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茴香
五味子科八角属植物
红茴香(Illicium henryi Diels)是五味子科八角属灌木状,稀小乔木;株高7米;叶互生或簇生枝顶革质,窄披针形、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花腋生、腋上生、近顶生或老枝生花;花蕾球形,花被片红色,肉质,外轮宽卵形或圆形;聚合果,先端具尖喙;花期4-6月,果期8-10月。
形态特征
灌木或乔木,高3~8米,有时可达12米;树皮灰褐色至灰白色。
芽近卵形。叶互生或2~5片簇生,革质,倒披针形,长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6~18厘米,宽1.2~5 (~6)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中脉在叶上面下凹,在下面突起,侧脉不明显;叶柄长7~20毫米,直径1~2毫米,上部有不明显的狭翅。
花粉红至深红,暗红色,腋生或近顶生,单生或2~3朵簇生;花梗细长,长15~50毫米;花被片10~15,最大的花被片长圆状椭圆形或宽椭圆形,长7~10毫米;宽4~8.5毫米;雄蕊11~14枚,长2.2~3.5毫米,花丝长1.2~2.3毫米,药室明显凸起;心皮通常7~9枚,有时可达12枚,长3-5毫米,花柱钻形,长2~3.3毫米。果梗长15~55毫米;蓇葖7~9,长12~20毫米,宽5~8毫米,厚3~4毫米,先端明显钻形,细尖,尖头长3~5毫米。
种子长6.5~7.5毫米,宽5~5.5毫米,厚2.5~3毫米。染色体2n=28。花期4~6月,果期8~10月。
近种区别
该种和披针叶茴香 Illicium lanceolatum A. C. Smith,大八角 I. majus Hook. f. et Thoms这三种叶片都较长大,有很明显的钻形花柱,雄蕊有隆起的药室,在盛花期时,药室张开得很大,当外面的活瓣张得很大而内面的活瓣仍然贴生,这种花药的类型是这三个种的稳定特征。但这三种不同处是披针叶茴香雄蕊较少(6~11枚),心皮较多(10~13枚),花被片10~15枚;而红茴香雄蕊11~14枚,心皮常为7~9片,也可达12枚,花被片10~15枚;而大八角的叶、果均较大,雄蕊较多(12~21枚),心皮10~14枚,花被片15~21枚。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300~2500米的山地、丘陵、盆地的密林、疏林、灌丛、山谷、溪边或峡谷的悬崖峭壁上,喜阴湿。
阴性树种。喜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腐殖质丰富、疏松的砂质壤土。不耐旱,尚耐瘠薄。耐寒性强,但在黄河以北,冬季需加保护。
分布范围
产于中国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安徽、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
繁殖方法
繁殖除用种子繁殖外,还可在春季扦插繁殖。
播种繁殖
将红茴香种子倒入盆中,然后倒人50~60℃热水,一边倒水一边搅拌,盆中水以达到盆体积的2/3为宜,捞出秕种,将这些种子放置在室内浸泡24h,然后将种子倒进透气的塑料胶袋内,盖上湿麻袋,晚上放在室 内通风处,白天放在房后阴凉通风的地方,保持麻袋的湿度,同时防止发黏,避免种子变质,大约3d 即可进行播种。
扦插繁殖
6月中旬采用全光照喷雾嫩枝扦插技术对红茴香进行扦插试验,基质为大沙,喷雾设备为自制的定时间歇喷雾装置。扦插前首先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对扦插基质进行全面消毒。插穗长为8~10cm,上留1枚叶片,且剪去 叶片面积的3/4,插穗分别在100、200mg/L 的萘乙酸(NAA )、吲哚丁酸(IBA)、ABT1号生根粉溶液中浸泡2h后再进行扦插。
病虫防治
通过对红茴香的观测,发现试验地附近冬青卫矛叶片发生白粉病病害、石楠嫩叶发生蚜虫侵害及紫薇发生介壳虫为害时,红茴香未出现任何病虫害侵染迹象,植株均保持了正常生长的态势。这充分说明了红茴香在郑州 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初步分析认为这与红茴香枝叶有一定的芳香性有关。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叶绿花红美丽,可栽培作规赏和经济树种。叶、果含芳香油,据贵州分析:果含芳香油0.24%,叶含0.126%,但果含莽草亭,有剧毒,不能作食用香料。
药用价值
功能主治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外伤出血,用干叶研细,油调敷;治上唇疔疮,烧酒调敷。红茴香根和根皮可入药,味辛、性温、大毒。可以活血止痛、祛风除湿。主治跌打损伤、风寒湿痹、腰腿痛。红茴香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生资源稀少。
活血止痛;祛风除湿。主跌打损伤;风寒湿痹;腰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根3~6g,根皮1.5~4.5g;或研末0.6~0.9g。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注意
孕妇忌服;阴虚无瘀滞者慎用。
各家论述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行血祛瘀,杀虫。
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通经活血,散瘀止痛。
药理作用
抑制脂氧化酶
根皮中含有花旗松素,其含量达总黄酮的25%,据体外试验,花旗松素对脂氧化酶有较强抑制作用,浓度为1mmol/L对抑制率84%。
抗菌作用
花旗松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和伤寒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毒性
根皮提取物具有明显的中抠兴奋作用和外周毒草碱样作用,如使用不当或剂量过大常可致中毒,患者开始出现恶心、呕吐,继而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发绀,最后可惊厥致死。
果实毒性较大,不宜与八角茴香混用,浓缩煎剂25g/kg给小鼠灌胃,死亡数为10/0,而相同剂量八角茴香给小鼠灌胃,无一死亡。从果实中分得3个倍半萜内酯化物,其中之一为毒性成分,小鼠腹腔注射1.5mg/kg即引起惊厥而死亡。
临床应用
治疗关节或肌肉风湿伤痛:取红茴香根皮制成5%注射液,在痛处直接注射(勿注入关节腔内),每次0.5~2毫升,隔1~2日注射1次,一般3~7次为一疗程。治疗风湿或外伤引起的关节与肌肉疼痛计541例,结果痊愈295例,显效128例,好转70例,无效48例,有效率在90%以上。据观察,红茴香注射液宜用于中医辨证属于寒性之风湿伤痛,不宜用于热证患者,而忌用于关节红肿、血沉或抗O升高的风湿活动期患者。一般注射局部当天略感疼痛,第2天疼痛加剧,第3天起又渐减轻,注射3~5次后疼痛即可消除。疼痛加剧反应越大,疗效越佳。
附方
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一红茴香根皮一至二钱。水煎,冲黄酒、红糖,早晚各服一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二红茴香鲜根皮或树皮,加黄酒或食盐,捣敷患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治内伤腰痛:红茴香根皮研细末,每次二至五分,早晚用黄酒冲服。
治风湿痛:红茴香根皮,切细,蒸三次,晒三次。每次用三钱,水煎,冲红糖、黄酒服。
治痈疽、无名肿毒:红茴香根皮,研细末,和糯米饭捣烂,敷患处。(②方以下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鉴别
性状
根圆柱形,常不规则弯曲,直径通常2~3cm,表面粗糙,棕褐色,具明显的横向裂纹和因干缩所致的纵皱,少数栓皮易剥落现出棕色皮部。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淡棕色,外圈红棕色,木质部占根的大部分,并可见同心环(年轮)。气香,味辛涩。
根皮呈不规则的块片,略卷曲,厚1~2mm,外表棕褐色,具纵皱及少数横向裂纹。内表面红棕色,光滑,有纵向纹理。质坚脆,断面略整齐,气香、味辛涩。
化学成份
根皮中含有花旗松素(taxifolin),果实中含日本莽草素(anisatin),(伪)日本莽草素(pseudoanisatin),6-去氧(伪)日本莽草素(6-deoxypseudoanisatin),挥发油0.24%。
叶含挥发油0.126%。
植物毒性
叶、果含芳香油,但果有剧毒,不能作食用香料,过去有的地区曾将果作八角茵香用,发生严重中毒。根、根皮也有毒,使用时宜慎重。
参考资料
红茴香.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红茴香.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3 10:58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