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恩·福瑟
挪威籍作家、诗人、剧作家、翻译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约恩·福瑟(Jon Fosse),1959年9月29日出生于挪威海于格松,作家、诗人、剧作家、翻译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其主要作品有《红、黑》《有人将至》《秋之梦》《醒来》《奥拉夫的梦》《疲倦》《晨与夜》《船屋》《拾瓶子的人》《铅与水》等。
人物经历
1959年9月29日,约恩·福瑟出生于挪威海于格松,12岁开始写作生涯,写下的第一个文本是一首歌词。
1983年,处女作《红、黑》出版发行;20世纪90年代,开始为剧院写剧本,创作主要集中在夏天。
1985年,出版长篇小说《上锁的吉他(Locked Guitar)》。
1986年,诗集《含泪的天使(Angel with Water in Her Eyes)》问世。
1987年,获得挪威卑尔根大学比较文学硕士学位,另出版中篇小说《血石(Blood,The Stone Is)》。
1987年—1991年,任教于霍达兰郡创意写作学院。
1988年,创作小说作品《封闭的吉它》;1989年,创作小说作品《船屋(The Boathouse)》。
1990年,出版诗集《狗的行动(Movements of A Dog)》。
1991年,长篇小说《拾瓶子的人(The Bottle Collector)》问世。
1992年,创作完成戏剧处女作《有人将至(Someone Is Going To Come)》,长篇小说《铅与水(Lead and Water)》问世。
1993年,创作剧本《而我们将永不分离》。
1994年,创作作品《而我们将永不分离(And We'll Never Be Parted)》;同年,剧本在卑尔根国家剧院首演,这是他戏剧生涯的开始。
1995年,创作出版小说《Melancholy》。
1996年,创作剧本《有人将至》;1997年,创作剧本《弹吉它的人》。
1999年,创作作品《吉他男》《一个夏日》《秋之梦》,创作小说作品《忧郁症》;同年,剧本作品《有人将至》在法国巴黎首演。
2000年,作品《一个夏日》获得北欧剧协“最佳戏剧奖”;同年,出版长篇小说《晨与夜(Morning and Evening)》,戏剧作品《冬(Winter)》问世。
2001年,创作作品《死亡变奏曲》、剧本《美丽》。
2002年,创作小说作品《早晨和晚上》;同年,获得“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戏剧奖”,作品《死亡变奏曲》获得“北欧国家戏剧奖”。
2003年,创作剧本《沙发上的女孩》;同年,获得挪威艺术理事会“荣誉奖”,另出版诗集《风之眼(Eye of Wind)》和剧作《紫色(Lilac)》。
2007年,获得瑞典学院“北欧奖”;2008年,创作剧本《我是风》。
2009年,创作完成剧本《那些眼睛》。
2010年,获得“国际易卜生奖”。
2013年,作品《名字》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被搬上舞台。
2014年10月,作品《有人将至》由上海译文出版社编译发行。
2015年,作品《三部曲》获得北欧理事会“文学奖”。
2016年4月,作品《秋之梦》由上海译文出版社编译发行。
2019年8月,戏剧作品《一个夏日》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D6空间上演。
2022年5月,作品《新名称:七部曲6-7》入选“国际布克奖短名单”。
202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个人生活
童年梦想
童年时期的约恩·福瑟经历的是一种典型的北欧式成长环境,在这个冰冷地区环绕着的是寒冷的气温、干净到令人乏味的天气、安静的环境以及猛然爆发式的音乐。童年时的约恩·福瑟经常骑着作为当地人主要交通工具的自行车驶过乡间小路,同时身上还带着用于乐团排练的吉他盒。如果那个时候有人问这个小男孩,“约恩·福瑟是谁”,他一定会回答你约恩·福瑟是这个世界上最杰出的艺术家,留着当时全地区最长头发的这个小男孩认为自己充满了艺术天赋,对未来也充满了信心;约恩·福瑟喜欢弹吉他,12岁时就开始编一些小曲子,写歌词。
艺术基调
给约恩·福瑟带来重大改变的是一场事故。7岁的约恩·福瑟在一次事故中摔到手臂,鲜血喷涌,如果不是及时送医,小约恩·福瑟极有可能因此而丧生。事后约恩·福瑟回忆起这段“濒死经历”的时候,认为这是给他带来重要影响甚至构成他艺术家特质的一部分。同样是在七八岁的年龄,挪威的孩子们已经被父母允许独自乘船出海,于是,小约恩·福瑟和其他人一样,经常乘着船停留在北欧的峡湾中,在寂静的海面上观看着包裹在家乡村镇上的蓝灰色,聆听着海风中若隐若现的声音。北欧的自然环境与社会氛围似乎天然地就具有这样一种牵引力,能够将人不自觉地带入那个言语之外的沉默境地,让人们感受到这个世界上存在着许多寓居在沉默中的时刻与意义,它们拥有深邃且在人类历史中不曾改变过的某种本质,但言语似乎永远无法触及它们,就如同无法用肌肤触碰的雪花一样,当话语触碰到它们的一刹那,它们就会在空中飞散。于是,在约恩·福瑟的戏剧中,经常能见到的文字,就是不连贯的短句,以及不停出现的静场。
持之以恒
约恩·福瑟曾经有着严重的酗酒问题。这似乎是北欧作家们很容易陷入的一种生活泥潭,除了在写作时必要的清醒时刻外,约恩·福瑟的大多数时间要么在酒吧里,要么就在家里喝酒,自己的生活已经到了需要昼夜不停一直喝酒才能保持正常。直到2012年,约恩·福瑟在患上了谵妄症和酒精中毒的情况下接受医生的建议选择治疗。戒酒的情况令人惊讶,自那之后约恩·福瑟成功戒掉了酒瘾,他不再去酒吧而选择咖啡馆作为替代,同时也做到了能够在不必每天喝酒的情况下就进入工作状态。
婚姻家庭
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约恩·福瑟一直居住在挪威都卑尔根。1979年,在约恩·福瑟20岁时,他的第一个儿子出生了,第二年,他与孩子的母亲,也是他的第一任妻子结婚,1989年,约恩·福瑟与第一任妻子分居;1993年,约恩·福瑟与有着印度血统的第二任妻子完婚,之后他们曾共同完成了一些翻译作品。1994年,约恩·福瑟的第二个孩子出世。2000年,约恩·福瑟迎来他生命中第三个孩子。2003年,约恩·福瑟的小儿子出生;2011年10月,约恩·福瑟再婚,并在2012年初迎来他生命中的又一个瑰宝——他的小女儿。
主要作品
剧作小说
剧本作品
戏剧作品
诗集作品
儿童文学作品
论文集
国内出版作品
创作特点
文学体裁
约恩·福瑟以新挪威语创作了大量作品,涵盖了各种体裁,包括戏剧、小说、诗集、散文、儿童读物和翻译作品。
艺术风格
约恩·福瑟的剧作风格相当“极简”,人物对白都极为简短,而且常常重复,有时甚至每行只有几个字,但其下却蕴含着巨大的情感张力,对白富有强烈的节奏感与音乐感。约恩·福瑟的剧本给人一种被抽空的感觉,如同站在世界尽头的一片荒原上,逼迫人必须直面自己的内心世界。其作品中表现出的对人类普世情感的一种悲悯。约恩·福瑟的作品内容非常简单,几乎没有连贯的情节,也很难提到某些具体的细节,给人留下的更多的是一种情绪。
约恩·福瑟形成了独特的文体,很少用句号,一个句子经常写得非常非常长,他用很多逗号去连接,给人一种内心独白不断向前滚动的感觉。这可能出于一个剧作家的敏感,把戏剧因素带进了小说。另外,他会在小说不同的部分使用一些重复性的语句,但是这种重复并非一模一样,而是随着语境的不断改变、语词的细微变化,产生变体和变奏,带来一种循环往复又不断推进的节奏。
约恩·福瑟不是议题化的作家,他非常一以贯之地继承了北欧的表现主义戏剧传统,语言简洁又充满张力,对人物精神的深刻描绘,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剖析,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他不会去写琐屑的日常生活,而是关注人的精神状况。
艺术主题
约恩·福瑟作品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对两性关系的思考。开放的两性关系意味着快乐和幸福吗?约恩·福瑟在作品中对这一母题进行了探索。在《有人将至》中,呈现了外界的诱惑对固有的伴侣关系产生的冲击,在《而我们将永不分离》中,剖析了两性关系中的嫉妒、猜忌、不安、崩溃和绝望。《死亡变奏曲》则聚焦不幸的两性关系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创伤。
约恩·福瑟对当代两性关系的洞察和思考显示了其深切的人文关怀和悲悯之心。在探讨两性话题的过程中,福瑟剖析了两性关系的困境,借此探讨两性关系与个人的心灵成长以及社会进步的关系。福瑟的语言充满诗意,简洁却并不简单,而是蕴含着充满悖论的哲理。此外,还运用意识流独白、时空自由切换和时空并置的创作技巧,让回忆和现实交织在一起,真实和虚幻交错在一起。剧中频繁的停顿和静场恰到好处地引起观众的思考。对当代问题的关注冲击着观众的心灵,对两性关系的探索使其作品具有穿透人心的力量,约恩·福瑟对前人艺术手段的借鉴和超越使他的作品具有高度的艺术魅力。
戏剧风格
约恩·福瑟有着鲜明个人烙印的“福瑟式”美学与戏剧风格—— 蕴含着巨大情感张力的极简主义洗练语言,对白中强烈的节奏感与音乐感,并置的时空,交缠的现实与梦幻,最令人难忘的,是他的剧作中那无处不在的诗意的暗涌,是他对人生的倾听,是他字里行间对所有在时间荒原上相遇的人们所怀有的无限悲悯之情。
在约恩·福瑟戏剧作品中,始终以直指当代人现实生存境遇的创作视角,以及回旋不退的存在主义式的冷峻主题,抒写人与生活、记忆、他者的冲撞对抗,在现实的困境和灵魂的困顿之中,投去创作者的关切和省思。
约恩·福瑟的戏剧创作,不论是静态性的戏剧动作、音乐性的戏剧语言,还是荒诞性的戏剧情节、抽象性的戏剧人物,福瑟式的戏剧美学风格显然与灵感翻飞的艺术构思、扎实圆熟的创作技法等有着密切关联。当然,尤为重要的是,灵感与创意融汇于他的作品,创造和表达了难以言喻的声音,以及不可言说之物。
约恩·福瑟的戏剧作品以简练的语言著称。其剧中人物往往没有具体的名字,通常被他冠以“男人”“女人”“他”“她”“朋友”等。这种命名风格暗示剧中人物的经历带有普遍性。从创作主题来看,剧本多选取日常生活的瞬间并对人物的情感历程进行发掘。作品内容多是关于亲密关系中的背叛与孤独、紧张的代际关系、疏离的人际关系、对生命和死亡的哲学思考等。约恩·福瑟的作品在主题上和现实联系紧密,具有易卜生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在语言上带有荒诞派的特质,但又有所超越。
约恩·福瑟把“诗意的极简主义”贯彻到极致。其所有戏剧作品通篇没有标点符号,对话的排列呈简短的诗行形式,语言简练而生活化。约恩·福瑟的剧并不晦涩难懂,反而充满了想象的空间。在大部分剧作中,其舞台上呈现的是挪威的现实景色,风光绮丽的峡湾、变幻莫测的大海,斑驳陆离的老房子等。房间是具象的,充满了生活气息。人物也会绝望,也会对生活进行反思。这种思考是对人生困境的思考,体现了人的主体性,具有积极意义。约恩·福瑟在剧中经常使用“静场”和“短暂停顿”等舞台提示,约恩·福瑟简洁的台词后面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寓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潜台词。
约恩·福瑟简洁的语言和突出情境的创作手法同贝克特的风格有相似之处,但在题材上具有很大的不同。约恩·福瑟的剧作和现实联系紧密,部分作品晦涩难懂。约恩·福瑟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是建立在现实场景上的。经常使用充满悖论的台词。
同易卜生和贝克特相比,约恩·福瑟的艺术手段更为丰富,他借鉴了电影镜头自由切换和时空并置的手法,让两个演员扮演同一个人物的年轻时代和年老时代,让他们同时出现在舞台上,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自我审视,这种创作手法可以让观众反思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经验。此外,在约恩·福瑟的多部作品中,结尾都是开放式的。福瑟提出了问题,却没有给出答案。
获奖记录
作品获奖
荣誉表彰
人物评价
“他(约恩·福瑟)的创新戏剧和散文为不可言喻的事物发出了声音(for his innovative plays and prose which give voice to the unsayable)。”(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如同所有重要的剧作家,约恩·福瑟迫使剧场和观众以全新的方式思索。他是一名未知的诗人,是当代戏剧界最顶尖的名字之一。他创造了一个自成一格的戏剧世界,他是一个宇宙、一片大陆,自他居住的西挪威延伸至亚洲、南美、东欧和世界其他区域。约恩·福瑟的剧作常常被评价为缺少戏剧性。那样说的人没能察觉他以不同于易卜生、斯特林堡和奥尼尔的方式构建了其独特的悬念和焦虑感。他的写作既不同于20世纪兴盛的现实主义戏剧和自然主义戏剧,也有别于近10-15年间在欧洲主流戏剧界的风格。他在自己戏剧创作生涯的早期就选择奠定了自己独特的道路,愈来愈深地挖掘着存在主义的、沾染了部分宗教色彩的写作风格,在当代戏剧界独树一帜。”(国际易卜生奖颁奖词)
“约恩·福瑟是当代戏剧界最负盛名的人物之一。”(人民网评)
“他(约恩·福瑟)是一位特立独行的剧作家,在舞台帷幕开启后展现的是人的一生中如影随形的无言奥秘。”(国际易卜生奖评审团评)
“他(约恩·福瑟)的剧作风格相当‘极简’,人物对白都极为简短,而且常常重复,有时甚至每行只有几个字,但其下却蕴含着巨大的情感张力,对白富有强烈的节奏感与音乐感。除了剧作,福瑟也是一名诗人,因而他的剧作也富有相当的诗意。”(上海译文出版社文学编辑杨懿晶评)
“约恩·福瑟的风格是句子较短,不靠情节、人物、戏剧冲突等传统元素取胜,但独有一种情绪的张力和意境,抽象探讨了人的生存状态,在当代剧作家中有其独特性,也和当代艺术的创新追求相吻合。”(南京大学教授何成洲评)
“约恩·福瑟是必读的欧洲作家。”(挪威作家卡尔·奥韦·克瑙斯高评)
“约恩·福瑟是21世纪的‘贝克特’。”(《世界》评)
“曾有人将约恩·福瑟和易卜生、贝克特相比,你很容易就能发现他的作品包含了易卜生的情感内核。但他的写作更为丰富。比如,它有种诗性的明晰。”(《纽约时报》评)
“约恩·福瑟做到了只有很少人能做到的——创造一种属于他自己的文学形式。”(北欧理事会文学奖评委会评)
“在过去二十年中,约恩·福瑟,一位剧作家、诗人、散文家、儿童文学作者以及小说家获得了挪威几乎所有的奖项,而他‘缓慢的散文’作品为他赢得了英文读者的追捧。他的作品令人想起易卜生和贝克特,展现了前者的冷峻和后者的重复特征,其写作不断回环、流动。作品风格是严肃的,却带有躁动不安的气氛。约恩·福瑟把日常事物和存在主义层面的问题融合在一起,对往昔进行一次次戏剧性的回访。”(《卫报》评)
“约恩·福瑟是在为一个尚未到来的时代写作,唯有在演绎者和观众共同的梦境中,这个戏剧的时代才能到来。”(瑞典戏剧评论家莱弗·策恩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7 15:53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