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荆
柽柳科柽柳属植物
红荆是柽柳科柽柳属的灌木或小乔木。具有多分枝,幼枝无毛,枝条有两种,一种是木质化的生长枝,经冬不落,一种是绿色营养小枝,冬天脱落;叶小鳞片状,无叶柄,抱茎或呈鞘状,无毛或稀被毛,无托叶;花集成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具有花梗,花萼草质或肉质,有深裂,花瓣与花萼裂片同数,花后脱落或宿存,花丝呈顶生于花盘裂片顶上,花药心形,花柱柱头短;蒴果圆锥形,室背三瓣裂。
形态特征
柽柳科柽柳属灌木或乔木,多分枝,幼枝无毛(仅个别种被毛);枝条有两种;一种是木质化的生长枝,经冬不落,一种是绿色营养小枝,冬天脱落。叶小,鳞片状,互生,无柄,抱茎或呈鞘状,无毛,稀被毛,多具泌盐腺体;无托叶。花集成总状花序圆锥花序,春季开花,总状花序侧生在去年生的生长枝上,或在当年生的生长枝上,集成顶生圆锥花序,或有的种两种开花习性兼而有之。花两性,稀单性(我国不产),4.5(-6)数,通常具花梗;苞片1枚。花萼草质或肉质,深4-5裂,宿存,裂片全缘或微具细牙齿;花瓣与花萼裂片同数,花后脱落或宿存;花盘有多种形状,多为4-5裂,裂片全缘或顶端凹缺以至深裂,花丝生裂片间,或主裂片各分裂为2,两侧的细裂片与相邻的花丝相贴生,花丝呈顶生于花盘裂片顶上(假顶生) 、至花丝与两侧的细裂片相融合 (融生) ;雄蕊4-5,单轮,与花萼裂片对生,或为多数 (我国不产) ,外轮与花萼裂片对生,花丝常分离,着生在花盘裂片间或裂片顶端(假顶生或融生) ,花药心形,丁字着药,2室,纵裂;雌蕊1,由3-4心皮构成,子房上位,多呈圆锥形,1室,胚珠多数,基底一侧膜胎座,花柱3-4,柱头短,头状。蒴果圆锥形,室背三瓣裂。种子多数,细小,顶端的芒柱从基部起即具发白色的单细胞长柔毛。
产地生境
分布范围
产于中国湖北西部。辽宁南部、河北、陕西、河南、甘肃、广东、云南、四川等省都有分布。
生长环境
主要生长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冲积、淤积盐碱化平原和滩地上,大多数种类生长在平原上。
生长习性
红荆具有抗旱、抗盐、抗热、喜砂、喜水等特点。
育植技术
繁殖方式
一般繁殖方式为播种、分株和压条繁殖。
播种:播前将种子先进行沙藏层积处理2-3个月。春季3月份播种,播时用温水浸种1天。播后约1个月后发芽。播种苗栽后3年才能开花,不及分株繁殖开花早。
分株:于秋季落叶后或春季3月进行,全株挖起,分割为若干丛然后栽植,极易成活。
压条:于春季萌发前进行,用弯曲压条法,翌年春与母株分离定植。
栽培技术
分株和移苗栽植,宜于落叶后11-12月到开花前2-3月份进行,大苗需带土球。紫荆的根韧性大,不易挖掘,需用利锨切断根部,定植时,不使土团散开,以促成活。每穴施腐熟堆肥10-15千克,栽后要适时浇水,松土除草,以利生长。雨季要注意排涝。适时中耕能疏松栽植紫荆的表土,减少水分蒸发,增加土温,流通土壤里的空气,促进土壤中养分的分解,为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创造良好的条件。紫荆枝干易遭虫害,被害枝干,易于枯萎,应注意防治,春季萌芽前应予以适当修剪疏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可促进枝繁叶茂。
病虫防治
刺蛾和大袋蛾等食叶害虫危害,在幼虫期用药物及时防治,都可控制。
红荆干直丛出,花如缀锦,满树嫣红,宜丛植庭院、草坪边缘、园路角隅、甬道两侧,或列植成花径、花篱,也有很好的美化居室的作用,可以露地栽种在庭院里,也可作盆栽,摆放在书房、客厅和门厅等处。
主要价值
观赏
红荆干直丛出,花如缀锦,满树嫣红,宜丛植庭院、草坪边缘、园路角隅、甬道两侧,或列植成花径、花篱,也有很好的美化居室的作用,可以露地栽种在庭院里,也可作盆栽,摆放在书房、客厅和门厅等处。
参考资料
红荆.科普中国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7:37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