11月至翌年4月。
产地生境
紫花丹产云南(河口)和广东海南;生于向阳湿润而土质松软的地方,南方各省区也有栽培。 广泛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现已广为栽培。常生于海拔200-1980米的次生林中。本种的模式是一张根据印度尼西亚的材料所绘的图。异名Thela coccinea Lour.的模式标本采自越南,著者指明该种的中国名称为紫花藤。
这种植物在其整个分布区内自然生长的很少见,而且尚未见到结果的,其原因还不清楚。本种植物的花柱异长,我们的标本中,来自海南的.为长柱型,而云南的为短柱型;是否由于两种植株的长期隔离,限制了受粉机会或者也影响了受粉能力,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生长习性
紫花丹喜高温湿润的气候环境,适宜在疏松肥沃、排水性良好的壤土上生长
繁殖方法
紫花丹繁殖方式一般为扦插繁殖。
果实未见。《中国植物志》所载蓝花丹、紫花丹二种果实未见,近年国外资料显示,蓝花丹为雌雄异株植物,笔者用泛美种子播种方式栽种5盆,开花时观察4盆为雌株,1盆为雄株。人工授粉后可正常结实。估计紫花丹也有此种情况,待实验证明。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药理作用
根的水提取物对离体豚鼠子宫有兴奋作用,产妇内服可加强子宫收缩。矶松素有抑制心脏及舒张动脉而引起血压下降的作用,对兔的致死量约0.01克/公斤。
功用主治
破血通经;消肿止痛;祛风条虫
《陆川本草》:“破血,止痛,通调月经。治月经闭止,经期腹痛,湿癣,溃疡。”
《广西药植名录》:“全株:治风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4钱。
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宜忌
《陆川本草》:“孕妇忌服。”
观赏价值
紫花丹美丽而花期长(在有些地方全年开花),因其花红艳美丽,适于阳台及窗台处栽培观赏。根供药用,约与白花丹相似。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VU)。
参考资料
紫花丹的药用.苗木买卖网.2012-10-08
紫花丹.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24 10:5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