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张伯伦
英国企业家、政治家、演说家
英国政治家,曾任伯明翰市市长(1873~1876年),因对“爱尔兰自治”政策与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内阁意见不合而辞职(1886年)。1895~1903年任殖民大臣,推行扩张政策,力图加强控制各自治领的经济,倡议实行帝国特惠制,1906年大选中在重新当选伯明翰市长。1900~1914年,出任在其本人不懈努力下建成的英国第一所“红砖大学”——伯明翰大学校长职务。
人物简介
约瑟夫·张伯伦(1836年7月8日—1914年7月2日)英国著名企业家、政治家、演说家。曾任对外贸易大臣、殖民大臣。著名的激进帝国主义者,在其数十年的政治生涯中,他始终像个政治鼓动员一向满怀激情,尽管他最终没有当上首相,却几次问鼎英国的最高权力。他将帝国主义和爱国主义结合起来,主张所有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的后裔都应该团结成一个国家。他以旺盛的精力和智力来管理庞大的帝国,为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最后辉煌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他为了实现目标不断地追求个人权力,甚至不惜造成英国历史上最大的政治分裂,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他是英国财政大臣奥斯丁·张伯伦和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的父亲。1900—1914年,出任在其本人不懈努力下建成的英国第一所“红砖大学”---伯明翰大学校长职务。
工人企业家
1836年约瑟夫·张伯伦出生于英国伦敦,其父亲(也叫约瑟夫)是一名成功的鞋匠。学生时代的张伯伦法语和数学成绩优异,但由于家庭的原因,16岁时张伯伦主动辍学去自家的工厂上班。18岁时,到伯明翰加入其叔父的螺钉生意,此后事业越做越大,成为著名的螺钉生产商,其产品占据英格兰三分之二的市场,并出口至美国、欧洲、印度、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此外,生活中的张伯伦信奉一神教,擅长法语,喜欢辩论,经常参加辩论协会的活动。关心时事,思想激进,在英国还没有建立国民教育体系的年代,他曾在伯明翰的主日学校任教,是一位乐于贴近下层群众的资本家。
伯明翰市长
由于本身思想激进,加之伯明翰激进的政治氛围,19世纪60年代,张伯伦成为了一名激进的自由党人。1866年英国下议院改革,张伯伦成为伯明翰的市议员。此后,他积极参与推动英国的教育改革运动,1869年他组织成立了全国教育改革联盟,并在伯明翰举行了第一次代表大会。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张伯伦在政治上也声望日隆。但真正使他在英国政坛上名声大振的则是他在伯明翰进行的市政改革。
1873年,张伯伦竞选成为伯明翰市长。此后几年,张伯伦大兴市政建设,改善伯明翰的道路、照明,解决下层人民的生活问题,建立市属企业扩大就业。将一个脏乱差的重工业城市变成了英国最美丽的城市之一。但更重要的是,张伯伦的改革在自由放任思想一统天下的年代,开创了政府干预经济、建设福利社会的实践,虽然他没有把这些做法上升为理论,但无疑,他的思想与50年后的凯恩斯有着相通之处。因此,他被称为当时全国激进运动的旗手。
从1874年开始,张伯伦从自己的企业退休,成为一名职业政治家,并竞选下议院议员,开始走向全国政治的大舞台。凭借优秀的演说才能,张伯伦组织了自由党竞选联合会,成为自由党在大选中的重要力量。于是,1880年大选胜利后,张伯伦被邀至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Gladstone)的自由党内阁任对外贸易大臣。
在十九世纪末列强并起的时代,对内进行贸易保护,扶持工商业发展,对外进行殖民扩张已经成为时代主流。而英国政治家们却仍固守大英帝国独霸世界时的自由主义政策。自由主义政策建立在英国工业领先世界的前提之下,然而此时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德意的统一、法国、美国的崛起,都对英国形成了有力挑战。再执行自由贸易的政策无异于是引狼入室。张伯伦是工业家出身,对当时的国际形势是十分清楚的,然而大多数自由党人却反应迟钝。并且在内阁中将张伯伦排除在帝国政策的决策之外。但尽管如此,由于思想激进,张伯伦仍然被自由主义的领袖人物约翰·布莱特称为格拉斯顿内阁中唯一的沙文主义者。
伯明翰大学校长
1892年,在张伯伦的努力下,成立于1825年的伯明翰医学院(Birmingham Medical School)与成立于1875年的梅森科学学院(Mason Science College)宣布合并,经过不断改革和扩充,于1900年终于成为具今日规模的伯明翰大学。梅森科学学院的转让,成就了新的英国伯明翰大学,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梅森科学学院的主席奥利弗洛奇和英国伯明翰大学第一任校长张伯伦,共同作为新英国伯明翰大学的第一负责人。新伯明翰大学中有一部分教职员工,是梅森科学学院留下来的遗产。
1900年3月24日,伯明翰大学被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授予皇家特许状,这主要是由于张伯伦校长对办校的不懈热情。1900年7月,Calthorpe家庭为伯明翰大学提供二十五英亩(约10公顷)的土地,然而这片土地上还有Bournbrook家一方的财产。
同年,伯明翰大学向法院提出的法案,使得皇家宪章在1900年5月31日生效。因此,伯明翰大学正式成为了英国历史上第一所“红砖大学”。
帝国政治家
1886年,格拉斯顿为了在大选中争取爱尔兰人的选票,满足了爱尔兰民族主义者的要求,将爱尔兰自治法案提交议会。坚定维护英国统一的张伯伦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辞去外贸大臣职务,带领支持他的激进党员另组自由党联合派,并与保守党结盟反对格拉斯顿,终于迫使格拉斯顿下台。由张伯伦带领他的激进党(自由党联合派)与索耳兹伯里侯爵罗伯特·盖斯科因-塞西尔保守党组成联合政府。
此后十年,张伯伦以鼓吹帝国扩张闻名,成为英国著名的新帝国主义者。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实力最终决定于这个国家的人口和幅员。自由帝国的政策再继续下去,英国将回归到与英伦三岛的面积相称的国际地位上去。要维持英国的大国地位,必须建立一个联系紧密、坚强有力的大英帝国实体。张伯伦帝国思想的核心和他政治生涯的最高理想就是要建立一个“帝国联邦”,用联邦的形式使大英帝国联结成一个真正的、统一的国家。这并不只是国家组成形式的改变,而是治国理念的转变。大一统的帝国必然要求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强有力的政府,这与自由放任和“最小政府”的理论是截然对立的,也与英国“贵族的自由”的传统不符,但却是群雄争霸的“帝国时代”的需要。
1895年,索尔兹伯里侯爵第三次执政,正式邀请张伯伦入阁。为实现其统一帝国的理想,张伯伦就任殖民大臣。为建立一个真正的帝国,张伯伦付出了巨大努力。1897年,英国举行维多利亚女王登基60周年庆典。各个殖民地的代表齐集伦敦,张伯伦乘机召开第二次殖民地会议。会上他正式提出建立帝国议会的意见,要求改变帝国成员的这种薄弱的联系,将帝国变成英国和各自治领合伙办的“企业”,大家共同分享管理帝国的权力。然而,各殖民地更安于自由的现状,真正响应张伯伦号召的几乎没有。
但张伯伦并未放弃,此后他转而鼓吹帝国关税同盟,想在经济上先统一帝国,为政治统一打下基础。然而,大多数英国政治家仍固守自由贸易政策传统,张伯伦的主张遭到激烈反对。于是,1903年,张伯伦辞去殖民大臣职务,带领支持者组织起“关税改革同盟”,掀起声势浩大的关税改革运动,此举不但使得保守党分裂,更是造成了英国自17世纪的内战以来最大的议会分裂。
1906年大选的结果宣告了张伯伦的失败和自由主义在英国的回归。但大选一结束,70岁高龄的张伯伦就开始四处演讲,为下次大选竞选首相做准备。最后,一次意外受伤使这位固执的老头终因健康原因退出了政治舞台。三十年来被他搅得天翻地覆的英国政坛终于得到了暂时的平静。
深远的影响
在以妥协著称的英国政坛上,张伯伦可算是最另类的一个。他从政之初,英国是传统的自由党(英国自由党)与保守党竞争的格局。经过他的一番“奋斗”,自由党已经不复存在,保守党也不再是以前的保守党。他虽然在最后的竞选中失败,但后来其子内维尔·张伯伦(Neville Chamberlain)却成了保守党首相,而二战时的保守党著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也深受其影响。
而在整个大英帝国范围内,张伯伦的影响更是深远。一方面,他在追求帝国联邦的道路上所留下的殖民地会议制度,宣扬的帝国共同利益、责任,爱国主义观念等等,成为了帝国走向瓦解时维系英联邦的纽带,帮助英国渡过了二次世界大战的危机,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可以说,没有约瑟夫·张伯伦就没有英联邦。而另一方面,他为建立帝国议会,给自治领与英国平起平坐的地位,甚至支持和帮助澳大利亚成立联邦等做法却反而大大加强了自治领的离心力。为了将南非变为他组建帝国的模范自治领,他大力支持第二次布尔战争。这场世界上最大的帝国对最小的共和国的战争从1899年打到1902年,整个帝国在张伯伦鼓吹的爱国主义精神刺激下第一次联合起来作战。战争的过程确实让人看到了张伯伦所说的帝国的含义,即共同的责任和利益引导出的并肩战斗的力量,然而这场实力悬殊的战争持续了3年的结果却反倒证明了帝国的外强中干。国际上的空前孤立也让英国人怀疑帝国的必要性。这一切是导致自由主义回潮,帝国政策最终失去人心的直接原因。它使得英国在自由党退出历史舞台后,自由贸易政策得以苟延残喘到20世纪三十年代,而那时连大英帝国都已经不存在了。
张伯伦是英国维多利亚后期最引人注目的政治明星,也是最具争议性的人物。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6 09:12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