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雷芒德·麦卡锡(1908年11月14日~1957年5月2日),
美国共和党人,爱尔兰裔美国政治家、极端的反共产主义者。生于
威斯康星州北部一个
爱尔兰裔小农场主家庭,毕业于
马凯特大学法学系。
1908年11月14日,麦卡锡出生于
威斯康星州阿普尔顿城的一个小农场家庭,在家中排行第五。长大后,由于信仰天主教,他选择了在州内的
马凯特大学就读。毕业后,他开始从事律师行业。1939年,他得到了担任威斯康星州第七区
巡回法院法官的机会,从而以“该区历史上最年轻的法官”身份跻身于体制内部。1942年,美国参加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加入了
美国海军陆战队。战后,凭着出色的口才和鲜明的立场,他成功地当选
美国共和党国会参议员。
1950年2月9日,麦卡锡在
西弗吉尼亚州惠林市的一个
共和党妇女俱乐部发表了一篇纪念林肯的演说,声称“搞冷战,敌人既在外面,也在国务院内,国务院里有一大半都是间谍分子”,将美国在冷战的被动局面归咎于国务院内亲共的“当权派”身上。他一边挥舞着
文件夹,一边说道:“我手上有一份205人的清单,这些人都是谋图颠覆政体的共产党人。尽管我们的
国务卿知道这些人的身份,但他们仍在草拟和制定着我们的
对外政策。”这次演说犹如一枚炸弹,在美国朝野上下引发了一场震动。
政府要求麦卡锡对此做出详细解释以及向公众展示证据,
杜鲁门更是认为麦卡锡完全在信口雌黄,他对麦卡锡回复道“此时此刻,我确信
威斯康星州的民众是难过的,因为代表着他们的人竟然是如此的没有
责任心”。在
参议院民主党核心会议的要求下,由民主党参议员泰丁斯牵头组织
调查委员会,对麦卡锡的指控做出详细调查,结果却并未找出有力的证据。这也引来了共和党方面的不满与反弹,麦卡锡由此也一夜成名,而这件事却对美国的朝鲜战争决策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战争爆发伊始,恰逢
美国中期选举,杜鲁门希望通过前线的胜利来鼓舞低迷的民主党士气,从而拉抬选情。但是,这根救命稻草也并不是那么好抓的。正当民主党政府为
仁川登陆的胜利而松了口气时,麦卡锡锋头一转,将目标指向了这场战争的源头,声称“正是因为民主党对华政策的失败才为
朝鲜战争设置了舞台,民主党出卖了美国”。
战后,
美国联邦调查局进行了一项名为“韦诺纳”的反侦察任务,旨在调查
苏联间谍在美通讯情况。经过一份密码手册,中情局破解了前苏联间谍的
通讯录,查清了泄露
原子弹技术的源头,认定并逮捕了向苏联提供机密情报的
朱利叶斯·卢森堡和埃塞尔·卢森堡。而正是由于美国失去了对原子弹的垄断地位,所以在朝鲜战争上显得措置失当而进退失据。在如此情势之下,麦卡锡将矛头对准了这两位被指控的原子弹间谍,并最终促成了死刑的执行。在这一案件的推波助澜下,
麦卡锡主义的影响力达到了顶峰。
1951年,由于在政策上产生分歧,
杜鲁门宣布撤换
联合国军司令
麦克阿瑟。在共和党的支持下,麦卡锡在国务院发表了长篇演说,以“叛徒”的字眼称呼
马歇尔。同时,他又让助手编写了一本名为《美国从胜利后退:乔治·马歇尔的故事》的小册子。在这一连串的指责下,为战后秩序重建而呕心沥血的马歇尔
被迫辞职,回到弗吉尼亚的农庄养老。
1953年,麦卡锡发起了445件初步质询以及157次调查,并派助手清查美国驻外使馆的图书收藏目录,将白劳德、史沫特莱等75个美国作家的书籍列为
禁书,甚至连
马克·吐温的著作也被列入了“危险品”的名单。
在1954年4月22日到6月17日的陆军-麦卡锡听证会上,麦卡锡指控
美国陆军中有人包庇并怂恿共产党分子,再度引发了轩然大波,而这一行为直接触怒了军方。
陆军部立刻发起了反击,向外界公布了麦卡锡的种种违法和
越权行为,昔日的政坛明星一败涂地而变得声名狼藉。11月,麦卡锡被免去了非美调查委员会主席一职。同年的12月2日,
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了谴责麦卡锡的决议,对其言行做了结论性的定性。